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奇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cAMP为扳机触发小鼠受精卵的第一次细胞周期
- 我们的前期工作已经证明了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信号传导过程中,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是调节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的重要物质。当小鼠受精卵进入第一次细胞周期的M期时,cAMP浓度和PKA活性都降低...
- 孙炳奇
- 关键词:环腺苷酸蛋白激酶APLK1MAPK
- 文献传递
- 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Plk1表达和活性变化及其与MPF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哺乳动物Polo-like激酶(Plk1)的表达和活性变化及其与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以一细胞期小鼠受精卵为材料,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lk1蛋白含量;用液闪计数分析仪分别测定Plk1和MPF的cpm值来表示各自激酶活性。结果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Plk1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Plk1活性在M期达到最高峰,在M期退出时迅速下降。加入MPF抑制剂后MPF和Plk1活性均未在M期出现峰值。结论Plk1的活性是随着细胞周期的进程而变化的;Plk1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参与了MPF的自我催化活化环。
- 孙炳奇邱攀金明林于秉治
- 关键词:PLK1MPF受精卵
- mTOR抑制剂对小鼠受精卵卵裂以及MPF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抑制剂对小鼠受精卵第一次卵裂及第一次有丝分裂中MPF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受精卵中加入雷帕霉素后,显微镜观察卵细胞分裂情况,计算卵裂率;用液闪计数仪测定各组分别加入雷帕霉素和渥曼青霉素后的MPF活性;用免疫电泳方法检测加入雷帕霉素后cyclin B的表达。结果加入mTOR抑制剂后,卵裂率下降,MPF活性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中未见升高,卵细胞中cyclin B的表达下降。结论mTOR抑制剂可抑制小鼠受精卵第一次卵裂,同时抑制小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时MPF活性的升高。
- 孙炳奇邱攀钟红红于秉治
- 关键词:受精卵MTORMPF
- 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PDE活性变化及其与MPF关系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变化及与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变化相比较,初步探讨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以小鼠受精卵为材料,通过离子交换方法,检测PDE和MPF的活性。结果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PDE和MPF活性随细胞周期变化而波动,G2期PDE活性升高而MPF在M期活性升高。结论PDE参与了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并且作用时间早于MPF。
- 孙炳奇金明林于秉治
- 关键词:PDEMPFCAMP
- p70S6K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周期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p70S6K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周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的G1、S、G2以及M期中p70S6K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mRNA水平,p70S6K的表达在各期无明显变化,在蛋白水平,磷酸化状态的p70S6K在S期升高,表明从S期p70S6K的活性升高。结论:p70S6K在小鼠卵子受精后磷酸化程度增加,因而有可能参与了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 李延笑韩晓曦孙炳奇于秉治
- 关键词:P70S6K受精卵有丝分裂周期
- 雷帕霉素靶在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mTOR)是细胞生长的中心调控因子,应用RT-PCR、免疫印迹、放射性同位素体外测定酶活性等方法,研究mTOR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在卵中的表达、活性变化以及对卵裂的影响.研究发现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中都有表达,在mRNA水平,mTOR从G2期开始降解,在蛋白水平,则各期没有明显变化;mTOR的激酶活性在受精后明显升高,并且在整个1-细胞期保持较高活性;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能抑制卵裂,并且能抑制成熟促进因子MPF的调节亚基cyclin B的表达,从而抑制了MPF的活性.结果表明mTOR可能通过促进MPF的激活而促进小鼠受精卵的分裂.
- 李延笑孙炳奇于秉治
- 关键词: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