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总脂
  • 4篇诱变
  • 4篇脂肪酸
  • 3篇脂肪酸组成
  • 2篇盐度
  • 2篇营养
  • 2篇营养成分
  • 2篇诱变株
  • 2篇三角褐指藻
  • 2篇饲料
  • 2篇配合饲料
  • 2篇微藻
  • 2篇管角螺
  • 2篇海洋微藻
  • 2篇EPA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诱变育种
  • 1篇幼体
  • 1篇育种

机构

  • 10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0篇叶丽
  • 9篇蒋霞敏
  • 5篇高秀芝
  • 5篇张泽凌
  • 3篇孙志鹏
  • 2篇杜学星
  • 2篇姜小敏
  • 1篇王弢
  • 1篇韩庆喜
  • 1篇毛欣欣
  • 1篇梁晶晶
  • 1篇夏明月
  • 1篇王立东
  • 1篇张旭峰

传媒

  • 5篇生物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油脂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渔山列岛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2011年10月—2012年7月对渔山列岛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丰度、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8类45种,其中原生动物类14种,占31.1%;桡足类次之13种,占28.9%。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根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radix)和桡足类幼虫(Copepodite nauplinua)。多样性指数(H')7月(3.324)最高,10月(2.988)最低。结合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可见,调查期间渔山列岛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7月最高,物种较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分布与营养盐、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张泽凌蒋霞敏夏明月王弢叶丽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紫外诱变对微绿球藻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微绿球藻是一种海洋单细胞微藻,含有丰富的EPA、DHA等活性代谢产物,为了获得生长快、高产EPA的优良藻株,利用紫外诱变技术对微绿球藻进行诱变,筛选出生长较快的突变株2株(MN-1和MN-2),并与出发株就生物量、粗蛋白、多糖、总脂及脂肪酸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株MN-1与出发株相比,生长速率增加21.08%,生物量增加14.55%,粗蛋白含量增加2.54%,总脂含量增加9.81%,EPA增加1.81%,SFA增加2.70%;突变株MN-2的生长率增加6.25%,生物量增加5.62%,多糖增加13.26%,总脂增加7.93%,SFA增加28.9%。
叶丽蒋霞敏孙志鹏高秀芝张泽凌
关键词:微绿球藻紫外诱变总脂脂肪酸EPA
5株新分离海洋硅藻总脂和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从浙江渔山列岛、朱家尖海域拖网采集浮游植物,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水滴分离法分离、纯化出5株硅藻,用MAV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Bligh—Dyer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5株海洋硅藻的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17—25℃,盐度25,自然光照,不充气培养条件下,5株海洋硅藻的总脂含量为15.14%-28.07%,除成对海链藻(Thalassiosirabinata)外,大龙骨藻(Tropidoneismaxima)、咖啡双眉藻(Amphoracoffeaeformis)、曼氏骨奈藻SM-2012—1(Skeletonemamunzelii)、曼氏骨条藻SM-2012-2(Skeletonemamunzelii)的总脂含量均超过其干重的20%。除咖啡双眉藻的20:4n_6含量高于20:5n4外,其它4株硅藻的20:5n.3在脂肪酸组成中含量较高,达22.04%-27.74%;5株硅藻中C18系列脂肪酸含量较低,为0.13%-7.6%;咖啡双眉藻除外的其它4株硅藻均舍有一定量的22:6n-3(2.40%-3.45%)。最终选出大龙骨藻(Tropidoneis maxima)、曼氏骨条藻SM-2012-1(Skeletonemamunzelii)、曼氏骨条藻SM-2012-2(Skeletonemamunzelii)具有开发的潜能。
高秀芝蒋霞敏张泽凌叶丽孙志鹏
关键词:海洋微藻总脂脂肪酸
管角螺幼体配合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的研究
2014年
试验中采用国产鱼粉和进口白鱼粉为蛋白源,混合油(鱼油︰豆油=1︰1)为脂肪源,蛋白质含量为40%,设置了五个脂肪水平:7%、9%、11%、13%、15%,选择壳高(2.41±0.04)cm、体重(0.85±0.03)g的管角螺,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上述不同脂肪水平对管角螺的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肪含量的上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呈现抛物线变化的趋势,其中脂肪水平为13%组两项指标均最大,分别达到了0.61%和37.81%,15%组最小,分别为0.37%和27.31%,将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拟合,得出管角螺配合饲料最适脂肪含量为12.86%—13.33%。试验结束后对管角螺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发现,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管角螺肌肉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均降低,粗脂肪含量升高,粗灰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肌肉脂肪酸含量不同,其中13%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最多,为19.90%,7%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多为44.24%。
杜学星蒋霞敏姜小敏叶丽
关键词:管角螺配合饲料脂肪营养成分
温度、光照和盐度对2株曼氏骨条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研究温度、光照、盐度对2株曼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unzelii)SM-1、SM-2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及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最适生态条件。在实验室智能光照培养箱内不充气培养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光照强度(20、40、60、80、100和120μmol/m2·s)、盐度(10、15、20、25、30、35和40)对2株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2株藻的生长、总脂及脂肪酸含量影响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株SM-1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光强60μmol/m2·s,最适盐度30,而低温(10~15℃),低光照(20μmol/m2·s),低盐度(盐度15)更有利于总脂及PUFA的积累。SM-2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光强60μmol/m2·s,最适盐度30,而低温(10~15℃),低光照(20μmol/m2·s)更有利于其总脂及PUFA的积累,低盐(盐度15)则更有利于PUFA的积累。因此在实际生产中,2株藻可先在最适条件下培养以增加生物量,后转至利于PUFA积累的条件下提高PUFA产量。
高秀芝蒋霞敏叶丽
关键词:温度光照盐度总脂脂肪酸组成
3种富EPA海洋微藻的诱变育种
为了获得高产EPA的海洋微藻良种,本文以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为材...
叶丽
关键词:培养条件优化脂肪酸组成EPA
文献传递
管角螺幼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国产鱼粉+进口白鱼粉为蛋白源,混合油(鱼油∶豆油=1∶1)为脂肪源,设置了5个蛋白水平:25%、30%、35%、40%、45%(脂肪含量为9%)以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为指标,在水温(29.7±1.9)℃,盐度24.5±2.5下,研究了上述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管角螺的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择壳高(2.25±0.25)cm、体重(0.65±0.25)g的管角螺,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上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分别在蛋白质水平为40%、40%和35%时取得最大值1.02%、60.1%和1.62%,且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将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与饲料蛋白质水平进行拟合,得出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分别为37.50%和38.88%。试验结束后对管角螺肌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发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肌肉中粗蛋白和水分含量均增大,粗脂肪含量减小,且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粗灰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肌肉氨基酸进行分析得出,饲料蛋白质水平不同,管角螺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也不同,蛋白质水平为45%组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多,25%组的最少,后者比前者分别少74.27%、17.47%和44.48%。EAA/TAA和EAA/NEAA略小于FAO/WHO,苯丙氨酸+酪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杜学星蒋霞敏姜小敏叶丽
关键词:管角螺配合饲料蛋白质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
氮、磷、铁对三角褐指藻诱变株生长、总脂及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优化微藻培养条件,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浓度(5、10、15、20、25、30和35 mg·L^(-1))、不同磷浓度(0.5、1.0、1.5、2.0、2.5、3.0和3.5 mg·L^(-1))、不同铁源(Fe Cl3、Fe C6H5O7和Fe SO4)和铁浓度(0、0.10、0.25、0.50和1.00 mg·L^(-1))对三角褐指藻紫外诱变株MP-2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铁对MP-2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P<0.05);MP-2生长最适氮浓度为20 mg·L^(-1),其生长速率K值和生物量分别为(0.384±0.004)和(0.25±0.01)g·L^(-1),氮浓度为30 mg·L^(-1)时总脂积累量最高(26.51±1.96)%,氮浓度25 mg·L^(-1)时PUFA积累最高[(37.78±0.35)%];MP-2生长最适磷浓度为2.5 mg·L^(-1),生长速率K值和生物量分别为(0.305±0.010)和(0.28±0.02)g·L^(-1),磷浓度1.0 mg·L^(-1)时总脂积累量最高[(21.79±0.89)%],磷浓度为2.5 mg·L^(-1)时PUFA积累最高[(39.33±0.38)%];Fe SO4为铁源时生长最佳,显著优于其余各组(P<0.05),生长最适铁浓度为0.50 mg·L^(-1),生长速率K值和生物量分别为(0.495±0.006)和(0.87±0.04)g·L^(-1),铁浓度0.25 mg·L^(-1)时总脂积累量最高[(28.86±0.50)%],铁浓度1.0mg·L^(-1)时PUFA积累最高[(41.73±0.42)%]。由此可见,MP-2生长、总脂和PUFA积累所需的氮、磷、铁需求量不同,在生产性培养时最好采用二次培养。
梁晶晶蒋霞敏叶丽韩庆喜
关键词:总脂脂肪酸
几种环境因子对大龙骨藻生长与油脂合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氮质量浓度对大龙骨藻生长与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龙骨藻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低温有利于EPA和DHA含量提高,10℃时EPA和DHA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7.98±0.97)%和(3.02±0.64)%;生长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2-48μmol/(m^2·s),而总脂含量在光照强度为80μmol/(m^2·s)时最高,达(34.66±0.86)%;低光照强度利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含量提高,高光照强度利于EPA含量提高;不同氮质量浓度对生长和总脂含量影响显著(P&lt;0.05),生长适宜的氮质量浓度为20-30 mg/L,最适氮质量浓度为25 mg/L,缺氮则能促进总脂含量提高;高氮质量浓度利于PUFA和EPA的合成,随着氮质量浓度的增加,EPA和PUFA含量明显增加,氮质量浓度为25 mg/L时,EPA和PUFA含量最高,分别达(24.67±0.44)%和(40.55±0.58)%。
张泽凌蒋霞敏孙志鹏张旭峰王立东高秀芝叶丽
关键词:环境因子生物量总脂
温、光、盐对三角褐指藻紫外诱变株生长、总脂及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优化微藻培养条件,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20、40、60、80、100、120ixmol·m-2·S-1)和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对三角褐指藻紫外诱变株MP.2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光、盐对MP-2的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影响显著(P〈0.05)。MP.2生长和总脂积累的适宜温度为10~25℃,最适20℃;低温有利于EPA和PUFA的积累,15℃时EPA(30.94%)和PUFA(39.53%)较高;MP.2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20~120μmol·m-2·S-1,最适光强为40μmol·m-2·S-1,低光强有利总脂的积累,光照强度为20~40μmol·m-2·S-1。时总脂含量(25.81%~25.26%)较高;光强对PUFA和EPA的积累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100p,mol·m-2·S-1时EPA高达29.15%,光照强度80~100μmol·m-2·S-1时PUFA高达40.22%-40.56%;MP-2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盐度25,高盐有利总脂的积累,盐度30~35时总脂含量高达36.54%-36.66%,低盐有利EPA和PUFA积累,盐度为10~15时EPA高达31.31%~31.46%,盐度15时PUFA最高(44.75%)。
叶丽蒋霞敏毛欣欣高秀芝张泽凌
关键词:光强盐度总脂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