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其韬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美国AJCC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TNM分期更新内容的解读被引量:5
- 2022年
-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最常见。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2018年1月1日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第8版肿瘤TNM分期开始实施。精准的肿瘤分期和风险分层对DTC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比第7版分期,第8版进行了多处修改。笔者将第8版主要的更新要点进行汇总,以期对临床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决策。
- 宋其韬孟召伟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
- 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Osrteoc和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端骨钙素(N-Osrteo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院首次确诊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肺癌骨转移组(42例)和肺癌无骨转移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Osrteoc和VEGFR2水平,采用SPECT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血清N-Osrteoc、VEGFR2、全身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肺癌骨转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N-Osrteoc、VEGFR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无骨转移组(P<0.05)。血清N-Osrteoc、VEGFR2水平、全身骨显像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6、0.907、0.956;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肺癌骨转移结果假阳性例数分别为14例、19例、8例、1例,假阴性例数分别为7例、7例、2例、3例,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9、0.487、0.799、0.917(P<0.05)。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Osrteoc、VEGFR2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Osrteoc、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冯思源龙雷邢拓于立普宋其韬张瑞国
- 关键词:老年肺癌骨转移全身骨显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 肌肉血管瘤影像学特征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肌肉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90年10月~2004年12月157例肌肉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7例中肢体肌肉血管瘤共计131例占83.4%,躯干26例占16.6%。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静脉造影、CT和MRI。结果静脉石的形成主要以肢体远端为主(131/43)占32.8%,其次为上臂及大腿肌群(26/4)占15.4%,躯干部肌群发生率最低;28例行CT平扫检查、3例强化,19例发现点状或小结节状静脉石,3例强化显示病变明显强化并可见引流静脉;62例行MRI检查,病变常侵及一组肌肉,T1WI以等信号为主并夹杂“蚯蚓”状流空血管影,T2WI则表现为不均匀性高信号;9例行血管造影,其中6例进行了传统的静脉血管造影,受累肌肉内多条粗大的静脉血管并交织呈网状,2例血管呈“串珠状”改变,3例行DSA检查毛细血管团显影伴数条粗大的引流静脉与毛细血管交织呈网状。结论MRI对肌肉血管瘤敏感性极高,可明确肿瘤累及的范围,对制订手术计划有非常重要的帮助。X线平片作为筛选手段,一旦发现静脉石也可明确诊断,但对于病变范围的确定仍需MRI检查。
- 宋其韬王林森
- 关键词:血管瘤软组织影像学
- 99mTc-MDP SPECT/CT融合图像在下肢慢性感染性骨不连的价值
- <正>目的评估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使用SPECT或CT扫描在下肢慢性感染性骨不连诊断中的优势。材料和方法患者静脉注射740-11 10 MBq99mTc-MDP经3小时代谢后行SPECT/CT扫描,图像由美国G...
- 宋其韬
- 关键词:感染性骨不连
- 99mTc-MDP SPECT/CT融合图像在下肢慢性感染性骨不连的价值
- 目的 评估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使用SPECT或CT扫描在下肢慢性感染性骨不连诊断中的优势.材料和方法 患者静脉注射740-1110 MBq 99mTc-MDP经3小时代谢后行SPECT/CT扫描,图像由美国GE...
- 宋其韬
-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诊断肋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 龙雷宋其韬吴蓓邢拓于立普
- 肌肉血管瘤影像学诊断
- 目的:探讨肌肉血管瘤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1990年10月-2004年12月157例肌肉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静脉造影、CT和MRI.
...
- 宋其韬王林森
- 关键词:肌肉血管瘤软组织影像学诊断
- 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关节置换手术后,假体松动及感染等并发症是患者术后不适的主要原因.在正确判断并发症方面,传统的影像手段各有利弊.SPECT/CT将功能成像与解剖成像同机融合,可以明确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金属假体与邻近骨质情况,判断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笔者对CT三维影像测量在髋关节数据测量精确性方面的优势、方法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组织细胞反应、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内衬磨损、异位骨化、假体周围假瘤形成等SPECT/CT影像特点做一综述.
- 宋其韬龙雷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小儿髋臼发育不良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在小儿髋臼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Picker2000S螺旋CT扫描装置对39例单侧先天性髋脱位患儿行骨盆三维重建。全部患儿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岁(3.5~8岁)。其中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17例,全脱位22例。分别测量:(1)健侧、患侧髋臼的深度和表面积;(2)健侧、患侧髋臼底最低点(O点)分别至髋臼前柱外缘前端(A点)、髋臼顶中点(B点)、髋臼后柱外缘后端(C点)的距离。结果先天性半脱位患儿健侧髋臼深度为(23.89±1.56)mm,患侧为(21.25±1.25)mm,双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脱位患儿健侧髋臼深度为(24.67±1.43)mm,患侧为(20.76±1.12)mm,双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半脱位患儿健侧髋臼表面积为(27.78±1.65)mm2,患侧为(24.25±2.72)mm2,双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脱位患儿健侧髋臼表面积为(28.26±2.25)mm2,患侧为(24.54±2.51)mm2,双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脱位患儿OA,OB,OC距离健侧分别为(46.92±4.07)mm、(55.65±4.34)mm和(64.36±5.21)mm,患侧为(40.73±4.28)mm、(44.28±6.43)mm和(48.09±4.85)mm,双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半脱位患儿OA,OB,OC距离健侧分别为(47.68±3.98)mm、(54.25±3.34)mm和(12.96±4.65)mm。
- 宋其韬杨建平王林森任秀智
- 关键词:三维重建髋臼发育不良髋脱位骨疾病发育性
-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2022年
-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脏^([1])。任何肿瘤都可以发生骨转移,并且部分肿瘤会以骨转移瘤作为首发表现形式,接近10%的骨转移瘤无法明确原发灶^([2])。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不仅骨转移的风险增高,发生骨转移后还会引起骨质破坏及疼痛,甚至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骨转移瘤的早期定位、定性影像诊断对恶性肿瘤的分期.
- 吴蓓宋其韬龙雷冯思源邢拓
- 关键词:骨转移瘤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转移骨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