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莹
-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直接作用和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发展趋势相同,存在空间聚类特征。此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产业效益、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可持续性水平多渠道促进本省份和邻近省份耕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景观功能转型水平的整体提升,存在政策聚集效应但有较大发展空间。文章为理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推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 唐莹孙玉晶
-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被引量:32
- 2023年
- 利用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在分别评价农业经济韧性和农业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机制与差异。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韧性的增强,分维度促进作用的强弱依次表现为适应调整能力、创新转型能力、抵抗风险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农业基础设施的韧性锻造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影响农业经济系统的适应调整能力,而在非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主要影响农业经济系统的创新转型能力。据此,建议从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在培育农业经济韧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在农业基础设施韧性治理中的中介作用、因地制宜地发挥农业基础设施的韧性培育作用等方面入手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
- 唐莹陈梦涵
- 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
- 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究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产量间关系,运用STIRPAT模型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揭示耕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自2017年起进入负增长阶段,四种碳排放类型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处理碳排放(48.165%)、生产要素投入碳排放(46.924%)、耕地种植碳排放(3.513%)、自然源碳排放(1.416%);与此同时,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区域聚集特征;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结构上以生产要素投入碳排放和废弃物碳排放为主,且省际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存在着从耕地利用碳排放到粮食产量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农村总人口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水平均对耕地利用碳排放均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24、0.163、0.337,且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特征明显,且我国农业生产仍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特点,应基于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降碳政策。
- 陈梦涵唐莹
- 关键词:耕地利用碳排放
- 需求导向视角下城市流动摊贩空间治理再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基于政策松绑背景下的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界定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流动摊贩的概念及特征。通过分析对流动摊贩运动式执法和空间治理两种治理方式,得出空间治理是当前较为科学的治理手段。运用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发现当前流动摊贩空间治理存在正效应与负效应。正效应体现在提供经营场所、促进经营转型、方便购物、减少治理成本方面;负效应体现在流动摊贩经营灵活性丧失、经营成本增加、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正规商铺排斥流动摊贩方面。出现负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流动摊贩主体的真正需求,因此实现流动摊贩治理再优化首先要树立需求导向理念,进而建立科学规划体系,最后完善诉求表达渠道。
- 张司杰唐莹
-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流动摊贩
- 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动力机制构建
- 2023年
- 构建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外在与内生动力机制,对于确保国家《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有效落实,具有理论支撑及决策参考价值。阐释了土地出让收入公共属性内涵,剖析了支持乡村振兴关联领域。提出外在动力来源包括平衡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政绩考评激励约束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优惠政策及投资环境吸引要素向农村集聚;内生动力来源包括精准投入乡村振兴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增加指标发挥土地财政正向效应、乡村资源产业优势及提升农产品价值集聚要素、认可并发挥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功效。由此,构建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外在与内生动力机制运行框架。
- 唐莹王玉波
- 关键词:土地出让收入外在动力内生动力
- 针对地震灾害的档案保护工作研究
- 自地球产生,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等自然现象便随之诞生。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人类对自然的有意与无意破坏之中,地球向人类也越发以产生自然灾害的方式发泄着抱怨和不满,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出现,给人类的生...
- 唐莹
- 关键词:地震灾害档案保护地震预防档案库房建设
- “教师合作”对新文科理念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启示被引量:2
- 2023年
- 国外“教师合作”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推广模式、实践经验与问题的解决方式对我国新文科理念下政产学研协调育人模式的构建、优化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文章在厘清新文科理念下人才培养现实需求与培育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教师合作”模式经验的有益部分,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对策,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依据,为新文科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 唐莹
- 关键词:教师合作
- 城乡融合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新动力与转型推进策略被引量:1
- 2022年
- 受生产力发展与政策变迁的影响,我国城乡关系呈现出阶段性演化规律并作用于耕地利用转型。城乡分离与对立阶段,耕地利用转型以非农化的显性转型为主,主要服务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建成区扩张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强烈需求;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耕地利用隐性转型逐渐成为耕地利用中的主要矛盾,主要源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的耕地利用状态改变。城乡融合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有益于持续有效地对耕地进行利用,但农民对耕地保障价值的需求及耕地权益关系重塑过程中多元主体利益的损益对耕地利用转型造成不利影响。新型城乡关系形成过程中,耕地产权关系与耕地生产要素配置状态的改变,成为耕地利用转型的新动力。可以通过推动融资租赁等方式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服务、协调利益主体间的权益分配,推动耕地利用转型的有序开展。
- 唐莹
- 关键词:城乡融合
- 城乡融合发展对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当下城乡二元体制不断被打破,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迅速变化,城乡关系进入以城乡融合为引领的新时代。分析城乡融合发展对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影响的内在机理,利用200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003—2020年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对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且随着我国城乡融合水平的不断提升,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将持续弱化;全国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均值地区间差异较大,城乡人口、土地、产业、公共服务融合对各地区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根据各区域城乡融合阶段与社会保障价值变化特征,应采取差异化的耕地资源保障价值调控对策,以满足农民社会保障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唐莹陈梦涵
- 关键词:城乡关系
- 沈兼士与明清档案被引量:3
- 2008年
- 沈兼士(1887-1947),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明清档案专家、教育家,浙江吴兴县人。1905年,沈兼士与胞兄沈尹默自费赴日留学,毕业于日本东京物理学校,他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音韵,并加入同盟会。
- 赵彦昌唐莹
- 关键词:明清档案语言文字学家赴日留学章太炎同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