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波涛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康复
  • 4篇疗效
  • 3篇腰椎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运动康复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
  • 2篇体外冲击波
  • 2篇体外冲击波治...
  • 2篇中危
  • 2篇卒中
  • 2篇腱炎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2篇湖北三峡职业...
  • 5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宋波涛
  • 3篇钟金鹏
  • 2篇牟志伟
  • 2篇肖文武
  • 2篇杨帆
  • 1篇王广胜
  • 1篇熊隽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湖北三峡职业...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内效贴技术对脑梗死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治疗脑梗死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脑梗死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隔日1次,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量表(WST)及电诊断AQ值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治疗结束后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和AQ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评分和AQ值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WST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WST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8)。结论:肌内效贴治疗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张晓松肖文武唐贻贤宋波涛胡升升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
2023年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方法 以我院收诊的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患者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为55(91.33)、3(5.00)、2(3.33)、58(96.67)和48(80.00)、4(6.67)、8(13.33)、52(86.67),t=11.057、1.356、10.057、10.057,P=0.001、0.184、0.001、0.001,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数据为19.45±2.35、10.21±1.35和19.74±2.74、15.34±1.67,T=0.857、7.554,P=0.427、0.005,治疗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FMA和ADL评分治疗前后数据为33.45±2.45、62.35±2.12、42.15±4.12、75.45±3.21和 33.62±2.57、44.57±5.34、42.35±4.31、56.32±4.52,t=0.454、16.458、0.754、19.482,P=0.784、0.001、0.427、0.001,治疗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自我监测、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数据为85.63±3.23、88.66±4.67、89.66±3.46、87.46±4.46和74.66±3.47、74.63±4.32、76.63±6.33、76.46±6.34,有差异,(P<0.05)。结论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措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活动能力改善,这种治疗方案有在同类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价值。
宋波涛张晓松胡升升王晶逸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治疗
臭氧结合物理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心理情绪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和抑郁情绪的研究。方法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3组,分别采用臭氧联合超短波(T1组)、臭氧联合静磁(T2组)和单纯臭氧消融术(C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结果比较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T1组SF-MPQ评分术后1个月和3个月结果优于C组(P<0.05),T2组SF-MPQ评分术后1个月结果优于C组(P<0.05);MacNab标准分析结果,T1、T2组术后1个月优良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T1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高于C组(P<0.05),术后3个月T2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联合治疗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与单纯臭氧消融术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消融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臭氧治疗,臭氧联合物理治疗在抑郁情绪的缓解程度上并不显著优于单纯臭氧治疗。
牟志伟熊隽宋波涛王广胜
关键词: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治疗超短波磁疗
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治疗4周、12周后,记录2组患者钙化灶消失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均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VAS、UCLA评分较组内治疗2周后改善(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VAS、UCLA评分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2.19±0.40)分]、12周后[(1.63±0.55)分]的VAS评分较低,治疗4周[(32.19±1.18)分]、12周后[(33.43±0.94)分]的UCLA评分较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钙化灶消失有效率(78.13%)较高(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钙化灶消失。
唐贻贤肖文武张晓松宋波涛
关键词: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超声定位
运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CI后中危患者心功能及6MWT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中危患者心功能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12月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和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冠心病PCI后中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52例。常规组采取心脏康复程序治疗,观察组心脏康复程序+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6MWT。结果:术前,两组EF、FS、S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EF、FS、SV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EF、FS、SV水平均高于出院时(P<0.05);出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EF、FS、SV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6MWT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冠心病PCI后中危患者有利于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张晓松唐贻贤宋波涛王晶逸余培丹钟金鹏
关键词:抑郁心功能运动康复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ST)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低、中能量的体外冲击波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非钙化性ST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低能量组21例和中能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疾病健康宣教和物理因子治疗,低能量组和中能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应强度的发散式ESWT治疗,低能量组ESWT强度为50~65 mJ、中能量组ESWT强度为75~90 mJ,ESWT治疗均为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分别对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和随访时,3组患者的VAS和UCL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时,3组患者的VAS和UCLA评分亦显著优于组内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和随访时,低能量组和中能量组患者的VAS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VAS和UCLA评分的最佳得分为中能量组随访时的(1.95±0.74)分和(30.81±1.78)分。结论发散式ESWT可有效地缓解非钙化性ST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功能,而低能量与中能量的ESWT对非钙化性ST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唐贻贤张晓松宋波涛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发散式
一种医用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医用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组件安装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靠背,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均焊接设置有滑轮立杆,所述组件安装板贯穿开设有...
宋波涛张晓松刘明郭刚
文献传递
高强度间歇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组(高强度间歇组,22例)和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组(中强度持续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高强度间歇组采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训练方案(80%峰值功率,3 min高强度运动、2 min间歇,每次训练8组,共40 min,每周3次),中强度持续组采用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方案(60%峰值功率,持续训练,每次40 min,每周3次)。训练前、训练12周后(训练后),采用超声检查、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2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中部分条目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训练前比较,2组患者训练后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指标均改善(P<0.05)。与中强度持续组训练后比较,高强度间歇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64.95±4.13)%]、每搏输出量[(62.19±7.21)ml]、峰值功率[(87.86±3.20)w]、峰值摄氧量[(21.69±0.95)ml/kg/min]结果较为优异(P<0.05)。结论与中强度持续有氧训练比较,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可以较好地改善PCI术后运动康复分层低危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运动耐力,但对短期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张晓松钟金鹏唐贻贤宋波涛邓尚平胡升升王俊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有氧运动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磁疗法镇痛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2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及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臭氧消融术、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原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临床运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磁疗法镇痛作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各位同仁进一步研究提供微薄帮助.
宋波涛牟志伟
关键词:臭氧消融术磁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门诊早期运动康复程序的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观察门诊早期运动康复程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中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PCI术后中危患者80例, 按出院后是否继续进行Ⅱ期运动康复治疗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 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中的住院期康复程序(Ⅰ期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治疗, 康复组出院后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进行3个月的术后门诊早期程序(Ⅱ期运动康复程序)治疗。2组患者均于术前、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进行心脏功能检测[包括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 并于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出院时, 2组患者的EF、SV较组内术前均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 2组患者的EF、SV和康复组的FS较组内术前均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 康复组的EF、FS、SV、SDS评分、SAS评分和6WMD分别为(56.95±5.33)%、(28.69±2.35)%、(67.05±7.87)ml、(41.75±4.43)分、(42.85±5.65)分、(446.09±25.78)m, 较组内出院时和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均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期康复(Ⅰ期)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术后门诊早期(Ⅱ期)运动康复可有效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危患者的心脏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
张晓松唐贻贤宋波涛王晶逸余培丹钟金鹏
关键词:运动康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