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平
- 作品数:39 被引量:2,069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 发展板块构造 促进固体地球科学发展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以引起关注与讨论。方法面对当代地球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根据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在全球共性中的地域突出特点及其在现代地学发展中的独特意义,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的思考和建议。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建议。结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是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
- 张国伟郭安林董云鹏赖绍聪程顺有姚安平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固体地球科学
- 与秦岭造山有关的几个关键成矿事件及其矿床实例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探讨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关键成矿地质事件对秦岭造山过程的响应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方法以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为线索,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结果秦岭造山带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几个关键成矿地质事件。结论秦岭造山带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复合活动,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 朱赖民张国伟李犇郭波姚安平弓虎军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成矿动力学背景
-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玛积雪山三联点以及东古特提斯多岛洋启示被引量:14
- 2007年
-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布于南侧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北侧宗务隆构造带和两者间的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构成了以玛积雪山OIB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过渡为MORB的古洋脊热点构造,苦海-赛什塘带的镁铁质火山岩由E-MORB和大陆裂谷玄武岩构成,而宗务隆构造带的岩石则为略显富集的N-MORB.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反映了区域性的镁铁质岩浆源区OIB物质的的影响.从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和构造关系分析,阿尼玛卿带与苦海-赛什塘带构成一古三联点构造.而苦海-赛什塘坳拉谷的形成为宗务隆带镁铁质火山岩源区遭受玛积雪山OIB物质可能的交代混染提供了构造通道.古三联点构造的出现和宗务隆带的开裂分割了本区诸造山带和地块.热点构造是本区晚古生代拉张体制主要的深部动力学原因,而它引发的三联点构造是形成多块体洋陆格局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 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程顺有姚安平
- 关键词:OIB
- 青藏高原中北部地貌变形的遥感表征及其生态地质学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遥感地质特征显示青藏高原北部,在澜沧江—温泉与东昆仑南缘—阿尼玛卿两条岩石圈断裂之间区域存在着4个正交叠加在早期北西—南东向构造地貌上的北东—南西向第四纪坳陷。其中西羌塘北部坳陷和长江源坳陷的地堑式裂陷地貌特征明显,而黄河源坳陷和若尔盖坳陷发育程度较低,但它们均是在青藏高原大陆构造变形的统一动力学背景下,地貌发生东西向伸展变形的产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成不仅与青藏高原中南部所发育的近南北向裂谷具有同样的动力学意义,而且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 孙延贵姚安平巨生成王冬青张琨
- 关键词:遥感生态地质学
- 中国大陆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界关系与动力学
- 中国大陆构造的中部,突现一带纵贯南北的构造,统称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其中,南部也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显示它是一重要的复合构造系统.它整体具有中国大陆构造从深部到浅层的地质、地球物理、地表系统的综合分界性,成为中国大陆...
- 张国伟郭安林董云鹏赖绍聪程顺有裴先治朱赖民姚安平
- 关键词:南北构造带青藏高原地球物理大陆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的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 2001年
- 勉略带是近年来秦岭造山带研究中揭示出来的代表晚古生代小洋盆的缝合带 ,组成复杂 ,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变质、变形改造 ,构成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物质组成、具不同 PTt轨迹的蛇绿构造混杂带。文中 PTt轨迹揭示 ,秦岭造山带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中的变质辉长岩是由上地幔先处于伸展背景下等温快速降压、后又经历缓慢降压快速降温上升侵位的。变形前的早期变质可能发生在 60~ 70 km处的上地幔 ,然后变质辉长岩快速“底辟”构造侵位 ,上升至约4 0 km深处 ,可能与俯冲的冷洋壳并置 ,发生快速降温退变反应 ;因俯冲作用的开始 ,抑制了洋盆快速扩张 ,变质辉长岩在减速伸展环境下继续抬升减压 ;后期又由于仰冲推覆 ,最终出露地表。此外 ,变质作用 PTt轨迹还反映勉略小洋盆洋壳厚度与标准大洋型洋壳厚度差异较大。
- 李三忠张国伟李亚林姚安平
- 关键词:蛇绿岩变质作用勉略带PTT轨迹造山带
- 培育志趣,引导学生奔向地球科学大道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教育的深化提高,教育改革,包括地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就更需进一步深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地学教学实践与科研的经历,针对2020年全国基础地质学教学会议关于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的精神,概括提出两点体会,一是关于普地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涉及普地教学关键所在,供同行讨论。作者从地球科学基本特征和教学目标出发,提出普地教学的核心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普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教学定位与目标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三个方面。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是地学高等教育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地学教育的普适性,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志趣,引导学生奔向地球科学大道。
- 张国伟郭安林董云鹏姚安平
- 关键词:地质思维
- 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被引量:44
- 2003年
- 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多阶段的多陆块长期裂解、拼合的复合型造山带。最新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共同揭示沿商丹带分布有中新元古代蛇绿岩,并伴生有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弧后盆地、岩浆弧、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北秦岭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曾发展成为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活动大陆边缘,出现板块向北俯冲消减、弧后盆地的生成和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的碰撞造山作用。
- 董云鹏张国伟赵霞姚安平
- 关键词:蛇绿岩元古代构造格架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
- 关于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基础研究的思考被引量:22
- 2006年
- 作为全球大陆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陆长期所处的全球特殊构造部位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使其经历了世界其他大陆所未曾有的极端复杂条件,从而造就了它全球共性中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赋存有当代地学发展前沿重大科学命题的丰富信息.因此,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成为当代地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和良好场所,是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代地球科学已开始进入地球系统科学与后板块构造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我国这一地域优势和特有资源,参与国际地学发展和创建新的地球构造观及相关理论与方法已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文中在综合分析中国大陆全球共性中的特殊性基础上,概括提出4类优先研究的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关键科学问题:中国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变形及其深部过程;人类生存尺度的地壳构造活动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与演变趋势;中国大陆不同构造系统的交接转换和深部背景与演变过程,供地学界讨论参考.
- 张国伟郭安林姚安平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
- 地质数据库建立中的系统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介绍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系统分析方法,说明其在数据库建立中的重要性,以推进我国地质数据库的开发。方法 利用系统分析中的业务分析和功能分析,建立实体数据库所需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人机对话的各种功能。结果 科学的系统分析将为进一步建立数据库实体奠定基础。结论 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系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使地质学家在系统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 郭安林张国伟姚安平
- 关键词:地质数据库功能分析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