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韩 作品数:35 被引量:180 H指数:8 供职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四种植物分泌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芳香植物的香气与显微结构的相关性,文章以白兰花、杧果、薄荷、艾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的徒手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供试植物的叶和茎的内部显微结构.结果显示:白兰花、杧果、薄荷、艾草四种植物的茎叶都具有分泌结构,但其显微结构及分布位置有所不同.其中白兰花和杧果的分泌结构属于内分泌结构,薄荷和艾草的分泌结构属于外分泌结构. 徐彩姗 陈丹生 吴清韩 潘思华 张美英关键词:芳香植物 分泌结构 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 为了研究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采用徒手切片技术对其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根、茎均具有次生生长。根的初生结构自外而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具... 吴清韩 朱慧 庄东红 马瑞君关键词:南美蟛蜞菊 营养器官 6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4年 研究不同浓度阿魏酸、香草酸、槲皮黄素、木樨草素、茶碱和可可碱对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植物源除草剂。结果表明:除阿魏酸之外,其余5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1 mmol·L^(-1)处理下,6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分别为-0.929,-0.912,-0.889,-0.995,-0.959和-0.995;除木樨草素和可可碱外,其余4种化感物质在低浓度时促进幼苗生长,高浓度时抑制幼苗生长。在1 mmol·L^(-1)处理下,6种化感物质对鬼针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除木樨草素和可可碱外,其余4种化感物质在低浓度下有丝分裂指数增大,随着浓度增大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同时分裂中期细胞增多,后-末期细胞减少。这表明,较高浓度的香草酸、槲皮黄素和茶碱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筛选植物源除草剂的重要资源。 赵锐明 郭凤霞 赵庆芳 回嵘 吴清韩 马瑞君关键词:化感物质 鬼针草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有丝分裂 BIDENS 潮汕橄榄、杨梅、余甘子种质资源收集与应用 郑道序 詹潮安 杨海东 黄武强 李莉 张福平 翟伟洁 庄东红 马瑞君 林文欢 范镇贞 杨培奎 吴清韩 纪丹虹 纪燕玲 肖国鑫 ①在潮汕地区收集橄榄、杨梅、余甘子等优良山地果树种质资源,总数达到104个,并建立优良基因资源圃5.6公顷;②在潮汕地区对橄榄、杨梅、余甘子进行不同品种(系)的比试,共筛选出综合性状好、适合南亚热带栽培的优良品种(系)1...关键词:关键词:种质资源收集 不同香型凤凰单丛加工过程香气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鸭屎香单丛、乌叶单丛、八仙单丛三个香型茶香气成分,并用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检测分析,追踪比较其在加工过程的变化。实验表明鲜叶的青叶醛、叶醇等青草木香成分在"三青"环节消减,罗勒烯、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果香成分在"三青"环节增多,吡咯等烘烤熟香成分在烘焙环节出现。鸭屎香单丛的杏仁香特征成分在晒青到杀青环节产生,如摇青产生的苯甲醇等;八仙单丛的芝兰香特征与鲜叶的花香成分有关系,晒青、摇青、烘焙加工进一步补充加强;乌叶单丛加工产生正辛醇、香茅醛等24种新成分,极多而复杂,稍有异于以往研究,但主旋律不变。各香型主导成分橙花叔醇与芳樟醇的含量比例特征规律在加工中不断形成。各香型茶鲜叶以醇类为主,加工产生萜烯类、酮类、酯类等,香型不同变化趋势不同。实验为研究凤凰单丛香型的产生机理打下基础。 周春娟 郭守军 庄东红 杨永利 吴清韩 朱慧 马瑞君 翁键航 周庆华关键词:凤凰单丛 香气特征 5种棕榈科植物花序轴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对5种棕榈科植物,即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aLour)、江边刺葵(Phoenix roebeleniiO’Brien)、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F.Muell)H.wendl)、竹节椰子(Chamaedorea seifrizii Burret)的花序轴横切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解剖学方面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共性特征表现在:①花序轴横切面结构自外向内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②维管束密集于横切面的中央,外面有机械组织包围形成的维管束鞘,维管束由外向内,先是韧皮部,后是木质部,没有形成层;③在表皮与中央维管束群之间的基本组织中散布着纤维束.但5种花序轴横切面维管束群的密集程度,纤维束的丰富程度,通气组织的有无等方面具有种间差异,可为棕榈科植物的分类关系提供佐证. 赵庆芳 吴清韩 马瑞君 朱慧关键词:棕榈科 花序轴 一种高效简便获取木虱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通用引物和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简便获取木虱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通用引物和方法及其应用。所述通用引物包括6对引物:Psyllid‑1、Psyllid‑2、Psyllid‑3、Psyllid‑4、Psyllid‑5和Psyllid‑... 吴丰年 黄剑坚 吴清韩文献传递 不同化感物质对入侵植物鬼针草种子萌发及有丝分裂的影响 为了筛选有效的植物源除草剂,研究了0.01,0.05,0.1,0.2,0.5和1 mmol·L-16个浓度的阿魏酸、香草酸、槲皮黄素、木樨草素、茶碱和可可碱水溶液对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 赵锐明 吴清韩 朱慧 马瑞君文献传递 高寒草场橐吾属植物幼苗对低温的应答 2015年 分别在适宜和模拟低温胁迫下,测定了青藏高原3种橐吾属植物幼苗生物量的分配模式、相对生长率(RGR)、可溶性糖含量及膜渗漏率,并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旨在了解这3种植物幼苗的生长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忍受力及其种间差异,探讨3种橐吾幼苗对高寒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萌发初期,子叶迅速伸展,而后根/冠比快速增加,相对生长率在萌发后10~15d达到峰值,根/冠比与生物量的累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4℃低温处理后,3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均超过70%,RGR峰值降低且滞后出现,回归分析表明RGR降低量的64%是由根部生物量的降低引起的;黄帚橐吾、箭叶橐吾及掌叶橐吾的LT50值分别为-8.24、-8.14、-7.28℃,表明3种植物幼苗均能够忍受苗期短暂的低温胁迫而实现种群更新;经-5℃低温处理,三者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3.61、2.90、1.61倍,而游离脯氨酸分别增加2.57、4.40、37.68倍,表明3种橐吾各自通过不同的代谢调节机制提高自身抗寒能力。总之,3种橐吾属植物均具有良好的适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朱慧 吴清韩 马瑞君 王桔红 陈丹生 孙坤 杜国桢关键词:高寒草场 橐吾属 低温胁迫 生活史策略 种群更新 五种芳香植物精油及精气对支气管炎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rnolytic streptococcus)为试验菌,采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及皿内试验法,测定了5种芳香植物精油及精气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植物的精油及精气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在精油抑菌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迷迭香(Rosemarinus officinalis Linn)、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对乙型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香叶天竺葵、罗勒、艾叶、薄荷、迷迭香。在精气抑菌试验中,5种植物1 g整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21.01%-67.52%,除迷迭香外,另外4种植物的抑菌率均在30%以上;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率为14%-78.89%,除艾叶、罗勒外,另外3种植物的抑菌率均在30%以上。 刘晓生 庄东红 朱慧 吴清韩 马瑞君关键词:芳香植物 精油 精气 抑菌试验 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