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玙芳

作品数:74 被引量:1,322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果实
  • 23篇贮藏
  • 19篇采后
  • 9篇保鲜
  • 8篇杨梅
  • 8篇龙眼
  • 7篇酶活性
  • 7篇冷害
  • 7篇采后生理
  • 6篇活性
  • 6篇果皮
  • 5篇乙烯
  • 5篇柿果
  • 5篇气调
  • 5篇活性氧代谢
  • 5篇果实采后
  • 5篇褐变
  • 4篇乙烯释放
  • 4篇乙烯释放量
  • 4篇青梅

机构

  • 54篇浙江大学
  • 19篇浙江农业大学
  • 11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浙江万里学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郑州工程学院
  • 2篇杭州娃哈哈集...
  • 1篇杭州商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浙江经贸职业...
  • 1篇密歇根州立大...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73篇席玙芳
  • 13篇罗自生
  • 11篇应铁进
  • 11篇林河通
  • 9篇郑永华
  • 9篇陈绍军
  • 8篇陆胜民
  • 6篇郑晓冬
  • 6篇张红印
  • 6篇侯建设
  • 4篇张耀洲
  • 4篇茅林春
  • 4篇马子骏
  • 4篇李中华
  • 4篇钱冬梅
  • 3篇关军锋
  • 3篇王阳光
  • 3篇顾采琴
  • 3篇金勇丰
  • 3篇程度

传媒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9篇园艺学报
  • 8篇食品科学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3篇科技通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果树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中国蔬菜
  • 2篇浙江柑橘
  • 2篇核农学报
  • 2篇粮油加工与食...
  • 2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无锡轻工大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17篇2002
  • 9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 6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5篇1990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激减轻柿果冷害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被引量:27
2007年
为探讨热激处理延缓采后柿子果实冷害的效果,该文研究了柿子果实经48℃热空气处理3h后,在1℃下冷藏期间,热激处理对柿果冷害指数、活性氧清除酶活性、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处理提高了柿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了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并延缓了柿果冷害指数。这表明,热激处理(48℃,3h)减轻柿果冷害的发生与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提高,及活性氧积累的降低有关。
罗自生徐晓玲蔡侦侦席玙芳
关键词:柿果冷害热激活性氧清除酶
米胚芽贮藏条件与保鲜指标的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米胚芽在贮藏中,容易发生脂肪酸败和褐变。经研究,发现影响米胚芽贮藏性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在22℃下,米胚芽的临界水分为7.6%。新鲜米胚芽用0.09mm聚乙烯膜密封包装,在18℃下可保鲜90天,在贮藏中,米胚芽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稳定,而呼吸强度、维生素及某些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席玙芳茅林春应铁进郑永华
关键词:胚芽贮藏保鲜稻谷
温度对杨梅果实采后营养物质变化和腐烂的影响被引量:40
1993年
杨梅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糖、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是逐渐下降的,其下降速度和程度与温度成正比,低温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以食用品质尚好为标准,在0~2℃,10~12℃,20~22℃下的贮藏期约分别为9~12d,5~7d和3d.
席玙芳郑永华钱冬梅应铁进陈宗良柴本烈
关键词:杨梅贮藏营养物质腐烂
果实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被引量:114
2002年
首先综述了果实酶促褐变的多种生化条件 ;继而论述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在果实中分布的关系 ,与PPO、POD的存在形式和活性的关系 ,以及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据此并提出了果实酶促褐变的可能机理 .
林河通席玙芳陈绍军
关键词:果实贮藏酶促褐变
振动胁迫下杨梅果实的呼吸强度与质膜差别透性变化(简报)被引量:22
1993年
远距离运输在现代果蔬产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机械胁迫(如振动、碰撞等)对果蔬品质的影响,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果蔬的生物流变学性质、机械刺激与组织损伤的关系等领域,而在机械胁迫对果蔬的生理影响方面。
应铁进陈萃仁席玙芳郑永华
关键词:杨梅果实质膜透性
龙眼果实采后失水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32
2005年
研究了(10±1)℃和50%相对湿度贮藏条件下“福眼”龙眼果实果皮褐变与活性氧和酚类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后失水导致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果皮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GR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下降,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迅速增大;PPO和POD活性增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明显下降。据此认为,果皮褐变可能是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结构破坏,使PPO、POD与酚类物质(含类黄酮)接触、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
林河通席玙芳陈绍军
关键词:龙眼果皮活性氧代谢酚类物质代谢
荔枝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英文)被引量:18
2003年
荔枝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主要亚热带果树 ,但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 ,采后由于果皮褐变 (即失去红色 )和果实腐烂而使果实迅速劣变 ,常温下的采后寿命少于 3d,这种短的采后寿命严格限制荔枝的长距离贮运、销售和消费。因此 ,荔枝采后技术研究成为荔枝生产的关键问题。该文全面地介绍了荔枝果实采后腐烂和损失的原因 (即荔枝果实的结构特性、生理和病理原因 ) ,荔枝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 ,包括不同品种的耐贮运性、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选别和分级、杀菌剂浸泡、减少失水处理、减少果皮褐变和保持果实红色处理 (如熏硫处理、酸浸或塑料包装 )、检疫杀虫处理、预冷、包装、贮藏 (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自发气调贮藏 )、运输和销售。
林河通陈绍军席玙芳
关键词:荔枝采后处理贮藏果皮褐变果实腐烂
枇杷果实采后呼吸与乙烯释放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6
1993年
研究了4个枇杷品种的果实采后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和乙烯产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枇杷为非跃变型果实,采后的呼吸和乙烯产生均呈下降趋势。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产生。贮藏于1℃下的果实,其呼吸强度约为20℃下的1/3,乙烯的产生约为1/10。在1~20℃范围内,温度越低,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产生量也越小,通过对这些生理变化的研究,认为枇杷属于非冷敏果实,可在1℃下贮藏。
郑永华席玙芳应铁进
关键词:枇杷乙烯贮藏
助壮素和氯化钙对椪柑耐贮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助壮素是一种内吸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商品名为pix,化学名称为N,N——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它能抑制营养生长,在我国已广泛用于控制棉株的徒长,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在果树上使用也有良好效果,如能增加葡萄的着果率,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但采前喷洒对果实耐贮性的影响很少有报道。钙能影响果实采后的生理代谢,缺钙往往引起各种代谢失调,影响品质和贮藏性。据研究钙含量高。
席玙芳郑永华茅林春苏平
关键词:助壮素耐贮性蕾铃脱落铃重腐烂率
青梅果实采后的软化特性与色泽变化被引量:12
2002年
以青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青梅在25℃±1℃、相对湿度85%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软化特性及色泽变化。结果表明:采后6~8d,青梅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均出现高峰,表明果实属于呼吸跃变型;采后6d内,果肉硬度和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膜相对透性迅速增大,果肉色泽急剧转黄,表明6d内青梅果实易快速软化和黄化,在常温下仅能保鲜5d左右。采后2~4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x)活性升高,这可能是果肉急剧软化的主要原因。
王阳光陆胜民马子骏席玙芳
关键词:果肉色泽乙烯释放量酶活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