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肺癌
  • 5篇乳腺
  • 4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乳腺癌
  • 3篇手术
  • 3篇气管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小板
  • 2篇支气管
  • 2篇乳房

机构

  • 17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7篇张勇
  • 8篇李高峰
  • 7篇段林灿
  • 5篇钱可宝
  • 5篇叶联华
  • 5篇巫正伟
  • 4篇向旭东
  • 4篇邹天宁
  • 4篇黄云超
  • 3篇杨庄青
  • 3篇张长弓
  • 3篇陈楠
  • 3篇张季
  • 2篇聂建云
  • 2篇陈德滇
  • 2篇王巍炜
  • 2篇陈文林
  • 2篇王昆
  • 2篇郭刚
  • 2篇周绍强

传媒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5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SYK和VEGF-C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其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SY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淋巴结转移区域不同的肺腺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YK和VEGF-C水平。结果肺腺癌患者血清SYK水平比正常人低(P<0.05),SYK水平随区域淋巴结转移增多呈递减趋势(P<0.05),而血清VEGF-C水平比正常人高(P<0.05),VEGF-C水平随区域淋巴结转移增多呈递增趋势(P<0.05),SYK与VEGF-C之间呈负相关(r=-0.650,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SYK和VEGF-C水平在患者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SYK和VEGF-C水平与肺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水平可作为辅助判断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段林灿黄云超李高峰刘馨张勇
关键词:SY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淋巴结转移血清
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1 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支气管胸膜瘘者(BPF)18例,其中肺癌14例(77.8%),肺结核2例(11.1%),肺毁损2例(11.1%);行左肺叶切除2例(11.1%),左全肺切除6例(33.3%),右肺叶切除2例(11.1%),右全肺切除8例(44.4%).术式:手工缝合12例(66.7%),闭合器缝合6例(33.3%).结果并发患者管胸膜瘘18例中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治愈,5例行保守治疗,6例行二次开胸瘘口修补,1例患者带胸腔引流管出院,3例患者因并发呼吸衰竭、全身衰竭死亡.结论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预后不佳,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
钱可宝张勇张勇巫正伟
关键词:肺切除术支气管胸膜瘘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4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在早期肺癌及肺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4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T1N0~1M0)23例,肺囊肿4例,肺结核9例,右肺上叶不张并脓肿2例,炎性假瘤6例。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200mL。全组44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2~5d,平均3.5d。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对周围型肺癌(T1N0~1M0)及肺部局限性良性病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张长弓巫正伟李高峰张勇钱可宝向旭东郭刚王巍炜叶联华陈楠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小切口
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
2011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以咳嗽、气急3个月,抗炎治疗半月余无效入院.查体:仅于吸气时右肺上部可闻及哮鸣音.肺CT示:右肺上叶主气管上段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双肺野未见异常.肿块大小约2.5 cm×2.5 cm×2.5 cm,CT值为20 HU.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上叶主气管上段黏膜充血、毛细血管增生显著、管腔有新生物长出、将管腔阻塞约2/3.病理示腺样囊性癌.手术治疗右肺上叶袖状切除、端端气管吻合术.术中所见:右肺上叶萎缩不张,肿块位于右上肺主支气管,质硬、边界尚清、距离隆突约4 cm,大小约2.4 cm×2.0 cm×2.0 cm.术后残端无残留,予以常规化疗4周期.一直随访5年至今无复发及转移.
张长弓张勇段林灿
关键词:气管腺样囊性癌
应用圆型吻合器和直线缝合器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圆型吻合器、直线缝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9年12月期间应用圆型吻合器、直线缝合器对377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者进行了机械吻合。食管癌329例,贲门癌48例;g上吻合261例,弓下吻合95例,颈部吻合21例。结果:吻合口大出血1例(0.27%)食管胃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3.44%;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29例,占7.69%;肺部感染22例,占5.83%;切口感染18例,占4.77%;反流性食管炎25例,占6.63%。结论:运用消化道圆型吻合器、直线缝合器简化了手I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质量。
张长弓向旭东李高峰张勇钱可宝巫正伟郭刚王巍炜叶联华陈楠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
4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1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平均年龄35岁,其中良性20例,恶性16例,交界性5例.19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7例行局部切除术,9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患者给予术后放疗.随访35例,平均随访26个月(5~101个月),1例术后3a死于远处转移,2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方法.
陈德滇聂建云张勇周绍强杨庄青张季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手术
全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张勇黄云超王昆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原发性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晚期中心型肺癌胸心血管外科
三苯氧胺离子化局部导入与口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离子化局部导入与口服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局部治疗组(n=30),口服治疗组为对照组(n=30).均用三苯氧胺20mg,局部治疗组导入治疗30min,1次/d,口服治疗组月经干净后每天分2次口服,15d为1疗程,共有3个疗程.治疗前后病理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乳腺间质纤维细胞CD34表达.结果2组病例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起效快,能使局部增生的腺体组织复原.治疗前后ER和CD34表达无差异性.结论三苯氧胺离子化局部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症安全、起效快,能直接作用于增生的腺体,但副作用小于口服三苯氧胺.
陈文林吴映蓉邹天宁张勇王雪芹
关键词:口服乳腺增生症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结构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随着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表皮葡萄球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是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及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且常常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本研究通过建立医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CV)表面表皮葡萄球菌BF体外模型,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BF的结构,为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研究提供实验模型和方法。
叶联华黄云超李高峰杨达宽张勇巫正伟
关键词:医用生物材料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被膜条件致病菌PVC材料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不同方法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本组37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转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单纯乳房假体置入以及不同方法相结合进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结果:除2例单纯TRAM皮瓣患者近腋窝皮瓣局部坏死,1例TRAM+DIEP联合皮瓣患者下腹正中局部皮瓣脂肪液化外,余34例皮瓣全部成活,形态满意。随访5个月-10年,无腹部薄弱或腹壁疝等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再造安全可行,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本人的方法进行乳房再造。
杨庄青汤学良邹天宁陈德滇张勇聂建云张季郑凯
关键词:乳腺癌即刻乳房再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