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王虎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建筑
  • 2篇节能
  • 2篇建筑设计
  • 2篇城市
  • 1篇地下公共空间
  • 1篇地下空间
  • 1篇学生创新思维
  • 1篇有氧呼吸
  • 1篇直饮水
  • 1篇直饮水系统
  • 1篇设计教学
  • 1篇生物质
  • 1篇使用面积
  • 1篇市中心
  • 1篇市中心区
  • 1篇收敛性思维
  • 1篇水系统
  • 1篇思维
  • 1篇碳化
  • 1篇能耗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苏科宇装饰...

作者

  • 10篇孙王虎
  • 2篇李志民
  • 2篇张建新
  • 1篇李胜才
  • 1篇马鑫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城市建筑
  • 1篇建筑技术
  • 1篇华中建筑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中国名城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大学(教学与...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减污降碳目标下农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被引量:1
2023年
农业、林业生产中的生物质废弃物价值低、体积大、质地乱、含水量大,回收成本高,焚烧处理则会直接产生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还田、填埋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产生温室效应更强的甲烷。针对这一难题,项目组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就地破碎、碳化、筛分、回收的设备,实现了农林废弃物回收的就地化、无机化、同质化和轻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将碳化产物用来生产碳基材料,然后将碳基材料用于大量的建筑工程,提出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其中,生物质废弃物的收集是前提,合理的碳化工艺是保障,碳基材料的广泛应用是关键,减污降碳是目的。该路径不仅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还能节约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孙王虎孙誉宁杨彤刘晨
关键词:生物质温室气体碳化
居住建筑的能耗构成与节能途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目标越来越高,但居住建筑能耗总量和单位面积能耗不降反升的问题,指出传统的节能措施和认识是有局限的。通过解析建筑能耗构成,利用文献和统计数据,论证了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在于物化阶段和使用阶段,两者的能耗将持续增加;通过剖析能耗的作用与价值,提出居住建筑能耗分能源消费与浪费两种情形,保障能源消费、多途径降低能源浪费才是建筑节能的正确方向;通过剖析居住建筑的能耗构成,采用归纳法将居住建筑能源消费分为户内环境能耗、居住行为能耗和公用设施能耗3类,并分析了3者持续增加的内因;通过分析能源浪费的成因,构建了居住建筑能耗模型,揭示了居住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科学决策、改善生活方式和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与措施。
孙王虎孙誉宁许立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建筑能耗能源消费围护结构
基于有氧呼吸需求的居室面积研究
2014年
从满足人的有氧呼吸的角度来研究居室的面积大小,结果表明单一个人在密闭卧室内的小时数不宜超过其面积平方米数的两倍,否则就有缺氧的危险。通过计算人的日需氧量和卧室在密闭情况下能提供人正常呼吸的氧气质量,推导出了卧室面积与正常供氧时间之间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和居民时间利用调查得出的居住时间,计算出健康居室的最小使用面积,单人卧室面积不应小于6 m2,并且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充分,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孙王虎李志民
关键词:住宅设计使用面积卧室缺氧健康
装配化外挂墙板的技术方案与力学模型研究
2024年
针对传统建筑外墙开裂、漏水、工序多、工期长、湿作业量大、保温层脱落、保温性能不可靠等问题,本项目构建了基于外挂墙板的外墙装配化营造方式,采用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中的相关理论与有关规范,研究了外墙所受的地震、风、防护、温度等作用,推导出外挂墙板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墙板连接节点的受力情形,并以合肥一综合楼墙体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创新点在于构建了外挂墙板的外墙装配化技术方案,并建立了其力学模型,为外墙的装配化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应用基础。
杨彤刘晨孙王虎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外挂墙板荷载力学模型
建筑构思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建筑构思能力培养难的问题,主张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来培养建筑构思的能力。通过剖析构思的心理过程,提出从建筑构思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构思表达四个过程来提高认识,加强积累和训练;通过分析构思的意识特征,提出建筑构思要综合运用意识与潜意识,不断获取信息材料,充实信息库,善于激发灵感,力求构思具有独创性和巧妙性。构思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建筑构思的系统认识和构思各个环节的积累与锻炼。
孙王虎李志民李胜才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构思灵感
外窗节能设计与集成技术
2024年
建筑外窗作为建筑围护构件中最不节能的部件,包括传热系数(U值)、可见光透射率(T_(vis))、太阳热增益系数(S_(HGC))等在内的光热性能指标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能耗。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建筑外窗节能设计的关键技术,通过数据库资料详细梳理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窗墙比、建筑遮阳、窗框、窗玻璃、气密性等是影响建筑外窗节能的关键要素;集成技术在外窗节能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极大提高外窗的节能效率;人的行为方式对外窗节能效率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王健沈哲孙王虎
关键词:建筑外窗节能设计集成技术
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以建筑设计教学为例
2024年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章采用文献法、实证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创新思维的机制研究入手,论证了创新能力主要在于思维的发散与收敛。通过对发散机制的研究,构建了直线型、逆向型、放射型、跨越型4种发散模式,并以建筑设计教学为例,介绍了以上模式的运用,以及ChatGPT赋能思维发散的训练。借助教学与实践,归纳出了因果法、比较法、整合法、ChatGPT法4种收敛方法,文章还结合建筑设计过程中矛盾的复杂性和必然性,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文章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认识上揭示了思维的创新机制,构建了4种思维发散模式和4种思维收敛模型;二是在方法上把ChatGPT运用到思维发散与收敛的教学中。
孙王虎马鑫许立张源洪小春
关键词:创造力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建筑创作
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策略被引量:5
2023年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前提下,以地下空间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分析城市更新影响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及其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难点。其次,分析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与作用。接着,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相互关系,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多方合作、规划建设和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建议。对于促进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洪小春李锋孙王虎张建新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
终端分质供水的系统结构与技术优势研究
2024年
针对管道直饮水建设难、管理难、造价高、水费贵的问题,构建了终端分质供水系统及净水机,无需建设户外设备,直接设置在用水终端,以便供水分类处理与分流利用,实现直饮水现制现饮、清洁水水质优于自来水、尾水与自来水混合为冲洗水,用于洗衣、沐浴、冲厕。其创新点于:一是构建终端分质供水系统,解决了传统管道分质供水存在的结构性技术缺陷;二是研发分质供水净水机,推动终端分质供水模式的落地。
孙王虎孙誉宁熊玲玲李申兰张涛伟
关键词:管道直饮水系统净水机净水
轨道交通促进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洪小春孙王虎张建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