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锐
-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冲突与调适-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分析
- 孙锐
- 关键词:刑事诉讼角色理论
- 大陆及英美法系证明责任制度比较被引量:5
- 2006年
- 大陆法系的客观证明责任制度是在职权主义诉讼中产生的一种裁判依据;大陆法系的抽象的主观证明责任与英美法系的说服责任有一定的对应性,一旦其与证明标准结合起来,客观的证明责任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大陆法系的具体的主观证明责任和英美法系的提供证据责任具有部分的对应性。两大法系证明责任的合理分配都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孙锐
- 关键词:客观证明责任说服责任提供证据责任
- 证据开示基本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证据开示的基本模式是指参与证据开示的主体在证据开示中的基本的关系格局。证据开示的基本模式包括单方开示和双方开示、法官事前参与开示和法官事后参与开示。我国应选择双方开示和法官事后参与开示的基本模式,并据此对整个审前准备程序予以改造。
- 孙锐
- 刑事诉讼证明概念的解析与重塑
- 证明包括自向证明和他向证明两种不同方向的证明,自向证明是对未知真相的探索,证明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明”,具有认识活动的属性;他向证明是对已知命题的论证,证明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明”,是一个论证已有认识的活动,并不具有认识...
- 孙锐
- 关键词:诉讼证明裁判者控辩双方证据法公安司法机关
- 文献传递
- 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冲突关系的质疑被引量:25
- 2007年
- 正义本身就是一个标表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被合理平衡的概念,这种平衡可能动态地体现在某种程序中,也可能静态地体现在某一结果中,因此只存在程序是否合乎正义,结果是否合乎正义的问题,并不存在程序合乎“程序正义”,结果合乎“实体正义”的分别。人权保障和真实发现都是程序所必须平衡的利益要求,它们之间的冲突不应被理解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程序正义是结果正义的根据,它们之间也不存在冲突。
- 孙锐
- 关键词:实体正义程序正义
- 诉审关系论辩——兼论对诉审关系异化的程序性抑制被引量:13
- 2006年
- 考察诉审关系必须放在控辩审三方格局的整体背景之下,理想的诉审关系要求审判者与起诉者所主张的利益无涉;要求审判者与冲突双方保持同等的距离,不偏不倚;要求审判者高于冲突双方,在诉讼程序进程与实体争议解决中居主导地位。我国相关制度的改革也要在理想的诉审关系格局之内进行。
- 卞建林孙锐
- 关键词:不告不理
- 刑事普通救济程序功能的类型化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刑事普通救济程序的功能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其中正功能又可分为目标功能和附带功能。目标功能的实现途径可分为能全面实现所有目标功能的途径、可选择性实现目标功能的途径和仅能实现法律救济和法律统一功能的途径。负功能的弱化可通过限制上诉和简化程序来实现。我国刑事普通救济程序的完善应从目标功能本身的完善、目标功能实现途径的完善和负功能弱化途径的完善三个方面着手。
- 孙锐
- 关键词:正功能负功能
- 对法官庭外调查权取消论的质疑被引量:4
- 2008年
- 赋予法官庭外调查权并不必然违背程序正义和违反控审分离、法官中立等原则。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法官受一定程序规制的庭外调查权,还是实现程序正义的特殊要求或实现法官实质中立的必要途径。因此,主张取消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的论调是值得商榷的。
- 卫跃宁孙锐
- 关键词:法官庭外调查权程序正义控审分离法官中立
- 论“先刑后民”原则的适用标准与程序被引量:2
- 2006年
- “先刑后民”是指当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相竞合或存在内在联系时,应当先进行刑事诉讼再进行民事诉讼的原则。是否应当适用该原则取决于刑事诉讼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是否可能影响民事诉讼对要件事实的认定,从而影响到民事诉讼对民事责任的确定,但在刑事诉讼可能过分拖延的情况下,则应当排除该原则的适用。适用“先刑后民”原则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 孙锐
- 关键词:中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美英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孙锐
-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诉讼法学法定程序被告人国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