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元
- 作品数:82 被引量:210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室整体功能
- 目的:初步研究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记分(EMPS)评估左室整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152例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且24h内接受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住院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分为左室收缩...
- 周炳元杨向军杨俊华赵彩明贺永明徐苏丹王慧芬
- 关键词:左室功能
- 文献传递
- 单卵双生子共患肥厚性心肌病一例报告
- 2004年
- 薛枫周炳元赵欣王育林杨俊华杨向军蒋文平
-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单卵双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双生子
- 组织多普勒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收缩功能(文摘)
- 目的: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取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人二尖瓣环的组织多普勒图象,测量收缩期峰速度(Sa),舒张早、晚期峰速度(Ea、Aa),以及等容收缩、等容舒张时间间隔(IVCT...
- 汤裕华杨向军蒋文平惠杰杨俊华周炳元徐苏丹王惠芬蒋彬蒋庭波刘志华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3
- 2009年
-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和量化的指标。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心衰组),正常者24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的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比较,同时评价其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心衰超声指数值在心衰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心衰超声指数值大于≥3时,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91.4%、96.8%及80.0%。(2)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值与Log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1)。(3)NYHAⅠ、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1.80±0.80、3.66±1.49、4.96±2.09和6.07±1.78,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来诊断慢性心衰及客观评价其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戴敏杨俊华周炳元王如兴羊镇宇吴小庆
- 关键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病例讨论
- 周炳元
- 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人群MYH7基因Arg723Gly突变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5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1个家系中发现Arg723Gly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此为我国患者中首次发现Arg723Gly突变。结论β-肌球蛋白重链可能是我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之一。Arg723Gly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外显率高、临床症状出现较早、进展较快、易发生心力衰竭、预后较差,心脏室、房扩大也较常见,是一种恶性突变。
- 郑冬冬杨俊华董宁征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程绪杰李红霞周炳元赵彩明蒋文平
- 关键词:心肌病肌球蛋白重链突变
-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来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客观、量化的指标。方法选取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和正常组37例,所有入选者均采用我院制订的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进行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BNP检测结果及纽约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心衰超声指数在舒张性心衰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2.00±0.87、3.28±0.90、5.29±1.50。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与血浆BNP高度相关(r=0.86)。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个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戴敏杨俊华徐苏丹王惠芬周炳元赵彩明宋建平
- 关键词:舒张性心衰脑钠素
- 房颤或房扑射频消融或电复律前经食道心脏超声发现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
- 张其银惠杰周炳元杨俊华刘明邹操
- 房颤和房扑射频消融或电复律前经食道超声发现左心房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 张其银周炳元邹操杨俊华惠杰
- 基于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的多模式超声评估卵圆孔未闭相关右向左分流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研究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TCD)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EE)评估卵圆孔未闭(PFO)相关右向左分流(RL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头晕、晕厥、偏头痛、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临床表现就诊,临床可疑RLS的患者24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c-TCD、TEE和c-TEE检查。分析c-TCD、c-TEE对PFO-RLS的检出结果。采用McNemar-Bowker检验比较c-TCD和c-TEE对PFO-RLS的半定量分级;并分析c-TCD评估下PFO-RLS分流类型、分流等级及与PFO直径和隧道长度的关系。结果纳入的243例患者中,偏头痛及头晕、晕厥等占71.2%(173/243),缺血性卒中或TIA占28.8%(70/243)。以TEE结合c-TEE结果为参考标准,确诊232例PFO-RLS。c-TCD、c-TEE对PFO-RLS的检出率均为99.1%(230/232)。c-TCD检查:静息状态、传统Valsalva动作、定量Valsalva动作时,大量分流的检出率分别为20.7%(48/232)、41.4%(96/232)、67.7%(157/2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TEE检查:静息状态、腹部加压下,小量分流的检出率分别为18.1%(42/232)、32.8%(76/232),中量分流的检出率分别为0.9%(2/232)、25.0%(58/232),大量分流的检出率分别为3.0%(7/232)、41.4%(96/232)。c-TCD与c-TEE评估的PFO-RLS分流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weker检验值为51.524,P<0.001)。小量分流,c-TEE检出率高于c-TCD(χ^(2)=5.222,P=0.022);中量分流,c-TEE检出率高于c-TCD(χ^(2)=20.885,P<0.001);大量分流,c-TCD检出率高于c-TEE(χ^(2)=53.923,P<0.001)。34.9%(81/232)的患者分流等级c-TCD高于c-TEE;55.6%(129/232)的患者c-TCD和c-TEE评估的分流等级相同;9.5%(22/232)的患者分流等级c-TCD低于c-TEE。c-TCD评估下固有型RLS的PFO直径大于潜在型RLS的PFO直径(P<0.05),隧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O-RLS分流等级与PFO直径呈正相关(r=0.307,P<0.05),与隧道长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c-TCD是评估RLS的有效血流动力
- 孔莹惠品晶丁亚芳周炳元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经颅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