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2篇术后
  • 2篇危重
  • 1篇单因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血红素氧化酶
  • 1篇血红素氧化酶...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灌流联合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治疗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农药
  • 1篇有机磷农药中...
  • 1篇支架术
  • 1篇支架术后
  • 1篇中毒

机构

  • 6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张映喜
  • 4篇杨宝军
  • 3篇孟冬梅
  • 2篇蔡举瑜
  • 1篇彭绵
  • 1篇陈宋明
  • 1篇方伟强
  • 1篇林谭发
  • 1篇林鹏洲
  • 1篇余雪涛
  • 1篇邱文冰
  • 1篇潘红星
  • 1篇陈荣松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1例成功救治体会
2010年
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多科协作,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治疗,积极的器官功能支持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措施,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余雪涛张映喜蔡举瑜林谭发邱文冰方伟强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
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53例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均行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气管切开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后)分为两组:早切组(≤7d),晚切组(>7d),统计其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气管切开并未对非选择性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但对于APACHEⅢ评分≤20分的低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5.13%vs.20.00%)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7.69%vs.25.00%),缩短机械通气(4.00dvs.10.48d)及ICU留治时间(9.08dvs.10.55d);对于APACHEⅢ评分>20分的高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使住院病死率(45.83%vs.22.00%)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3.33%vs.12.00%)明显增加,使机械通气(10.58dvs.4.56d)及ICU留治时间(13.75dvs.11.82d)明显延长。结论早期气管切开(≤7d)仅为APACHEⅢ评分≤20分的低评分组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
彭绵林鹏洲潘红星张映喜蔡举瑜
关键词:危重病气管切开术
影响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的心血管因素和非心血管因素。方法:对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腹部外科手术且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h的276例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脱机成功率有影响的心血管因素和非心血管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276例患者根据其脱机成功失败情况分为脱机成功组(n=184)和失败组(n=92)。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术前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非心脏术后心肌损伤、脱机时Alb(血白蛋白)偏低等均是导致患者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h的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脱机成功有影响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术前LVEF水平偏低和术后心肌损伤等心血管因素和患者高龄及脱机时Alb水平偏低等肺血管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给予重视。
杨宝军孟冬梅张映喜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机械通气治疗
耐药菌筛查联合组合式降阶梯集束化防控降低ICU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耐药菌筛查联合组合式降阶梯集束化防控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0),对照组使用耐药菌筛查,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组合式降阶梯集束化防控。对比两组耐药菌株检出率、无菌例数、获得性耐药菌千日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联合组耐药菌株分别检出43株和30株,检出率分别为71.67%(43/60)、50.00%(30/60),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x^2=5.91,P=0.02);对照组与联合组ICU内获得性耐药菌株分别为29株和17株,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8.33%(29/60)、28.3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2);两组无菌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P=0.14);对照组ICU内获得性耐药菌千日率、ICU内获得性血流感染发生率、ICU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ICU内获得性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31‰、2.09‰、3.66‰、2.09‰;联合组分别为5.95‰、1.40‰、3.50‰、1.40‰;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并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28d病死率、90d病死率及感染归因病死率。结论耐药菌筛查联合组合式降阶梯集束化防控能有效降低ICU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张映喜杨宝军孟冬梅
关键词:多重耐药
血红素氧化酶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患者支架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58例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手术干预治疗。另选取58例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检测,观察两组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观察,分析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在SS、SL、LL基因型以及S、L等位基因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长、短基因型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QOL)、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SL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成明显负相关,P<0.05;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生存质量与患者HO-1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携带SS、SL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的患者一般生存质量较好,而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的患者生存质量较差。
张映喜陈俊禹陈荣松陈宋明杨宝军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冠心病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1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4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间综合征、迟发性神经损害、中毒性肝损害、反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CK、CKMB、LDH、CHE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张映喜杨宝军孟冬梅
关键词: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液灌流血液透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