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福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脑缺血高压氧治疗对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观察超早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缺血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在阻断兔三条脑供血动脉或同时给予HBO治疗一小时后取脑,HE染色,在光镜下用体视学测量尺计数缺血性改变神经元数和胶质细胞数。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各脑区缺血性改变神经元总数的差异很明显,均为P<0.001;两组之间重度缺血性改变神经元数的差异亦很明显,在皮层、海马和乳头体区P值分别<0.002、<0.001和<0.005;两组之间胶质细胞数在皮层和海马区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0.005和<0.001,但乳头体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超早期HBO治疗能降低脑缺血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程度和数量。
- 张之福
- 关键词:脑缺血高压氧治疗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LDL-C/HDL-C)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定并比较两组LDL-C、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计算LDL-C/HDL-C。结果试验组的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与LDL-C、TC及LDL-C/HDL-C呈正相关(r=0.148、0.106、0.1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096,P<0.05),而与TG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 LDL-C/HDL-C明显增高与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相对于单一的LDL-C或HDL-C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独立性,该比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刘辉张之福陈炜高亚丽杨伏肖宋西方
- 关键词: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
- 心血管的治疗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心血管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患者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十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则为80%,P〈0.05,即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日常生活能力也可有效提高。
- 刘辉张之福陈炜万敏高亚丽
-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百奥蚓激酶对脑梗死患者血甭脂质过氧化物、肿瘤坏死因子及血浆内皮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观察口服百奥蚓激酶(北京百奥药业责任有限公司生产)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actoperoxidase,LP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影响。方法:将60例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奥蚓激酶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PO、TNF、E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LPO、TNF及EF下降,B组更明显。与A组比较P<0.05。结果:两组治疗后LPO、TNF及EF均下降。B组更明显,与A组比较P<0.05。结果:两组治疗后LPO、TNF及EF均下降。B组更明显,与A组比较P<0.05。结论:百奥蚓激酶可以降低CI患者的LPO、TNF、ET水平。
- 张之福郭建波等
-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物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百奥蚓激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急性心肌损害近期临床预后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AICA)合并急性心肌损害(acute my ocardial darage,AMD)对病人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59例AICA合并AMD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并与59例梗死面积相同无AMD的AICA患者进行对比。结果:AICA合并AMD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AICA合并AMD可作为AICA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必须积极治疗AMD以改善预后。
- 张之福何红等
-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并发症急性心肌损害预后
- 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还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定痉挛情况;Lovett 6级分级法评价上下肢运动肌力。结果:康复组治疗后的Fugl-Meyer积分、MAS分级和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肌痉挛和肌张力。
- 陈炜张之福杨宝玲陈英宋西方刘辉
-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IS)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8例PIS患者作为观察组,7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PIS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糖、NIHSS评分、高血脂症、脑动脉狭窄,均为PIS发病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上述PIS发病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临床控制,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陈英张之福杨宝玲
- 关键词:脑卒中
- 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50例)和正常组(42例),分析血糖、血脂及颈总动脉中膜厚度指标水平差异对脑梗死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FBS、TC、TG及CCA-IMT方面比较,复发组的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中颈总动脉中膜厚度增厚是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5年期间,复发组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颈总动脉中膜厚度增厚是老年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积极治疗及长期监控,减少复发。
- 杨宝玲张之福陈炜
-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血脂
- 亚低温在重症脑卒中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重症脑卒中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3±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3.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有助于加强脑组织及脑细胞的保护,以此减轻对脑神经功能的损害,利于改善临床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陈英张之福陈炜
- 关键词:亚低温重症脑卒中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抑郁状态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停用抗抑郁药物并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另予重复经颅磁刺激,采取Fugl-Meyer运动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法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高亚丽张之福李福亮杨宝玲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