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萍
- 作品数:129 被引量:1,37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进展
-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而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开展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工作,有利气象部门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促进气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从理论和方法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国内外...
- 姚秀萍吕明辉范晓青王静王丽娟
- 关键词:气象服务
-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暴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的初步研究
- 本文以北京2011年"7·24"和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初步研究了灾害特点、成因、气象防灾减灾的特征。分析表明,2011年"7.24"灾害是2011年入汛以来北京最强降雨过程,也是2001年以来夏季出现...
- 姚秀萍叶晨王丽娟吕明辉
- 关键词:防灾减灾
- 文献传递
- 东风带扰动热力特征及其对西太副高东退影响的个例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2—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东退时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对西太副高西伸东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突变影响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当扰动中心西侧非绝热加热加强,扰动中心东侧西太副高区域冷却加强时,西太副高东退;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效应在高层变化最为明显,非绝热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垂直运动。总结了西太副高东退过程与东风带扰动系统热力联系的可能概念模型:东风带扰动处大气热力结构变化引发经向风场异常,使东风带扰动西侧高层有北风发展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扰动东侧有整层的南风发展,有助于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因此,西太副高的西伸东退与热带东风带扰动系统的热力作用密切关联。
- 孙建元朱伟军姚秀萍
-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气热源
- 梅雨期干冷空气的活动及其对梅雨降水的作用
-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2003年梅雨期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侵入和演变的特征以及干冷空气侵入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江淮流域梅雨期间,干冷空气的活跃与暴雨过程相对应,干冷空气来...
- 姚秀萍于玉斌
- 关键词: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
- 文献传递
- 干侵入对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4
- 2010年
- 以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卫星水汽图像和大气动力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东北冷涡过程中干侵入的特征及其对冷涡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东北冷涡过程中干侵入特征明显,卫星水汽图像上的干侵入暗区与对流层高层的下沉运动、高值位涡、高空急流以及干冷区相对应;因干冷空气叠加在暖湿气流之上,在低层冷涡中心上空出现了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冷涡的增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沿冷涡中心的经向垂直剖面中,高空急流入口区北侧产生的下沉运动对对流层高层低湿、高位涡的干冷空气起动力下传的作用;500 hPa绝对涡度的演变与同时刻水汽图像上干侵入区的走向、范围、强度变化相一致,由于干侵入使得冷涡中心绝对涡度增大,冷涡加强发展,因此干侵入是激发冷涡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之一;而等熵面上各要素场的演变也能够反映出干侵入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冷涡的作用。
- 吴迪姚秀萍寿绍文
- 关键词:东北冷涡干侵入水汽图像位涡
- 东北冷涡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被引量:23
- 2010年
-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一次典型东北冷涡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特征及其对东北冷涡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侵入在卫星水汽图像上明显,为暗区,该暗区与大气动力场有较好的配置,与350hPa位涡高值区分布一致;干侵入区是高位涡和低湿的重叠区,干侵入前沿为降水落区,表明了干侵入与强降水落区存在密切联系;对流层高层低湿、高位涡的冷空气下传有利于冷涡暴雨的发生发展,暴雨强度随着干侵入强度增强而增大。同时冷平流效应非常重要,其对干侵入强度指数的变化起到主要作用。
- 吴迪寿绍文姚秀萍
- 关键词:东北冷涡暴雨干侵入降水落区
- 法国气象培训
- 2007年
- 本文主要介绍在法国气象局为期8周的预报员专项培训的基本情况以及培训过程的收获和体会,涉及教学内容、法国国家气象局的组织结构、法国气象业务系统以及法国气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
- 姚秀萍
- 关键词:气象业务系统教学内容预报员
- 2003年7月淮河流域一次暴雨过程中干冷空气的侵入
- 2003年7月3日至6日淮河流域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它是2003年淮河流域整个降水过程中的一次。此次暴雨过程在中高纬度表现为强而稳定的两脊一槽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极锋偏南,西南季风输送的暖湿气流和偏北风引导的干冷空气不...
- 姚秀萍于玉斌刘还珠
- 关键词:淮河流域暴雨干冷空气
- 文献传递
- 2003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机理研究
- 2003年夏季梅雨期江淮地区出现了继1991年以来的强降水过程,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了气象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GOES-9卫星和TRMM卫星观测资料以及全国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干冷...
- 姚秀萍
- 关键词:暴雨过程
- 干侵入强度指数的表征及其物理意义被引量:26
- 2009年
- 综合考虑干侵入的特征、机制和效应,定义了干侵入强度指数(DII)以表征干侵入的强度,并从一个个例进一步揭示干侵入强度指数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DII是干侵入强度较好的定量描述指标,它与水平温度平流、位涡、假相当位温相关,正的DII表明存在干侵入过程,随着DII的增大,干侵入效应增强,此时可能高位涡异常越强、湿球位温越低、冷平流效应越强;345K等熵面上DII>1PVU/s的正值区与水汽图像暗区较为一致,DII在三维结构上表现为高层波状下传的特征,在任一特定的等熵面上,低涡西北方向的中高纬度地区是DII正值区的源地;DII体现了水平温度平流效应,低涡降水区西侧为冷平流,东侧为暖平流,冷暖平流一直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冷平流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下滑,在冷暖平流交汇处出现降水,随着水平温度平流梯度的增大,对应的降水增强。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DII可用以界定干侵入区域、过程以及强度,具有一定实际业务应用价值。
- 姚秀萍彭广于玉斌
- 关键词: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