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伟琼

作品数:29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角膜
  • 6篇疗效
  • 6篇近视
  • 5篇术后
  • 5篇疗效观察
  • 4篇正常人
  • 4篇手术
  • 4篇屈光
  • 4篇外斜
  • 4篇常人
  • 3篇植入
  • 3篇植入术
  • 3篇弱视
  • 3篇双眼
  • 3篇双眼视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外斜视
  • 3篇斜视
  • 3篇临床疗效
  • 3篇晶状体

机构

  • 24篇郴州市第一人...
  • 7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邵阳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宋伟琼
  • 22篇何芳
  • 16篇杜玲芳
  • 10篇谭华霞
  • 9篇张艳丽
  • 6篇谭浅
  • 6篇夏朝华
  • 5篇武正清
  • 4篇李国桥
  • 4篇林鹏飞
  • 3篇周小平
  • 3篇高娜
  • 2篇彭正武
  • 2篇葛晓芳
  • 2篇邝国平
  • 2篇段金凤
  • 1篇刘丹
  • 1篇周丽丽
  • 1篇秦牧
  • 1篇欧玉仑

传媒

  • 12篇国际眼科杂志
  • 6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当代医学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药物与人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SEK术后皮质类固醇使用时机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创面愈合过程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时机。方法:对218例患者400眼行LASEK治疗,按术后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时间分为A组200眼(术后48h开始用典必殊滴眼液),B组200眼(术后3-5d取治疗片后开始用典必殊滴眼液),观察LASEK术后3-7d角膜创面愈合和患者术后疼痛以及术后1,3,6mo Haze发病率,分析皮质类固醇的使用时机。结果:LASEK术后3-7d角膜创面愈合,术后1,3,6moHaze发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LASEK术后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以减轻术后反应,并不减慢角膜创面的愈合也没有增加Haze发生率。
何芳宋伟琼李国桥彭正武
关键词:LASEK准分子激光创面愈合肾上腺皮质激素
角膜地形图引导与常规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术后波前像差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进行LASIK的患者40例80眼,在术前通过Zyoptix波前像差仪对患者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随机分两组,其中20例40眼接受常规LASIK(对照组),20例40眼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LASIK(computer 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y guide 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CAT组),分别于术后1,3,6mo对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数和波前像差检查,从而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结果:术后早期两组间屈光度数均呈轻微过矫状态。术后1mo时两组之间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时两组之间屈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两组屈光度数均有轻度的回退,ORK-CAT组比对照组回退少。两组术后高阶像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K-CAT组和对照组高阶像差比较,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传统LASIK。
宋伟琼武正清何芳李国桥段金凤张艳丽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LASIK手术
FS-LASIK和ICL矫治高度近视术后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有晶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眼科行FS-LASIK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各25例5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CL植入术组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高于FS-LASIK术组(P<0.05),ICL植入术组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FS-LASIK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残余屈光度与术前比较都有明显降低(P<0.05),FS-LASIK术组在术后1、3、6个月的残余屈光度由远视逐渐变为近视,ICL植入术组残余屈光度在术后1、3、6个月无明显变化,两组残余屈光度在术后各随访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术组术后1、3、6个月的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三叶草像差仅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ICL植入术组术后1、3、6个月的球差、彗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FS-LASIK和ICL植入术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但ICL植入术视觉质量更优,屈光矫正效果和屈光稳定性更好。
谭华霞杜玲芳何芳宋伟琼
关键词: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
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眼视光中心的50例(78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矫正屈光不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26(39眼)]和对照组[n=24(39眼)]。实验组采用集中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弱视训练,对照组采用家庭弱视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训练后视觉方向、视觉轮廓及视觉精细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实验组视觉方向、视觉精细和视觉轮廓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效果显著,能快速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杜玲芳高娜何芳宋伟琼谭华霞张艳丽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
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暗视和明视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变化,评估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为2010-03/10期间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0例55眼。全部患者分为3组,分别植入Sensar AR40e人工晶状体17眼,Bausch&Lomb LI61SE人工晶状体18眼和Array SA40N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0眼,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志愿者12例24眼。SensarAR40e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为疏水性丙烯酸酯,另外2种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为硅凝胶。检查患者术后和志愿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后暗视和明视下对比敏感度。结果:Array SA40N组的CS除明视下0.8cpd以外在各空间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Bausch&Lomb LI61SE组的CS在除0.8cpd以外其余各空间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Sensar AR40e组在0.8cpd,1.5cpd的CS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其余各空间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Array SA40N组在12cpd,20cpd的CS较其他两组人工晶状体眼下降。Sensar AR40e组和Bausch&LombLI61SE组各空间频率的CS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晶状体眼的CS较同龄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眼的CS在高频区明显下降;疏水性丙烯酸酯与硅凝胶两种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术后CS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宋伟琼谭浅葛晓芳夏朝华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白内障
常规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的对比研究
2013年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常规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ISIK(简称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其中散光度数≥-2.00 DC作为入选对象共82例(163只眼)。其中选择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者42例(83只眼),散光(-3.55±1.09)DC;接受常规LASIK术者40例(80只眼),散光(-3.47±1.23)DC。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7 d、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视力、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的检查和视疲劳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 (1)术后7 d、1个月、6个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者视力分别优于常规LASIK术者(P<0.05)。(2)角膜地形图查残余角膜散光度:波前像差组7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0.35±0.24)DC、(-0.42±0.13)DC、(-0.51±0.19)DC;常规组7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0.75±0.28)DC、(-0.92±0.23)DC、(-1.21±0.21)D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波前像差组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均呈增加趋势,以彗差和球差增加为主。波前像差组在总高阶像差(HOAROM)、30°三叶草(Z6)、垂直彗差(Z7)和水平彗差(Z8)高阶像差的改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4)视疲劳满意度调查:波前像差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较常规LASIK能更好地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使患者术后角膜残余散光更少,高阶像差的增加更少,视力恢复更理想,视觉质量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好。
杜玲芳何芳武正清张艳丽林鹏飞宋伟琼
关键词:波前像差高阶像差角膜地形图
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外斜视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常规双眼外直肌后退加内直肌缩短手术方式与双外直肌超常量后退手术方式在大角度外斜视治疗中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手术治疗外斜视患者96例,并与同期行常规手术的大角度外斜视患者63例对比,比较2组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包括成功率、欠矫率、过矫率以及眼球运动受限情况。结果术后2年,超常量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分别为82.3%、74.6%),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分别为2.1%、14.2%),欠矫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分别为11.5%、23.8%),过矫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分别为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眼球运动受限。超常量组有2例早期眼位正常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内斜。传统组3例过矫患者术后采用非手术治疗后2例恢复正位,仅1例再次手术。超常量组6例过矫患者术后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均再次手术。结论在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中,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退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其矫正过度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临床发现超常量组过矫患者很难用非手术方法恢复双眼正位。超常量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治疗大外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减少外斜视的复发率有具有临床价值,但在手术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过矫。
宋伟琼周明稳何芳邝国平
关键词:外直肌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LASEK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8例(151只眼),其中A组46例(90只眼)接受TICL植入术;B组32例(61只眼)接受ICL植入并于3个月后在我院采用个体化LASEK术进行补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视觉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屈光度、UCVA、BSCVA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UCVA、 BSCVA、屈光稳定性略低于B组(P<0.05),而残余散光高于B组(P<0.05)。患者术后2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眼压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部分患者因人工晶状体散光轴的旋转导致视力的不稳和视觉质量的下降,但无干眼症状。B组患者视力的稳定性更好,但是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一直持续。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等并发症,安全性可靠。结论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屈光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且安全可靠。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后视力的稳定性更好可作为对视力要求更高的患者的首选;眼表状况欠佳,有明显干眼症状的患者TICL植入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杜玲芳谭华霞何芳宋伟琼周小平高娜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
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辅助治疗性角膜光学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经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的角膜浅层病变患者15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眼前节OCT检查,判断病变的形态和深度,指导PTK削融方案的制定,并对术前、术后6个月内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病变深度、角膜厚度、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的角膜浅层病变在安全范围内均得到了有效切削,术后1、3、6个月UCVA及BCVA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UCVA和BCVA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患者UCVA和BCVA基本稳定。未见原发病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眼前节OCT能对角膜浅层病变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指导PTK治疗,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谭华霞杜玲芳何芳宋伟琼周丽丽
关键词:角膜浅层病变
TICL植入术治疗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双眼行带散光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即TICL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TICL植入术有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26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TICL植入超高度近视眼1、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眼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双眼调节幅度术前(6.21±2.28)D,术后1个月(7.89±2.58)D,术后6个月(8.26±2.15)D,调节幅度明显增加,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调节灵敏度术前(9.48±1.11)cpm/min,术后1个月(10.16±0.97)cpm/min,术后6个月(10.81±0.57)cpm/min,调节灵敏度明显提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行TICL植入术能有效降低双眼的屈光度差值,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杜玲芳谭华霞何芳宋伟琼周小平
关键词:屈光参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