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闭合与解域:《秀拉》中身份想象的空间维度被引量:5
- 2010年
- 文化身份通过空间划界的方式得以构建。在《秀拉》中,空间意象以原象和隐喻形式贯穿文本始终,成为小说人物的身份载体。小说表现了对空间闭合这一身份建构方式的摈弃,从而具有反身份叙事的解域特征。
- 周铭
- 关键词:身份想象
- “流言”的政治功能——波特的“故事”与“诗”被引量:4
- 2011年
- 从波特创作的文化语境来看,大众传媒和"流言"是当时群体价值运转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社会表征和权力实践的功能。本文借助流言理论对波特作品与当时社会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波特的作品不仅揭示出大众流言属于"群体性话语建构",还意图通过刻画一个"纯粹真实"的对抗话语空间来超越流言,表现出艺术家对流行社会思潮的反思和批判。
- 周铭
- 关键词:流言社会表征
- 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嬗变——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56
- 2006年
- 女性和自然是威拉·凯瑟拓荒小说的重要主题。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凯瑟的《啊,拓荒者!》,对女主角亚历山德拉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此角色经历了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性格转变。
- 周铭
-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啊,拓荒者!》性格转变文本解读
- “反对腐败的呼喊”——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社会戏剧”被引量:3
- 2020年
- 曼斯菲尔德研究长久以来一直集中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或女性主义抗争,忽视了其作品中所蕴藏的社会学主题。本文认为,曼斯菲尔德的文学创作通过描摹中产阶级社会戏剧,揭示了社会权力机制的仪式操演、个体在这一仪式过程中的情感异化、以及最终实现的精神顿悟。这三个主题分别体现了曼斯菲尔德作为中产阶级女性、现代边缘人和现实主义者对于现代生活的感受和探问。
- 周铭
-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仪式顿悟
- 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国家“庇护所”身份建构被引量:1
- 2017年
- 美国一直秉承欢迎移民的"庇护所"身份修辞传统,但19世纪末移民浪潮的冲击使其开始加强对国家同质性的塑造。通过梳理美国在19、20世纪之交的思想话语和政策实践,可看出美国创造"好人"标准作为庇护条件,经由"社会控制"和"教育"两种机制将限制移民转变成道德净化工程,在种族政治语境下重新定义了自己国家的庇护所的身份。美国小说创作作为社会语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再现并参与了国家的这一身份建构。
- 周铭
- 关键词:美国小说庇护所国家身份
- “文雅”之殇:《我的死对头》中后拓荒时代的替代者危机
- 2021年
- 薇拉·凯瑟的小说《我的死对头》中的"死对头"的指涉对象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未解之谜。若将小说置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历史语境中,便会发现,它超越了简单的家庭情感纠葛,呈现了美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建构自我身份的意图:在后拓荒时代,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文雅"身份克服拓荒前辈的影响焦虑,却最终失败。他们将代际矛盾转移为种族矛盾,认为新移民是导致自身失败的根源,将之视为"死对头"。
- 周铭
- 关键词:文雅
- “食品书写”中的文明、国家与国际秩序被引量:2
- 2016年
- 食品在文明论的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吃什么"和"怎么吃"分别发挥着区分他者和建立文明等级的功能。不同文明对于"吃什么"的争论导致了"自我"和"他者"的对立,食品成为划分文明和野蛮的区隔线。不同文化相遇的最直接后果往往是饮食习惯的冲撞,最终形成文明等级论。在文明论视域中,食品是用以展现对立的符号;与之相较,食品对于国家的代表则更加复杂和吊诡。在一个国家里,食品既在阶级意义上分化着群体,又在民族情感上整合着国家。
- 周铭
- 关键词:文明论食品国际秩序饮食习惯
- 从偏离到回归:弗里曼笔下的女性抗争及误区被引量:9
- 2005年
- 弗里曼的小说因经常聚焦于新英格兰地区的女性抗争而受到女权评论家的高度关注和赞扬。从女权主义理论切入分析《母亲的反抗》和《老妇人马古恩》这两部短篇小说。在肯定文中女主角反抗积极性的同时,指出了其维护传统性别政治中两性对立的认识误区,并进一步介绍男权世界中女性反抗的新导向。
- 周铭
- 关键词:弗里曼话语权
- 什么是文化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乔纳森·卡勒金莉周铭
-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分析
- “愿西部之鹰飞向……”:《我们中的一员》战争书写中的“跨国美利坚”
- 2021年
- 薇拉·凯瑟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我们中的一员》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浪漫化描写而遭訾议。但无论是抨击凯瑟的战争书写与现实脱节,还是辩解小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都忽视了小说创作时期美国社会对于战争的想象。实际上,小说通过男主人公参战参与了美国建构跨国身份的议题,而女性传教则是男性参战的变体和镜像。
- 周铭
-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