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 作品数:33 被引量:73 H指数:5 供职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甘肃省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现状调查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三级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的现状。方法:从甘肃省临床用血质控中心专家组中抽取17名专家,分成5个小组。于2015年5月9日至27日,依据《甘肃省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考核评价标准(试行)》,从组织管理、血液管理、输血记录、临床用血和自体输血5个方面,对本省13个地州市35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2家医院独立设置输血科(34.29%),未真正意义上成立输血科的23家(65.71%);33家医院(94.3%)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有1家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未开展工作;有6家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血没有评价和公示制度;普遍存在中级以下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的情况;33家医院(94.30%)存在不合理用血现象,特别是血浆的不合理输注尤为突出;只有2家医院自体输血率达到要求。结论:通过这次的全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督导考核,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了解了甘肃临床用血的管理现状,为下一步持续改进梳理应对方案。 陈进凡 杨勇毅 张晓萍 易思华 高明关键词:临床用血 44例输血不良反应系统评估分级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参考《输血反应分类》卫生行业标准以及美国血液预警报告标准,对该院2016-2018年期间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级评估,初步尝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级评估方法,为日后制定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级评估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例,获取患者输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从输血不良反应的肯定程度、严重程度以及输血相关可能性的大小3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估。结果“肯定程度”方面,95.5%的输血不良反应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基本判断,4.5%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评估结果为“疑似”;“严重程度”方面,95.5%的输血不良反应属于轻微或中等程度,可自行缓解或临床干预后迅速缓解,4.5%的输血不良反应属于严重程度,临床给予治疗措施后症状多可缓解,但普遍缺乏后续原因追踪分析;“输血相关可能性大小”方面,有86.4%的不良反应与输血相关性极高,可以确定是由输血原因引起的,有13.6%的不良反应相关性较低,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级评估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避免错报、漏报,为日后输血不良反应分级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杨楠 丁佳栋 王艺媛 张晓晶 张晓萍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249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血液成分使用情况,为指导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49例烧伤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种类、数量。结果 249例烧伤患者共用血液成分3962.50U,其中红细胞683.00U(17.24%),血浆3 274.50U(82.64%),血小板5.00U(0.12%)。O型血患者成分血用量最多(34.80%),AB型血患者用量最少(12.22%)。3岁以下烧伤患儿例数最多,占40.16%;40-〈55岁年龄段患者的输血量最大。结论该院烧伤患者血浆用量较多,临床医生应权衡输注价值和输注风险,正确把握输血治疗时机,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不同的输血治疗方案。 赵小丽 张晓萍 郭萍 张晓晶关键词:烧伤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低体温体外循环引起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追踪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应对策略,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方法:进行抗体鉴定,筛选合适的红细胞,并对输血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查看病历以及检验报告,分析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系由低体温体外循环引起的IgM性质抗M抗体造成的迟发性溶血反应,经过抗溶血治疗,胆红素逐步下降,最终治愈出院。结论:输血科若发现常温有反应而37℃无反应的抗体,应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输血时应当加温输注,以预防输血相关性溶血反应。 丁佳栋 王艺媛 张晓萍关键词:体外循环 IGM抗体 输血不良反应 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和激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评估不同种类红细胞输注和激素治疗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本院收治的40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特征,按照交叉配血后接受最小不相合红细胞输注的原则,评估不同种类红细胞、激素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40例AIH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多于原发性,温自身抗体占绝大多数。11例AIHA患者进行了26次最小不相合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23.1%,无效率30.8%;其中,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42.1%,部分有效率21.1%,无效率36.8%;同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1%,部分有效率28.6%,无效率14.3%;2组输注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激素治疗组AIHA患者完全缓解15.2%,部分缓解63.6%,无效21.2%;其中,2例患者使用激素后产生副作用。结论:AIHA患者输血时,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细胞输注都相对安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激素治疗的部分缓解率远高于红细胞输注,但容易产生副作用。 杨楠 王蓓 高峰 黄晓燕 赵小丽 王艺媛 张晓萍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注疗效 激素治疗 2017-2021年兰州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3年 分析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91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伤后入院时间、烧伤季节、烧伤地点、烧伤原因、MEWS评分、烧伤总面积、烧伤严重程度、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情况、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根据患者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二元Logistis回归分析法分析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91例患者中,男性205人,女性86人,平均年龄为40.64±18.13岁,死亡37人,总死亡率为12.7%。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火焰烧伤为主,春、夏两季居多,分别占28.5%和31.3%;以农村和县城人口为主,整体占比高 达81.8%;其中男性、年龄≥61 、MEWS评分、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 TBSA>40%均是患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以上6个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大小为TBSA%>男性> MEWS 评分>气管切开>重度吸入性损伤>年龄。生存分析显示,TBSA>50%、女性、机械通气、>60岁的高龄患者、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和MEWS 评分>3的患者生存结局差,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可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精准化个性化治疗,尤其对于女性、气管切开、>60岁的高龄患者、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和MEWS 评分>3的患者其生存率低,更需加强此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杨楠 王蓓 张晓晶 张晓萍关键词:烧伤 吸入性损伤 死亡率 血栓弹力图在产科原发性纤溶症诊断中的应用——附报告1例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产后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诊断的应用。方法临床1例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患者,采集患者血样分别进行r-TEG(快速TEG检测)和传统凝血检测,将r-TEG检测和传统凝血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0min r-TEG检测结果 ACT 931s、R值9.4min、K值无法确定、Angle 7.8°、MA值9.3 mm、分别提示患者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均低于正常;LY30 18%,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63.4 s,凝血酶原时间22.8 s,FDP 10μg/ml、D-dimer 0.2μg/ml,提示患者原发性纤溶亢进,依据TEG检测结果给予相应药物和血液制品对症治疗,患者术后3 h凝血功能逐渐恢复,出血停止;术后24 h复查TEG结果完全正常。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对产后原发性纤溶亢进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晓萍 赵小丽 张晓晶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普外科临床用血分析 目的 本文通过对普外科2014年和2015年用血量的统计、分析、比较,了解普外科急救和术中用血量与季节的关系,探讨用血规律,为制定年用血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获取普外科2014年和2015年用血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输入计算机... 张晓萍 张晓晶 姬元忠 高峰 陈艳 郭萍 俞文静关键词:用血分析 输血管理 马达加斯加某医院献血员情况及HIV抗体筛查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马达加斯加某医院2008~2009年献血员的基本情况和艾滋病毒抗体筛查情况,为以后更好的医疗援助马达加斯加及促进其临床输血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口头询问方式获取献血员的基本信息,采用快速法检测 HIV 抗体,记录结果,计算数据的构成比,并进行χ2检验。结果2008~2009年共2298名献血员,有15岁及以下的献血者,女性献血员多于男性,其中有366名是孕妇;农村多于城市,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占51.65%。2008年有22名结核病患者,2009年为0。两年艾滋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4%。结论非洲地区对献血者的保护不容乐观,存在孕妇和青少年献血的现象。 张晓萍 李勇关键词:献血员 HIV抗体筛查 两种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对DNA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24例,采用二甲苯脱蜡法和改良TES水浴法提取DNA。通过对所提DNA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的检测,比较两种DNA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二甲苯脱蜡法提取样品D_(260)/D_(280)比值在1.6~1.8之间的为62.5%,电泳条带清晰可见;改良TES水浴法提取样品D_(260)/D_(280)比值在1.6~1.8之间的为41.2%,电泳条带模糊不清。结论二甲苯脱蜡法提取DNA简单快速,需要的组织样品少,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石蜡包埋组织DNA的提取方法。 张晓萍 刘辉 袁健 冯振兴 李勇关键词:石蜡包埋组织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