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渠 作品数:30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关于沉浸式英语教学法的实用性调查报告 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一些条件限制,沉浸式教学法并没有在我国英语课堂得到广泛推广。然而,笔者曾任教的阳朔卓悦英文书院成功实践了这种教学方法。为了调查研究卓悦英文书院成功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对该校30名英语学习者对于沉浸式英语教学法的认可度、学习效果、学习焦虑以及学习动机四个方面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分析得出了沉浸式英语教学法能够在卓悦英文书院获得成功的特定原因,同时提出在我国推广沉浸式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田丽 唐渠关键词:英语教学 沉浸 语言环境 师资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2021年 文章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辅以传统分析方法,对近15年国内音译研究的研究主题、演进历程、研究热点、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研究发现:(1)音译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主题多样性与跨学科合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实证研究多用实证研究方法。文章也对音译研究问题进行了反思,旨在固本拓新,以便学界发现音译研究的潜力和实用价值。 张琰霖 唐渠关键词:跨学科 中西酒文化差异对比 被引量:5 2015年 酒自出现以后,就与文化密不可分。文章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文化维度对比中西酒文化,发现二者在起源、种类、酒器、酒德、酒礼、酒功、酒诗以及酒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化主要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了解差异并追根溯源,是促进中西酒文化交流发展,推广中国酒文化的必要环节。 田丽 唐渠关键词:酒文化 酒德 酒礼 系统功能视角下英文歌词语篇衔接探究 2016年 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语篇,歌词不仅需要在韵律方面做到连贯畅达,还需要借助外在的衔接手段进一步加强在语义层面的表达以凸显歌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选取八首耳熟能详的英文歌词作为文本语料,探究歌词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上的运用,以此窥见歌词在衔接手段方面的特点,为全面了解歌词语篇提供一定的借鉴。 武保勤 唐渠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英文歌词 语篇分析 演讲词中的人际功能语篇分析——以奥巴马2016年白宫记者晚宴演讲为例 被引量:1 2016年 人际功能作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纯理功能之一,包含交际双方的角色、人称、情态等内容。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分析2016年奥巴马在白宫记者晚宴上的演讲,探讨奥巴马如何借助演讲这一舆论渠道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展现语言人际功能的实现过程。 李燕 唐渠关键词:人际功能 奥巴马 演讲 特朗普竞选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不同的符号系统呈现不同的模态。特朗普的竞选海报中包含文字、颜色、图形等多种符号,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对特朗普的竞选海报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分析特朗普竞选海报中的多个模态是如何进行意义共建的,是如何巧妙地帮特朗普"拉票"的。 李硕 唐渠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分析 特朗普 语篇分析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应用——以第一卷《闺房记乐》为例 2019年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是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的译著之一,其原著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出发,选取《浮生六记》第一卷《闺房记乐》中的天干地支、嫁娶文化、诗词曲赋及典故等的文化语料,分析了林语堂译本在传递这些文化内容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上的英译处理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林语堂在翻译时更加注重指称意义的传达。 罗东莲 唐渠关键词: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浮生六记》 郭沫若的“创作论”与20世纪20至30年代英译汉小说的结缘 2018年 20世纪20至30年代,外来小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高水平的翻译是这一时期英文小说汉译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郭沫若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翻译大量作品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作论"的翻译思想,否定"鹦鹉学舌",强调心灵的共鸣和原文风韵的保留,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原作,想法新颖、实用,很好地指导了中国翻译的实践。在其"创作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这一时期英译汉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外来小说的翻译,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叶春凤 唐渠关键词:创作论 “信、达、雅”视角下《边城》三个英译本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中国翻译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信、达、雅"三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将湘西文化进行了详尽描述,且语言优美而简洁质朴,非常难得,因此许多翻译家都尝试对其进行翻译。在此基础上,以严复先生的"信、达、雅"三原则为参照,对《边城》的三个较著名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李硕 唐渠关键词:边城 英译本 跨文化调整理论下对《刮痧》跨文化现象分析 2018年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中国人只身来到美国生活的八年期间成家立业,由于其父亲为其儿子刮痧一事引起了一场法庭风波并导致家景暗淡的故事。电影情节比较简单,但是其背后所反映的跨文化调整过程却值得深思。从金荣渊的跨文化调整理论出发,在解释清楚跨文化调整、交际和陌生人三大概念的基础上,用该理论的六个维度中的三项来分析《刮痧》中的相关案例,以希望为后来的跨文化适应现象的前因后果给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曹杰 唐渠关键词:《刮痧》 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