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伟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乙醚
  • 2篇纳米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发光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氧化铜
  • 1篇油层
  • 1篇油层水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评价
  • 1篇陕北斜坡
  • 1篇炭粉
  • 1篇铜表面
  • 1篇盆地
  • 1篇气体传感
  • 1篇气体传感器

机构

  • 5篇延安大学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作者

  • 5篇左伟伟
  • 4篇张琰图
  • 3篇刘继青
  • 3篇袁亚飞
  • 2篇马媛
  • 2篇刘宏美
  • 1篇吕俊芳
  • 1篇刘晓红
  • 1篇康妮娜
  • 1篇王省伟
  • 1篇双海军
  • 1篇刘欢
  • 1篇门艳萍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辽宁化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王槐子沟区油层水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其各个区域油藏富集规律均有不同的研究重点。以水文地球化学观点研究油气成藏规律,指出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是今年来的研究重点。笔者遵循从区域到局部的研究原则;其次要确切地划分含水岩系,这是研究地下水运动和化学成分组成的基础,并可将水动力学和水化学作为一场进行综合研究。另外,取得可靠的水样和分析资料,选取有效地化学参数,是研究水化学成分及其与油气关系的必要条件。
袁亚飞门艳萍张琰图刘继青左伟伟
关键词:油气评价
基于氧化铜表面催化发光的乙醚传感器
乙醚是典型的挥发性物质,持续暴露于乙醚中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或死亡。本文合成了两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铜材料,并用该材料对乙醚催化发光响应进行测定,发现在最优条件下(分析波长460 nm,测定温度224℃,载气流速220 mL...
刘宏美马媛左伟伟双海军刘欢张琰图
关键词:纳米氧化铜乙醚催化发光传感器
文献传递
基于纳米Co_3O_4低温催化发光的乙醚传感器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纳米Co3O4材料上乙醚的催化发光(CTL)现象,建立了直接测定空气中乙醚浓度的方法.研究发现,在较低温度下,乙醚在球链状的纳米Co3O4表面具有很高的发光强度和较好的选择性,以此为敏感材料就可以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乙醚气体传感器.其最佳操作条件为:测定温度176℃,分析波长440 nm,载气流速180 mL/min.乙醚气体在4.0~1500 ppm(φ)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响应时间为2 s,检出限为φ=1.67 ppm(3σ),回收率为97.3%~103.0%.考察了11种相同浓度的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干扰情况,发现除丙酮、乙醇、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有轻微干扰(小于0.8%),其余7种物质均未产生明显的CTL信号.连续140 h通过150 ppm(φ)的乙醚气体,发光强度无明显降低,表明该传感器是一种长寿命的、性能稳定的传感器.
刘继青张琰图袁亚飞左伟伟
关键词:乙醚催化发光气体传感器
纳米银催化Luminol-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检测米非司酮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米非司酮在碱性奈件下对AgNPs—Luminol—H2O2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提出了一种化学发光法测定米非司酮的新方法。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采用单一变量法考察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优化法中4因素4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优化了该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米非司酮的有关参数,用Design—Expert的Trial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二次回归拟合,得到数学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的各参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统计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可以用于预测化学发光强度的实际情况。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米非司酮的化学发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在8.0×10^-8-1.0×10^-4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9g/m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2.6%(n=11,8.0×10^-6g/mL)。方法用于药物制剂及人血清中米非司酮的检测,回收率为97.0%一105.0%,同时对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左伟伟张琰图刘继青袁亚飞马媛刘宏美
关键词:化学发光纳米银米非司酮
核桃果皮炭粉对3种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
2014年
采用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2种核桃果皮炭粉(提取水溶性混合物和未提取水溶性混合物的核桃皮炭粉)对Cr、Cu和Cd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最优条件以及对3种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桃皮炭粉对Cr(Ⅵ)、Cd2+和Cu2+的吸附最优条件为:pH=4,温度为60℃,浓度为150μg/mL,吸附剂用量为2.4 g,时间为120 min;pH=4.5,温度为30℃,浓度为180μg/mL,吸附剂用量为5.4 g,时间为60 min;pH=5,温度为80℃,浓度为210μg/mL,吸附剂用量为0.4 g,时间为100 min;pH和Cr(Ⅵ)浓度增大,不利于2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和温度增大,不利于2种吸附剂对Cu2+的吸附;温度和吸附剂用量增加,有利于2种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未提取水溶性混合物比提取水溶性混合物的核桃果皮炭粉对3种金属的吸附显著。2种吸附剂的吸附率均表现为Cr>Cd>Cu。
刘晓红王省伟吕俊芳左伟伟杨飞超康妮娜
关键词:炭粉均匀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