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光

作品数:47 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疟疾
  • 9篇输入性
  • 8篇原虫
  • 6篇疟原虫
  • 6篇表位
  • 5篇吸虫
  • 5篇细粒棘球蚴
  • 5篇镜检
  • 5篇棘球蚴
  • 5篇寄生
  • 5篇寄生虫
  • 5篇多重PCR
  • 5篇病例
  • 5篇虫病
  • 4篇多表位
  • 4篇基因
  • 4篇核酸
  • 4篇核酸检测
  • 4篇恶性疟
  • 4篇PCR

机构

  • 39篇上海市疾病预...
  • 13篇上海市预防医...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上海市闵行区...
  • 2篇上海市虹口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金山区疾病预...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上海市青浦区...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作者

  • 47篇张耀光
  • 35篇王真瑜
  • 33篇江莉
  • 25篇马晓疆
  • 22篇朱民
  • 19篇朱倩
  • 16篇蔡黎
  • 14篇吴寰宇
  • 13篇何艳燕
  • 11篇张小萍
  • 9篇蒋守富
  • 7篇潘浩
  • 6篇陈健
  • 4篇冯正
  • 3篇洪国宝
  • 2篇靳艳军
  • 2篇傅英华
  • 2篇马杏宝
  • 2篇尹明敏
  • 2篇李颖

传媒

  • 18篇中国寄生虫学...
  • 10篇中国血吸虫病...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2年上海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病例复核及能力评估
2024年
目的对2017—2022年上海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质量控制血片(质控血片)评价、病例复核以及检测能力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为提升疟疾消除后实验室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2年,上海市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每季度按比例随机抽取阴性血片作为质控血片,对质控血片进行评分;对区级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送检的疟疾病例血样采用镜检和多重PCR法进行复核;每年采用疟原虫镜检和核酸盲样考核方式对各区疟疾检测能力进行评估。对上述评分、复核结果和考核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2年,区疾控中心共送检7746张质控血片,平均分为(76.74±14.34)分,合格率为86.65%(6712/7746)。送检复核血片387张,定性符合率和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6.38%(373/387)和95.06%(308/324),不同年份定性符合率(χ^(2)=2.57,P>0.05)和虫种符合率(χ^(2)=1.0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送检全血样本384份,区疾控中心的样本检测率为70.31%(270/384),市疾控中心对全部送检样本采用多重PCR法进行复核,定性符合率和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4.07%(254/270)和99.55%(223/224),不同年份定性符合率(χ^(2)=5.77,P>0.05)和虫种符合率(χ^(2)=8.3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区疾控中心阳性和阴性全血样本符合率分别为100.00%(224/224)和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2,P<0.001);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8,P<0.001)。各区疾控中心及医疗机构共镜检盲样血片1584张,定性正确率和虫种正确率分别为96.15%(1523/1584)和85.07%(1003/1179),不同年份的定性正确率(χ^(2)=20.98,P<0.001)和虫种正确率(χ^(2)=70.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共检测320份疟疾病例核酸盲样,定性正确率和虫种正确率分别为99.38%(318/320)和100.00%(225/225),不同年份间定性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
张耀光王真瑜朱民江莉朱倩马晓疆余晴陈健
关键词:疟疾
2015-2019年上海市市售食品寄生虫感染监测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食品寄生虫感染状况,为制订食品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城区、郊区结合的原则,2015—2019年对上海市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市售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腌制品类产品、肉类和蔬果类等食品进行抽样,分别采用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淡水类水产品和腌制品类产品中的寄生虫囊蚴,解剖镜检法检测海水类水产品中的异尖线虫幼虫,压片法检测肉类中的带绦虫囊尾蚴和旋毛虫幼虫囊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肉类中弓形虫DNA,漂浮法检测蔬果类中的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和其他寄生虫虫卵。结果2015—2019年共检测市售淡水类水产品1125份,检出寄生虫囊蚴阳性9份,阳性率为0.8%。淡水鱼类585份,寄生虫囊蚴(华支睾吸虫)阳性率为1.5%(9/585),淡水鱼类中麦穗鱼的检出率较高(5/8);2015—2019年淡水鱼类阳性率分别为0.7%(1/144)、3.3%(4/121)、1.7%(2/120)、0(0/100)、2.0%(2/100)。淡水虾、蟹540份,未检出并殖吸虫囊蚴。检测海水类水产品35种591份,异尖线虫幼虫阳性率为31.1%(184/591),2015—2019年海水类水产品阳性率分别为36.0%(50/139)、37.1%(49/132)、29.2%(35/120)、39.0%(39/100)和11.0%(11/100)。青占鱼、小黄鱼和带鱼中异尖线虫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72.5%(37/51)、70.1%(61/87)和50.0%(52/104),高于其他海鱼的19.1%(34/178)(χ^(2)=33.9、48.3、13.2,P<0.01)。检测腌制类样品443份,其中272份黄泥螺腌制品中查见棘口吸虫囊蚴,阳性率为61.4%(272/443),所有腌制类样品均未查见并殖吸虫囊蚴。检测猪、牛、羊、鸡、鸭等肉类样品253份,未检出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囊尾蚴,旋毛虫幼虫囊包和刚地弓形虫。检测蔬菜和可生食蔬果30份,均未检出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和其他寄生虫虫卵。结论2015—2019年上海市市售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腌制品类产品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寄生虫感染。
王真瑜吴寰宇江莉马晓疆张耀光何艳燕朱倩
关键词:市售食品
2020—2023年上海市市售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监测及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和行为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并调查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和行为现状,为完善相关寄生虫病监测方案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3年分别在上海市黄浦区、普陀区、闵行区和青浦区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店和餐饮店等采样点采集淡水类、海水类产品及其腌制类产品,分别采用压片法、人工消化法、解剖法检测不同类型水产品中寄生虫感染情况。2023年在上述4个区的农贸市场、超市、社区街道等人群聚集地,随机抽取10~80岁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知行为状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2020—2023年在上海市黄浦区、普陀区、闵行区和青浦区累计采集检测各类水产品2109件,检出寄生虫感染阳性317件,总感染率为15.03%。其中,淡水类产品共采集检测1221件,寄生虫感染阳性8件,感染率为0.66%,感染寄生虫以华支睾吸虫为主,见于麦穗鱼、鰟鲌鱼和鲫鱼等3类淡水鱼中;海水类产品共采集检测501件,寄生虫感染阳性82件,感染率为16.37%,感染寄生虫以异尖线虫为主,见于带鱼、小黄鱼、青占鱼、梅童鱼、鲻鱼、大黄鱼、马鲛鱼、鲳鱼和秋刀鱼等9类鱼种;腌制类产品共采集检测387件,寄生虫感染阳性227件,感染率为58.66%,其中黄泥螺和蟹糊棘口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76.27%(225/295)和1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11,P<0.05)。淡水虾、蟹和腌制类产品中均未检出并殖吸虫感染阳性,淡水鱼和海水鱼中均未检出阔节裂头蚴感染阳性。上述4个区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群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为79.00%(222/281);饭前便后洗手、不直接喝过滤水或自来水、不生食或半生食食物、愿意为了健康改变特殊饮食喜好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愿意了解更多关于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等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分别为99.64%(280/281)、72.24%(203/281)、56.23%(158/281
戴思敏余晴王真瑜张耀光杨佳炜魏子昕马晓疆朱倩陈健潘浩吴寰宇
关键词:市售水产品知晓率
疟疾巢式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结合疟疾检测工作实际,对疟疾基因检测的巢式PCR方法进行优化应用,以提高疟疾检测效率。方法通过采用PCR预混液、内引物一步扩增、重新设计针对卵形疟多个亚种的新引物,在疟疾巢式PCR的基础对反应体系、反应条件和卵形疟原虫特异性引物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并用巢式PCR和优化后的方法同时对疟疾阳性血样和疟疾送检血样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后的方法特异性较好,敏感性可达pg至fg级。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疟疾阳性血样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PCR扩增产物的产量无明显变化,非特异性扩增明显减少,卵形疟不同亚种的检出率提高,总体特异性提高。对111份疟疾送检血样的实测结果表明,巢式PCR的敏感性和虫种特异性分别为94.57%和86.96%,优化后方法的敏感性和虫种特异性均为93.48%,两种方法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化后的方法特异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优化后的PCR检测在保持常规巢式PCR方法敏感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特异性,同时因其实验环节减少而节省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张耀光江莉王真瑜蔡黎
关键词:疟疾巢式PCR敏感性特异性
2012-2015年上海市实验室疟疾检测能力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疟原虫镜检、抗原快速检测(RDT)和核酸检测(PCR)3种方法在上海市级和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应用情况,对该市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分析。方法由上海市疾控中心收集2012-2015年上海市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涂片、全血血样、病例复核确认记录单和上海市疟疾病例疫情资料,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15年,上海市各区县共送检数据完整的样本212份,各区县中以金山区送样量最多(41.98%),报告医院以三级医院送样量最多(82.07%);1-10月间送检样本量逐渐增多。市疾控中心对212份血样均采用显微镜检、RDT和PCR 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综合判定疟疾确诊样本共计167份(78.77%),阴性样本45份(21.23%)。区县级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检和国产RDT对样本进行检测,判定疟疾阳性样本153份(72.17%),其中阳性未分型41份(19.34%),阴性样本53份(25.00%),未检测6份(2.83%)。报告医院与区县疾控中心镜检符合率为78.16%,区县疾控中心与市疾控中心镜检符合率为93.20%;区县级实验室RDT使用率为73.58%,国产RDT检测和市疾控中心进口RDT检测的符合率为93.59%。以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区县级实验室误判37份。99.37%的疟疾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包括非洲(85.44%)、亚洲(13.92%)和美洲(0.63%)。结论上海市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应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整合资源开展。
王真瑜江莉张耀光朱民张小萍马晓疆朱倩何燕艳蒋守富蔡黎
关键词:疟疾镜检PCR输入病例
警惕隐藏在食物中的寄生虫
2020年
人感染肺吸虫囊蚴(感染期幼虫)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生食溪边活蟹、蜊蛄(俗称“大头虾”),这是肺吸虫病流行地区患者的主要感染方式;二是生食用米酒或盐腌后制成的“醉蟹”。人感染肺吸虫后,急性期可持续1~3个月,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腹痛、腹泻、发热等,重者可出现胸痛、咳嗽、气促、肝大及荨麻疹。慢性期临床表现复杂,以胸肺型最常见,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咳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
张耀光
关键词:胸痛血痰肺吸虫病食欲减退荨麻疹
上海市浦东新区1例输入性恶性疟二次再燃的调查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对1例输入性恶性疟二次再燃的发病与治疗情况调查,寻证输入性恶性疟出现再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患者血样制作血涂片进行疟原虫镜检、疟疾快速诊断实验检测恶性疟原虫特异性抗原(RDT)、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结果】该患者从2008年始有明确的多次的非洲和东南亚出差史,具有寒战、高热、出汗后退热等典型疟疾症状,实验室RDT、血涂片、PCR检测均为恶性疟阳性,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2016年12月19日首次发病,经青蒿琥酯治疗后体温正常,但3周后再燃发病,继续青蒿琥酯抗疟治疗后体温正常,本次发病是患者第2次再燃发病,经联合抗疟用药后痊愈。【结论】输入性疟疾比例逐年上升及其再燃病例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管理,根治传染源防止传播,已成为当前消除疟疾阶段的主要任务。
沈安梅谢博刘俊蔡凤珠张耀光朱民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
上海市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监测响应系统实施与成效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监测响应系统的实施和工作成效,为持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上海市疟疾监测响应相关的活动方案及其记录,基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7—2022年疟疾病例个案信息,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2022年上海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81例,包括上海市户籍47例(16.7%,47/281)、外省籍215例(76.5%,215/281)和外籍病例19例(6.8%,19/281),均有境外疟疾流行区旅居史。报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几内亚(17.4%,49/281)、尼日利亚(14.2%,40/281)、刚果民主共和国(12.1%,34/281)等非洲国家。报告病例以恶性疟(83.3%,234/281)为主,报告地区主要为金山区(15.7%,44/281)、浦东新区(14.9%,42/281)和闵行区(11.7%,33/281)。2017—2022年上海市共血检106361人次,血检阳性率为3.3‰(353/106361),被动监测、人群主动侦查和病例线索追踪的阳性率分别为3.6‰(350/97917)、0.4‰(3/7828)和0(0/616)。病例1 d内网络报告率和1 d内复核率均为100%(281/281),2 d内流行病学调查率为90.0%(253/281),3 d内疫点调查处置率为100%(179/179),1个月内风险评估率为100%(281/281)。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四分位数P25,P75:1 d,4 d)。共捕获传疟媒介按蚊2126只,均为中华按蚊,主要分布于嘉定区(31.6%,672/2126)、崇明区(24.9%,529/2126)等郊区。结论消除疟疾后上海市输入性疟疾监测响应系统运行良好,疫情处理规范、及时。
朱民张浩吴立明张宸罡张耀光王真瑜陈健吴寰宇陈昕
关键词:疟疾
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实际水平,为华支睾吸虫病防控和淡水鱼卫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5.0软件计算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率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并对不同地区、不同采样季节、不同来源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率进行亚组分析。此外,对所纳入研究的敏感性及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0篇,其中中文文献37篇、英文文献3篇,高质量文献10篇、中等质量文献27篇、低质量文献3篇。40项研究共纳入53种、37 959条淡水鱼,其中39种(占73.58%)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meta分析结果显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3.5%[95%CI:(0.19,0.28)];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达35.7%[95%CI:(0.22,0.50)],高于华中地区[25.9%,95%CI:(0.04,0.48)]和华南地区[20.6%,95%CI:(0.09,0.32)];春季采样的淡水鱼样本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44.1%[95%CI:(0.35,0.53)],高于秋季[6.7%,95%CI:(0.05,0.08)]和夏季[3.3%,95%CI:(-0.01,0.07)];来源于自然水体的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5.2%[95%CI:(0.17,0.33)],高于来源于零售环节[22.2%,95%CI:(0.17,0.28)]和养殖环节[12.3%,95%CI:(0.03,0.22)]的淡水鱼。所纳入文献敏感性较低,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中国大陆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华支睾吸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加强健康教育、诊断技术开发和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
戴思敏余晴马晓疆王真瑜张耀光朱民张宸罡朱倩江莉靳艳军潘浩吴寰宇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淡水鱼第二中间宿主META分析
2015—2019年上海市常见致腹泻性寄生原虫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上海市人体常见致腹泻性寄生原虫的感染情况,根据市、郊结合的原则,2015—2019年选择上海市长宁、虹口、闵行、嘉定和浦东新区等5个区各1~2家综合性医院,采集监测点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24 h内大便次数3次以上,粪便性状改变者)粪样,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以及粪抗原免疫层析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分析原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5—2019年共采集并检测腹泻患者粪样6984份,病原学检测检出寄生原虫阳性9份,总阳性率为0.13%(9/6984)。其中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阳性分别为4、2和3例。各年度阳性率分别为0.08%(1/1207)、0.40%(5/1254)、0.13%(2/1506)、0(0/1509)和0.07%(1/1508)。6984名腹泻患者中,以30~40岁年龄组较多,检出4例;男性和女性分别检出4例和5例;长宁区、虹口区、闵行区、嘉定区分别检出2、2、2、3例,浦东新区未检出阳性者。采用原虫粪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检出阳性31份,总阳性率为0.44%(31/6984),与病原学检测方法检出的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1)。提示上海市寄生原虫阳性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处于低感染或零星散在感染状态。应继续开展健康宣教,加强连续有效的监测;并采用病原、免疫和分子生物学联合检测方法提高检出率。
王真瑜张耀光马晓疆江莉何艳燕朱倩潘浩
关键词:腹泻寄生原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