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树一

作品数:28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市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软骨
  • 7篇分化
  • 6篇手术
  • 6篇颈椎
  • 6篇脊柱
  • 5篇转染
  • 5篇基因
  • 5篇干细胞
  • 4篇腰椎
  • 4篇细胞分化
  • 4篇内固定
  • 4篇节段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软骨细胞
  • 3篇软骨细胞分化
  • 3篇生长因子Β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退行性
  • 3篇器械
  • 3篇前路

机构

  • 19篇沈阳市骨科医...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苏州市吴中人...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28篇宫树一
  • 10篇付勤
  • 8篇沈永乐
  • 4篇于冬冬
  • 4篇王勇
  • 3篇尹西盟
  • 2篇邬波
  • 2篇王广斌
  • 2篇贺明
  • 2篇杨礼庆
  • 1篇邱闯
  • 1篇徐又佳
  • 1篇唐海
  • 1篇王亮
  • 1篇刘昊楠
  • 1篇漆璇
  • 1篇王鸥
  • 1篇郭晓东
  • 1篇孙航
  • 1篇陈锦平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与开放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脊柱椎体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经皮组VAS、NRS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开放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相近,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宫树一王景续沈永乐
关键词:脊柱骨折并发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目的基因的分泌情况及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效果,为构建新型的软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提供新思路。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9在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6周龄Wistar大鼠10只,质粒pcDNA3.1-TGF-β1(由吉林大学徐莘香教授惠赠),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小鼠抗大鼠单克隆抗体(Neomaker公司)。实验分组:分为未经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转染组)、转染空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实验方法:①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②质粒pcDNA3.1-TGF-β1扩增、提取、鉴定。③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评估: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筛选后细胞的增殖活性。②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①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和CD44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②pcDNA3.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基因测序与GeneBank cDNA序列相符。③转染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基因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力变强,转染组的细胞增殖力高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④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增加。⑤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目的基因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表达较未染和转染空载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结论: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转化生长因子β1目的基因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在蛋白质水平鉴定转染成功,且骨髓间充
贺明付勤王广斌宫树一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基因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
下颈椎螺钉置入内固定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
2009年
目的:从生物力学方面,总结金属材料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疾病领域的应用进展。方法:收集2000/2008发表的下颈椎螺钉置入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和临床应用的文献22篇,从下颈椎螺钉置入内固定的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临床应用及优缺点加以整理和分析。结果:不论是侧块螺钉置入内固定还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以及经关节螺钉置入内固定,均能为下颈椎疾病提供更大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论:螺钉置入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下颈椎置入内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
孙航刘绍辉智华宫树一
关键词:下颈椎生物力学
一种可调控腰椎手术用体位垫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控腰椎手术用体位垫,本实用新型包括头部底座、头垫、上肢垫、腰椎底座、下肢垫、上肢固定带、下肢固定带、滑轨、上肢部底座、下肢部底座,头部底座同时与滑轨滑动连接;上肢部底座与滑轨滑动连接,上肢垫与上肢...
宫树一王景续刘红
文献传递
关节镜手术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板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板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老龄半月板损伤患者22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病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缝合或切除进行关节镜手术,通过对比应用缝合及切除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等结果来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此外,通过对患者临床不同关节撕裂类型术后优良率的对比以及术后随访进一步评估影响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潜在因素。结果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缝合与切除手术方式的术后lyshol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纵行撕裂术后优良率最佳,达到91.1%,变异型撕裂术后优良率最差,为73.2%,不同撕裂类型的术后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IL-1、IL-2、TNF-α等炎性因子浓度均有所下降,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缝合及切除两种治疗方式对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炎性因子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下缝合或者切除方式对老年性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大致相同,半月板损伤的术后优良率与损伤类型相关。
穆胜凯王景续宫树一沈永乐
关键词:关节镜半月板老龄患者
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2017年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理论上可用于修复椎间盘退变损伤。目的:观察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完成。纳入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7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进行修复,随访2年。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12,24个月的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腰椎前凸角;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腰椎X射线形态;固定后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已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3214042)。试验经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旨在验证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损伤安全有效,为临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部分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固定后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固定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但患者术前与固定后各时间点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腰椎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而言,K-Rod动态稳定系统固定修复后可减轻疼痛并改善腰部功能。
王景续宫树一邬波
关键词:腰椎腰椎退行性病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颈椎前路单节段减压四种不同融合方式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单节段减压并不同融合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单节段病变的CSM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其中单纯植骨融合42例(A组)、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CIFC)54例(B组)、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40例(C组)、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32例(D组)。术后定期随访并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经过随访,A组融合率为83.3%,B组融合率为96.3%,C组融合率为95.0%,D组融合率为96.9%。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关键不仅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而且不同融合技术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宫树一付勤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减压术脊柱融合术
一种骨科手术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骨科手术固定支架,包括基座、夹持机构和锁紧装置;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传动箱体、两个双向螺杆和两组夹持臂;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储油箱、两个油泵、两个三通管和锁紧囊;所述储油箱固定安装于所述...
宫树一王淋亓阳王景续
一种骨科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骨科牵引装置,包括板体、移动板和腰部支撑组件;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板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移动板滑动的缺口,所述板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伸入所述移动板内,且与所述...
宫树一王淋穆胜凯王景续
脂质体介导IGF-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关节软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由于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弱,一旦受损将导致坏死,发生骨性关节炎。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是在软骨发育和软骨自稳态调节中最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IGF-1能刺激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并促进软...
宫树一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种子细胞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