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絮

作品数:88 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22篇白血
  • 22篇白血病
  • 16篇血小板
  • 13篇血小板减少
  • 13篇急性
  • 11篇血栓
  • 11篇化疗
  • 11篇基因
  • 10篇蛋白
  • 10篇骨髓
  • 7篇造血
  • 7篇疗效
  • 7篇淋巴
  • 6篇造血干
  • 6篇耐药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机构

  • 68篇广州医学院第...
  • 16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武汉塞力斯生...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8篇叶絮
  • 57篇庞缨
  • 41篇冯莹
  • 26篇蔡晓东
  • 26篇谭获
  • 23篇赖毅妍
  • 20篇周旭红
  • 19篇刘凌
  • 17篇谢玮
  • 11篇冯莹
  • 9篇冯莹
  • 6篇李澄宇
  • 3篇于宪
  • 3篇丁秋兰
  • 3篇刘泽霖
  • 3篇华佳叶
  • 3篇王学锋
  • 3篇刘晓力
  • 3篇应红光
  • 3篇刘敏涓

传媒

  • 22篇血栓与止血学
  • 9篇广东医学
  • 4篇广东省医学会...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国外医学(输...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第九届全国实...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癌症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药耐药功能实验对急性白血病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背景与目的:多药耐药排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介导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多项研究显示,P-gp及其编码基因MDR1mRNA的表达与白血病化疗疗效相关,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所获得的结果却并非如此。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多药耐药功能实验结果比P-gp的表达水平对预测化疗疗效更有价值。为了解P-gp的表达和多药耐药功能实验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我们对24例初诊未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膜P-gp的表达以及功能活性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多药耐药功能试验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的P-gp表达率以及反映MDR功能的Rh123排出实验和细胞内柔红霉素蓄积实验的MIR值,并就患者的化疗疗效进行分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CR患者初诊时白血病细胞P-gp表达率为(2.16±2.42)%,与NR患者犤(15.02±25.88)%犦差异无显著性(P=0.114)。CR患者初诊时白血病细胞Rh123排出实验的MIR值:MIR(RE)(1.16±0.38)明显低于NR患者(1.43±0.26)(P=0.045)。CR患者初诊时白血病细胞内柔红霉素积蓄实验的MIR值:MIR(IDA)(1.02±0.05)亦明显低于NR患者(1.47±0.44)(P=0.005)。MIR(RE)(r=0.590,P=0.006)和MIR(IDA)(r=0.867,P=0.000)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gp表达率与疗?
叶絮谭获冯莹苏航赖毅妍庞缨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疗效
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脾切除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以探讨适宜的二线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997~2007年近10年间住院的所有诊断为ITP且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共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2组,A组20例为脾切除组,B组32例为使用免疫抑制剂组(包括环孢菌素A、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7天、1月、6月、24月时的血小板计数(BPC)及治疗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从治疗第3天起至24个月BPC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副作用包括术中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脾切后继发感染等,发生率为15.0%;B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肝损害、肾损害、出血性膀胱炎、末梢性周围神经炎及其他等,发生率为45.0%。其中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脾切除后仍能达到有效。个别切脾后疗效不佳者仅需小剂量激素和(或)联用免疫抑制剂维持。结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脾切除治疗起效时间快,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作为激素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者的首选二线治疗方法。
刘凌冯莹庞缨叶絮蔡晓东潘学谊陈安薇谭获毛平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疗效副作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初步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化疗后血小板≤20×109/L的10例白血病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两周期化疗,第1个周期作对照;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TPO15000u为用药组,连续用药最长14d(血小板≥50×109/L停用)。监测血及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骨髓象。结果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平均值及血小板恢复最高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低值分别为15×109/L、5×109/L;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450×109/L和256×109/L,P<0.001)。血小板<50×10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d和16d(P<0.05)。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所需的天数用药组分别为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d(P<0.001)。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少于对照组,P<0.001。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关节痛和头痛。用药后未见原始细胞增多者。结论rhTPO可减少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且毒副反应少。
庞缨蔡晓东叶絮刘凌冯莹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121例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引起单纯血小板减少的多种病因及诊断方法,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近3年血液科门诊及住院共121例以血小板减少为初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导致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良性疾病73例(占60.3%),造血系统恶性疾病17例(占14.1%),非造血系统疾病28例(占23.1%),还有病因未明的3例(占2.5%);无论是造血系统疾病还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初诊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数值分布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类疾病出血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比较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男女构成比明显增高(P<0.05)。对于单纯以血小板减少为最初表现的患者,其中76%的病例需通过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得到及时确诊和鉴别诊断。结论通过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资料的观察分析,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而骨髓检查乃是一项重要的确诊及排除诊断的检查方法。
刘凌庞缨叶絮冯莹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病因
以凝血功能障碍为表现的血管炎1例
2012年
患者,女,79岁,因皮肤瘀斑5年、水肿1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10月8日入院。患者近5年全身皮肤多处瘀斑,1年前出现血尿、黑便,下肢水肿,到当地医院查APTT、PT均〉120 s,血象三系减少,予输血浆、血小板治疗。2个月前出血加重,无尿、气促,入当地医院透析,输注血浆,口服泼尼松,疗效欠佳,转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2年,平时血压、血糖控制良好。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颜面水肿,双侧外耳道遗留陈旧血迹,全身皮肤多处瘀斑及隆起出血性皮疹,颈静脉充盈,
刘凌冯莹庞缨谢玮叶絮
关键词: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皮肤瘀斑出血性皮疹颈静脉充盈输注血浆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非髓性恶性肿瘤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实体瘤中、强度化疗后的促血小板增殖作用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常规化疗的淋巴瘤和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停化疗第4 d起应用rh-IL-11 30-60μg/(kg·d)至血小板数恢复正常,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血小板计数、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IL-11可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在本观察组中72.2%不需输注血小板,血小板低谷值持续时间为3-7 d,提升血小板数幅度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结论:rh-IL-11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的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化疗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减少血小板输注,缩短骨髓抑制期。
冯莹叶絮庞缨蔡晓东李澄宇谭获赖毅妍周旭红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化疗血小板减少症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测定的意义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sEPO)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sTfR)的差别,了解联合测定sEPO和sTfR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清EPO水平的测定采用放免法,血清sTfR水平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叶絮谭获冯莹于宪赖毅妍庞缨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文献传递
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血病细胞MDR功能实验的进展被引量:4
2002年
多药耐药(MDR)功能实验有多种,各采用了不同的荧光染料,多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有的可特异性反映某一MDR转运蛋白的功能活性,有的可反映多种MDR蛋白的共同作用,可配合其他荧光标记的单抗对细胞进行多参数分析,在白血病化疗预后分析、MDR机制和耐药逆转机制的探讨中起重要作用。但方法学须标准化。
叶絮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多药耐药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6例患者中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史者4例。4例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例切脾,4例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1例加用环磷酰胺有效,6例用上述治疗无效。3例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激素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无关。结论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环孢素A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首次发现部分AATP患者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化而来,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叶絮冯莹赖毅妍庞缨蔡晓东刘凌
关键词: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检查
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的变化 ,并与缺铁性贫血和白血病性贫血患者的测定值进行比较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30例健康对照、2 2例慢性病贫血 (ACD)、30例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和 2 2例白血病性贫血 (LA)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SEPO) ,将SEPO的常用对数值logSEPO与其H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 ;由正常对照和IDA患者的logSEPO与Hb的回归方程计算各贫血患者SEPO的预测值 (ESEPO) ,将SEPO与ESEPO进行比较 ;各贫血组间SEPO亦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及各贫血组患者中均存在logSEPO与Hb的显著负相关 (P <0 0 5)。IDA和LA患者SEPO与ESEPO差异无显著性 ,ACD患者SEPO显著低于ESEPO(P <0 0 5)。且ACD患者SEPO明显低于IDA和LA患者。结论 IDA ,LA患者中EPO的分泌与贫血程度呈明显负相关。但在ACD中 ,存在着EPO生成相对不足的现象 ,适于用重组人EPO治疗。
叶絮谭获冯莹于宪赖毅妍庞缨李澄宇
关键词:慢性病贫血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白血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