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鳞状细胞癌管壁内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管壁内浸润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0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复原状态下沿癌灶上、下端连续取材直径1 cm食管全层组织,观察食管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结果 40例食管鳞癌发生管壁浸润12例(30%),肿瘤上端管壁内浸润3例,下端管壁内浸润7例,两端均发生浸润2例。肿瘤浸润加深,管壁内浸润发生率升高(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40例食管鳞癌中壁内跳跃式转移2例(5%),食管多原发癌2例(5%),多原发癌灶数共6个。结论食管鳞癌可沿管壁浸润生长,浸润深度影响管壁内浸润范围。
- 李海亮张勇李晓磊高平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多原发癌
- 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体会
- 2010年
- 目的总结老年人患急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60岁-89岁共79例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在体温、腹肌紧张、并存心血管病、并存3种以上疾病,白细胞计数、胆囊穿孔、休克、误诊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有着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老年病人病史模糊,症状体征不典型,并存病复杂,病情发展迅速,术后并发症多,所以对老年病人病情应高度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吕小丽苏少飞张勇
- 关键词: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
- 肠梗阻导管在单纯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3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胃管组97例与肠梗阻导管组36例。胃管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胃管胃肠减压、抗炎、禁食、灌肠等治疗,导管组通过胃镜下放置肠梗阻导管对梗阻部位进行减压,对比2组患者白细胞下降量、CRP、24 h液体引流量及愈后情况。结果胃管组患者白细胞下降量为(1.3±1.0)×10^(9)/L,CRP下降量为(6.0±2.5)g/L,24 h液体引流量为(509.9±299.1)mL;导管组白细胞下降量为(2.7±2.1)×10^(9)/L,CRP下降量为(10.6±5.3)g/L,24 h液体引流量为(1363.9±466.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1876.6±7014.6)元,高于胃管组的(15168.5±11953.4)元(P<0.05);导管组治疗有效率为91.78%,明显高于胃管组的60.82%(P<0.05);导管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胃管组(0vs21%)(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复发粘连性肠梗阻术简单、安全有效,相对单纯胃管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勇胡银梅徐敏李欣华
- 关键词:肠梗阻导管
-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合并心肺疾病、吻合口部位、术后低氧血症、术后低钾血症、手术时间、病灶浸润深度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操作轻柔迅速,减少心肺损伤,术后充分供氧、镇痛、合理补液等,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 李涛张勇高平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心律失常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多指标检测方法,其中食管造影检查106例、电子胃镜检查108例并取病理检查43例。结果食管造影检查反流为70%,弓上吻合反流低于弓下吻合(P<0.05);胃镜检查86%有异常表现,其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P>0.05),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弓上吻合明显低于弓下吻合(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的长短无关,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越高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程度越轻。
- 张勇高平王胜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反流性食管炎机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