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丽卿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成语
  • 3篇语音
  • 3篇汉语
  • 1篇代词
  • 1篇定型性
  • 1篇对称性
  • 1篇疑问代词
  • 1篇音系
  • 1篇语词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交流
  • 1篇语言接触
  • 1篇语音特点
  • 1篇语音特征
  • 1篇手法
  • 1篇四字格
  • 1篇四字格成语
  • 1篇同音
  • 1篇同音字
  • 1篇同音字汇

机构

  • 8篇西北民族大学
  • 7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0篇安丽卿
  • 1篇张文轩

传媒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汉字文化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语的结构和语音特征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成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在梳理学界关于成语定义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意义凝固的固定词组,它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从不同角度对成语来源作了归纳...
安丽卿
关键词:成语语音
文献传递
论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SOV句式
2015年
西宁话和临夏话虽属于两个不同的方言片区,但它们在语序上却共同呈现出迥异于普通话的SOV句式。文章对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SOV句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指出西宁和临夏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间的汉语方言长期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渗透。
安丽卿
关键词:SOV句式语言接触
青海各民族的语言交流与社会发展被引量:2
2018年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多语言交流融合的地区。在这里,各族人民互相依存、和谐共处,各文化长期浸润、互相涵化,各语言不断渗透、彼此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各民族语言的交流融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要求我们既要推广普通话,同时也要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
安丽卿
关键词:民族语言
西宁话的反身代词和疑问代词被引量:2
2019年
因特殊的历史沿革,西宁话的代词中有不少异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独特语法现象,集中体现在西宁话的反身代词和疑问代词方面。文章从组合能力、语法功能及语义特征三方面讨论了反身代词“各家”,将疑问代词分为“阿”系疑问词和其他疑问代词两类加以论述。
安丽卿
关键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
成语来源新议被引量:4
2012年
成语,作为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总结前人对成语来源研究的基础上,从来自何种语言、形成时代和语体三个不同的层面对成语来源进行探讨。
安丽卿
关键词:汉语成语
四字格成语中开合口字的统计与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张文轩安丽卿
关键词:四字格成语《汉语成语词典》历史性定型性
论联系手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1年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历史事件讲解文选,联系本义、古代汉语常用义、现代汉语义解释重点字词,并将形近、音近、义近的词联系起来进行辨析,同时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图片、实物等。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安丽卿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
论成语语音的均衡对称性被引量:1
2016年
成语在语音方面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四字格成语的声调受到平仄律的影响和制约,无论声调是完全对称的,还是部分对称的,它们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体现了人们对声调平仄对称的一种追求。在声韵方面,成语中大量存在的双声、叠韵以及叠音的现象反映出人们对和谐对称的声音美的追求。
安丽卿
关键词:成语语音
甘肃夏河方言音系被引量:1
2017年
夏河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其汉语方言具有西北方言的普遍语音特征。文章在实地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甘肃夏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并根据《汉语方言调查字表》进行增补,列出同音字汇。
安丽卿
关键词:语音特点同音字汇
论临夏话中的后置介词被引量:1
2015年
甘肃临夏话有较为发达的后置介词,这些后置介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且语法意义多样,常见的有"哈"、"啦"、"嗒"、"塔拉"等。通过与语序共性原则的对比,发现临夏方言已经具有了SOV语言的突出特征,而这些后置介词同临夏话的语序类型是相和谐的。考察这些后置介词的来源,发现它们是受到阿尔泰系语言"格"范畴的影响而产生。
安丽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