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房利钠因子(ANF)水平的变化
- 1990年
- 本文应用放免法测定35例正常人和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ANF水平,结果:正常人为344.1±82.7pg/ml,心衰患者明显增高为720.6±466.5pg/ml,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且心功能Ⅳ级者最高,Ⅲ级者次之,Ⅱ级者最低,三者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F=97,P<0.001),经4周有效的抗心衰治疗后血浆ANF水平降至360.6±97.7pg/ml,与治疗前比,P<0.001。观察中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及血浆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变化。
- 张英陈树勋
- 关键词:血浆ANF充血性心力衰竭
- 154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 1989年
- 1986~1987年12月,本院监护病房收治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诊断为初发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共154例患者入监护病房后,头3~5天行持续心电示波监测,1周内每日描记12导心电图一次,示波见有心律失常者,随时加作心电图。头5天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一次,及时记录出现的心律失常。154例中心功能Ⅰ级101例,Ⅱ级30例,Ⅲ级10例,Ⅳ级13例。死亡21例,心律失常为死因之一的13例。合并心律失常者132例,总的检出率85.71%。
- 李健民张英王惠中陈树勋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早阵发性室上速窦房阻滞束支传导阻滞
- 巯甲丙脯酸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0年
- 巯甲丙脯酸(CPT),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能产生有益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临床反应,现将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血液动力学作用(一)急性期作用:据Levine报道病人在口服CPT以前3天停用所有的血管扩张剂,18小时前停用地高辛和利尿剂,低钠饮食,口服单剂量的CPT对CHF病人产生非常有益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口服CPT90分钟后右房压(RAP)从3.4降至0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从22.7降至12.3mmHg、平均动脉压(MAP)从79.
- 张英陈树勋王惠中
- 关键词:心力衰竭巯甲丙脯酸
- 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被引量:1
- 1993年
- 通过冠脉及左室造影观察了冠脉狭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冠脉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数量及狭窄程度与射血分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自1985年7月~1991年10月可疑冠心病患者84例,男63例,女21例,年龄30~68岁,平均49.
- 张英张岩吕建国陈树勋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心室
- 可视化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目的:本研究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特性,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内膜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将培养成功的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腹部皮下,建立可视化裸鼠子宫内膜内异症模型,并评价该方法的成模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子...
- 张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细胞细胞培养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 张英
- 利用人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建立可视化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裸鼠的腹部皮下,观察各组异位病灶的形成并进行比较分析,拟建立一种对造模鼠创伤小,且可连续、动态观察的可视化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方法:收集20例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异位病灶子宫内膜组织,分别消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将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别以2.5×10~6/200μL、5×10~6/200μL和1×10~7/200μL 3个浓度注射到裸鼠腹部皮下,观察并记录各组病灶开始出现的时间。在注射细胞后第5、10和15天分别计算各组病灶形成率和体积。第15天时取材,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病灶。通过比较,确定建立可视化EMs模型所需的最佳细胞种类、细胞浓度及病灶形成时间。结果:在裸鼠腹部皮下分别注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后均可成功形成可视化病灶。病理分析显示病灶中密集的间质细胞包绕着腺体,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病灶均由人子宫内膜细胞形成。各组病灶开始出现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0,P=0.942)。最佳注射细胞浓度为5×10~6/200μL,建立模型最佳观察时间是注射细胞后第10天。注射5×10~6/200μL浓度的细胞后在第10天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组病灶发生率为100%,而在位子宫内膜细胞组病灶发生率为7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02)。结论: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比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更适合建立可视化EMs模型。将5×10~6/200μL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裸鼠腹部皮下,在第10天时即可成功建立可视化EMs模型,成模率为100%,该病灶可以无创、连续、动态地观察,是研究腹壁EMs的理想模型。
- 苏晓华宋殿荣张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