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伟
- 作品数:75 被引量:2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文学与思想
- 2013年
- 2012年11月3—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汉办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这是继2007和2009年两届世界汉学大会后的又一次全球范围的汉学研究盛会,许嘉璐、汤一介、杜维明、张隆溪等来自海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人民大学明德堂,围绕大会主题“汉学与当今世界”,
- 西格丽德·努涅斯(著)姚望姚君伟
- 关键词:汉学研究文学专家学者
- 关于作家职责的对谈被引量:12
- 2006年
- 2005年年底,译林出版社推出了国际级出版物———《爱的讲述》。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戈迪默所编当今著名作家短篇小说集,它让世界文坛二十一位最杰出的文学家(其中包括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聚集在我们面前。集子所选二十一篇小说均由作者和译者授权出版,所有的版税和利润均捐献给防治艾滋病事业。这是一次爱的讲述,更是一次爱的奉献,体现出作家和译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热切关注,思之令人感动。回想起读过的一篇戈迪默与桑塔格(《爱的讲述》作者之一)就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写作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所作的一次对谈,觉得《爱的讲述》与之有着直接的关联,遂捡出原作,译成中文,奉献给中国读者。
- 纳丁·戈迪默苏珊·桑塔格姚君伟
- 关键词:责任感戈迪默
- 我们今天为什么研究赛珍珠被引量:5
- 2002年
-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潮流迅猛发展的时代。处在这一潮流中的人们关心和思考的是人类在新世纪应当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如何自处,又如何与异文化中的人们相处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我们想到了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应该被我们承认为朋友的赛珍珠并对她进行认真的研究。她提倡对异文化作历史的考察,认识对方的传统,寻找价值观上的共同点,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虚心学习的精神。因此赛珍珠及其创作在跨文化对话的时代是一个足资参考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并好好利用。
- 姚君伟
-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文化精神比较文学异文化
- 赛珍珠在中国的接受被引量:11
- 2008年
-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 姚君伟
- 关键词:翻译教学
- 丹尼斯·约翰逊及其越战重写——走近《烟树》被引量:2
- 2011年
- 假使丹尼斯·约翰逊(Denis Johnson)的<烟树>(Tree of Smoke)2007年未获美国全国图书奖,那么,中国读者恐怕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可以说,他在中国还不是什么大牌作家,事实上,<烟树>是他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作品.
- 姚君伟姚望
- 关键词:图书奖小说人物
- 我们今天怎样研究赛珍珠——从中国赛珍珠研究现状谈起被引量:3
- 2007年
- 中国赛珍珠研究已经走过了70余年的历程,特别是新时期以后,这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除了由于赛珍珠及其创作在全球化时代越发显现出其现实意义外,还得益于多样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还可以而且应该更为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并开发利用更多更新的批评方法,俾使我们的赛珍珠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充分地利用赛珍珠留下的文化遗产,汲取她在跨文化领域的智慧,为21世纪人类文化建设服务。
- 姚君伟
- 关键词:赛珍珠研究
- 毛姆对辜鸿铭和宋春舫的一卑一亢态度及其历史观
- 2018年
- 英国作家毛姆在创作中涉及过中国和中国人,然而并不友好。20世纪20年代初,毛姆到访中国,在拜访辜鸿铭的过程中,毕恭毕敬,表现出对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膜拜,而与中国现代戏剧家宋春舫面谈时,态度却极其傲慢。以往国内学者就此多从中外文学关系和形象学等视角来研究毛姆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本文通过追溯毛姆与辜鸿铭和宋春舫的具体交往,分析了毛姆一卑一亢的态度背后的旧史观。
- 姚君伟
- 关键词:毛姆辜鸿铭历史观
- 赛珍珠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法论启示被引量:3
- 2016年
- 赛珍珠一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她采取了在虚构作品里“导出”中国文化、通过非虚构作品阐释中国文化和组织人员到美国民间宣讲中国文化等多种方式,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改变了美国乃至于西方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使他们明白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种种特征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包含其独特的价值.赛珍珠的这些做法及其成效,对于当下中国文化更有效地走向世界,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值得我们参考.
- 姚君伟
- 在不同世界来回穿梭的方式
- 2015年
- 20世纪90年代初,我母亲曾不很当真地考虑写一部自传。她这个人总是尽可能不直接写自己,所以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惊讶。“主要写自己,”她有一次对《波士顿评论》采访的记者说,“我感觉,似乎是通向我想写的东西的一个相当间接的途径……我从来都不确信,我的趣味。我的幸与不幸有什么足以示范的品质。”
- 戴维·里夫姚君伟
- 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
- 赛珍珠(1892-1973)是一位特殊的美国作家。她生在美国,却长在中国,她属于传教士父母的美国世界,同时又属于中国世界,童年的她接受的是儒家-基督教双重教育,双重教育又帮助她掌握了汉英两种语言。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她的文化...
- 姚君伟
- 关键词:当代文学中国题材文化相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