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乙璇
-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辅助生殖技术中取卵失败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取卵失败(failed oocyte retrieval,FOR)的发病率、原因及预后。方法:从同济医院生殖中心2000.01~2009.05期间所有病例中筛查出所有取卵失败周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通过后续周期获卵及妊娠情况,分析不同原因取卵失败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有10 279个取卵周期,其中49个周期(0.48%)取卵失败。35个周期(71.4%)取卵失败与卵巢反应不良有关,4个周期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时间不足所致,5个周期与卵子发育障碍相关,其余5个周期原因不明。hCG因素的3个后续周期中,2例分别获卵9枚、8枚,1例临床妊娠;1例左侧卵巢取卵失败时停止取卵,24 h后穿刺右侧卵巢,共取到卵7枚,移植2个胚胎但未妊娠。原因不明的3个后续周期中2例分别获卵13枚、7枚,均临床妊娠;另1例左侧卵巢取卵失败时停止取卵,6 h后行第2次取卵仍未获卵。卵子发育障碍患者中1例继续行助孕治疗,共启动3个周期,平均取卵1.3±1.5枚,未妊娠。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中5例继续行助孕治疗,共行6个后续周期,其中1例取卵32枚,因OHSS取消移植;另5个周期平均获卵3.2±2.6枚,1例临床妊娠。结论:取卵失败发病率低,本中心发病率仅0.48%(49/10 279)。卵巢反应不良、hCG作用时间不足及卵子发育障碍为常见原因。单纯由hCG因素导致的取卵失败预后良好,卵子发育障碍者预后欠佳,卵巢反应不良和不明原因的取卵失败预后决定于内在病因。
- 吴乙璇朱桂金
- 关键词:空卵泡综合征卵巢反应不良病因预后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手术时机和妊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及次数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51对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夫妇(共1 751个周期),根据手术时机及次数,分为排卵前1次IUI、排卵后1次IUI、排卵前2次IUI、排卵前后各1次IUI 4组,比较4组妊娠率的差异。结果:排卵前、后行单次IUI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21%和12.23%;排卵前行单次IUI后有排卵组妊娠率显著高于无排卵组(P〈0.05)。排卵前后各行1次IUI、排卵前行2次IUI妊娠率分别为16.21%和15.65%;排卵前行2次IUI后有排卵组临床妊娠率(17.14%)高于无排卵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40)。有排卵周期中,排卵前1次、排卵后1次、排卵前2次、排卵前后各1次IUI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99%、12.23%、17.14%、16.21%,行2次IUI组的妊娠率虽然高于行1次IU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确定卵泡破裂,排卵前后行IUI、行1次或2次IUI妊娠率无差异;但IUI后卵泡无破裂,则妊娠率为0-2.85%,因此针对2个周期IUI出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者建议转行体外受精。
- 李斯晨吴乙璇刘见桥张伟良
- 关键词:妊娠率子宫
- 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及低体重儿风险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辅助生殖技术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以及低体重儿发生风险。方法对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2 393例新生儿,根据辅助生殖技术方法的不同分组,统计分析各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低体重儿出现比例。结果累计随访IVF-ET组1 575例,22例出生缺陷婴儿,占总数的1.40%,ICSI-ET组388例,出生缺陷率为0.52%,F-ET组430例,出生缺陷率为0.23%,显著低于IVF-ET组(P<0.05);3胎妊娠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1.11%)比双胎妊娠或单胎妊娠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出生缺陷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最高,占总出生缺陷儿的32%。1 105例试管婴儿出生低体重,结果显示各组低体重儿比例差异无显著性,但每组双胎妊娠的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P<0.01)。结论不同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3胎妊娠有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可能,双胎妊娠显著增加低体重儿发生比例。
- 龙晓林张文红张伟良杜红姿吴乙璇
- 关键词:辅助生殖新生儿低体重儿
- 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流产分析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反应不良(POR)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的情况,研究成功妊娠的POR患者卵巢反应不良与卵母细胞数量及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371例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妊娠患者,其中58例发生POR,1313例卵巢反应正常(NOR),对比卵巢反应不良与正常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和各年龄组的流产率。结果POR组年龄稍高于NOR组[(33.2±3.5)岁比(31.5±3.8)岁,P〈0.05],所需促性腺激素剂量较大,而取卵数、移植胚胎数和可用胚胎数较少(均P〈0.05)。两组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促排卵天数、受精率、种植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OR组的多胎妊娠率低于NOR组(15.5%比34.1%,P〈0.05)。POR组流产率为20.7%(12/58),NOR组流产率为12.6%(165/1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R组≤30岁、31~35岁、/〉36岁组的流产率分别为133%、26.9%、17.6%,与NOR组同年龄组10.7%、13.8%、1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功妊娠的POR患者流产率较NOR患者无明显升高。成功妊娠的POR患者卵巢反应不良是卵母细胞数量的减少,并不是卯母细胞质量的下降。
- 龙晓林吴乙璇
- 关键词:卵巢反应不良流产卵母细胞
- 经阴道穿刺治疗宫内外同时妊娠4例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经阴道穿刺在宫内外同时妊娠(HP)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患者中,筛选出经阴道穿刺治疗的4例HP患者,分析探讨经阴道穿刺治疗HP的适应证、时机的选择、治疗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 经阴道穿刺治疗的4例HP均为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4例患者宫内妊娠胚胎及异位妊娠胚胎均见原始心管搏动.3例行经阴道穿刺抽吸异位妊娠胚胎,其中2例治疗时间分别为孕42d、43 d,均足月分娩,1例治疗时间为孕68d,穿刺术后4 h输卵管破裂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后4d宫内妊娠流产.另1例抽吸胚胎后注射50%葡萄糖2 ml,治疗时间为孕50 d,足月分娩.结论 如果HP患者孕周较小(<8周),病变输卵管未破裂,无明显的腹腔内出血,术后能够有较长时间定期复诊随访,则可以选择经阴道穿刺治疗HP.
- 刘见桥吴乙璇龙晓林刘风华黄青许海燕
- 关键词:宫内外同时妊娠穿刺术胚胎移植授精适应症
- 新鲜移植周期中不孕原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 研究各种不孕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IVF/ICSI周期的患者,分析不孕原因对各种妊娠指标的影响。结果 盆腔输卵管因素组及男方因素组妊娠率、着床率高于双方因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输卵管因素组异位妊娠率(40.2%)显著高于男方因素组(1.68%)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0.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盆腔输卵管因素组(OR=0.773,95%CI:0.639~0.935,P〈0.05;OR=0.774,95%CI:0.625~0.958,P〈0.05)。盆腔输卵管因素组与其余各组早期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因素组和双方因素组异位妊娠率显著低于盆腔输卵管因素组(OR=0.410,95%CI:0.239~0.705,P〈0.05;OR=0.656,95%CI:0.430~0.999,P〈0.05)。结论 在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中,PCOS患者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低于盆腔输卵管因素患者。盆腔输卵管因素患者与其余各不孕因素患者相比,早期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盆腔输卵管因素患者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男方因素和双方因素患者。
- 吴乙璇李斯晨郑海燕黄青刘海英康祥锦刘见桥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
- 22215个IVF/ICSI周期的不孕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孕症的病因构成及年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共22 215个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分析不孕症的病因构成及年度变化。结果 22 215个周期中继发性不孕占49.40%,原发性不孕占50.60%。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及输卵管因素(57.00%),其次为双方因素(18.65%)及男方因素(14.90%)。盆腔输卵管因素在继发性不孕中所占比例(70.19%)显著高于在原发性不孕中所占比例(44.12%)(P〈0.05)。盆腔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中,继发性不孕比例(60.83%)高于原发性不孕比例(39.17%)。其他不孕原因中,均是原发性不孕比例高于继发性不孕比例。2007-2014年盆腔及输卵管因素都是助孕的首要指征,占52.0%~60.1%。结论无论继发性不孕还是原发性不孕,输卵管因素都是IVF/ICSI治疗的首要指征。盆腔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中,继发性不孕比例高于原发性不孕比例;其他各种不孕原因中,原发性不孕比例高于继发性不孕比例。
- 吴乙璇刘见桥郑海燕刘海英康祥锦
-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
- 男性年龄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国男性年龄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IVF周期。女方按年龄分为3组:〈30岁、30~34岁、35~38岁,在女方年龄分层基础上按男方年龄再分为6组:〈30岁、30~32岁、33~35岁、36~38岁、39~41岁、≥42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不同男性年龄组,女方的基础血E2、FSH、h 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胚胎移植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男性年龄组(〈30、30~32、33~35、36~38、39~41、≥42)种植率呈下降趋势:女方年龄〈30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1.1%、42.0%、39.5%、31.3%、40.7%、48.6%(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0.3%、36.4%、35.1%、35.3%、29.4%、37.3%(P〈0.05);女方年龄35~38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8.2%、17.8%、25.3%、23.5%、22.1%、23.8%(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男方年龄≥39岁组流产率显著高于30~32岁、33~35岁2组(P〈0.05)。女性年龄〈30岁组及35~38岁组,不同男性年龄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男性年龄组妊娠率、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IVF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影响,对种植率、流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 吴乙璇刘见桥安庚刘海英
- 关键词:男性年龄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
- 男性不育患者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评估男性不育患者实施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行ICSI治疗的1 224例男性因素不育病例临床结局,以同期健康人群自然受孕1 555例为对照比较其临床结局。结果:男性不育患者行1 224个周期治疗,374个周期获临床妊娠,移植周期妊娠率30.55%,活产率25.14%,与健康人群比较,其多胎率、早产率高,出生体重略低,男女婴性别比略低(P<0.05),先天畸形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是治疗男性不育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 杭馥熊敏肖庆吴乙璇全吴敏朱桂金
-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子注射
- 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流产分析
- 目的 通过卵巢反应不良(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早期自然流产情况的分析,研究成功妊娠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卵巢反应不良与卵子数量及质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01 ~ 2009.04...
- 龙晓琳吴乙璇
- 关键词:卵巢反应不良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