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糖水平对危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血糖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 60例高血糖重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0%,120例血糖正常的重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糖、呼吸机使用时间、疾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值,构成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糖是诱发ICU危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病人血糖也是降低重症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 吴月丽吕雪刘莉
- 关键词:血糖重症患者医院感染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卧位调整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对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调整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及监测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更换体位3 min内行经皮血氧饱和度、潮气量记录,监测组患者同时持续监测PETCO2。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治疗撤除3 h后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血气分析情况。结果监测组较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缩短,VAP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机械通气治疗撤除3 h后心率、呼吸减慢,经皮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时给予PETCO2监测,可依据PETCO2调控呼吸机相关参数、指导撤机程序、及时预警呼吸机故障,使患者更为安全、治疗更为有效。
- 吴月丽吕雪
- 关键词:危重病
- 开展品管圈活动 降低呼吸机故障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开展品管圈降低呼吸机故障率的效果,加强科室对呼吸机的维护管理。方法:通过自发组建品管圈,开展相关活动,实施相关措施,观察降低呼吸机故障率的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科室呼吸机故障率从6.31%降至1.63%,呼吸机月平均维修费从3531元降至1450元。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科室呼吸机的故障率,增强了呼吸机的使用安全性,节约了科室呼吸机的维修费。
- 王家岸丁毅鹏王莹吕雪陈柏宁朱桂林
- 关键词:品管圈呼吸机故障率
- 间歇负压进管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吸痰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有效的护理措施,但是吸痰也会导致患者节律障碍,喉痉挛、损伤和低氧血症等各种并发症,所以安全、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救治患者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措施[1-2]。目前临床通常采用零负压进管的传统吸痰方法,也有学者提出持续负压进管吸痰法,但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
- 王家岸吕雪吴小娟詹峰王莹宋维
- 关键词:吸痰法气管插管患者喉痉挛内分泌物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效果
- 重症监护室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预后死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96例ICU感染性休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OR=2.581)、M ODS数目(OR=2.509)、SIRS数目(OR=3.636)、白蛋白(OR=0.715)、平均动脉压(OR=0.636)、EGDT达标(OR=0.478)是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APACHE 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血清白蛋白、平均动脉压可作为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集束化治疗可明显改善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 吕雪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预后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内持续性血液净化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内持续性血液净化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23年04月-2024年03月期间,选取200例ICU内持续性血液净化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100)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 对ICU内持续性血液净化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吕雪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ICU持续性血液净化老年干预效果
- 间歇负压进管吸痰法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
- 目的:研究间歇负压进管吸痰法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
方法:在本科住院的40例患者,均给予有创呼吸机SIMV模式下辅助通通气,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在其必要吸痰时,抽签随机选取常规吸痰法和间歇负压进管吸痰法中的一...
- 王家岸王莹吴月丽吕雪郑少颜
- 关键词:临床护理气管插管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大黄汤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黄汤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黄汤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腹胀消失、体温恢复、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CR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汤灌肠能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 吴月丽吕雪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大黄汤灌肠炎症因子
- 微量泵不同泵入速度堵管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量泵入药物时合适的维管速度。方法选取海南省某医院收治的经留置针持续泵入硝酸甘油治疗的住院患者40例,行自身对照试验,抽签决定试验顺序,分别给予药物泵入速度和维管速度共为7、8、9、15 ml/h,每个速度纳为一组,且每个速度持续泵入8 h,分析比较各个速度的堵管率、药物渗出率及给药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结果 8 ml/h组堵管率低于7 ml/h组(χ2=4.02,P=0.045),9 ml/h组堵管率低于8 ml/h组(χ~2=4.21,P=0.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 ml/h组堵管率与15 ml/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1,P=0.314);各组药物渗出率(χ~2=3.02,P=0.389)、患者的心功能分级(F=0.63,P=0.600)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量泵入药物过程中,当速度〈9 ml/h时,泵入适量的维管液可减少堵管发生;当速度〉9 ml/h时,堵管率不会随泵入速度的增大而降低。
- 王家岸吕雪吴小娟杨杰周娟陈柏宁朱桂林王莹
- 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197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析VAP病原菌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病率为31.5%(62/197);VAP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占54.4%、革兰阳性菌占31.2%、真菌占1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OR=2.746)、侵入性操作(OR=5.720)、机械通气(OR=3.740)、长期使用抗菌药物(OR=3.927)、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OR=4.646)、使用抑酸制剂(OR=2.57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OR=1.809)均为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具有很高的VAP发病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基础疾病多、有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制剂、低蛋白血症、APACHEⅡ评分高均为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吕雪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