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贵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黄萎病
  • 9篇向日葵
  • 9篇轮枝
  • 7篇致病力
  • 7篇病菌
  • 6篇黄萎病菌
  • 5篇生理小种
  • 5篇小种
  • 4篇轮枝菌
  • 4篇马铃薯
  • 4篇大丽轮枝菌
  • 4篇大丽轮枝孢
  • 3篇致病力分化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交配
  • 3篇交配型
  • 2篇带菌
  • 2篇生物学
  • 2篇田间
  • 2篇田间鉴定

机构

  • 18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乌拉特前旗农...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巴彦淖尔市农...

作者

  • 18篇张贵
  • 17篇赵君
  • 11篇周洪友
  • 11篇张园园
  • 8篇张键
  • 6篇景岚
  • 6篇任杰
  • 4篇曹雄
  • 2篇王凯
  • 1篇张光
  • 1篇张之为
  • 1篇李小娟
  • 1篇侯亚光
  • 1篇李敏
  • 1篇刘继霞
  • 1篇马立功
  • 1篇孟庆林
  • 1篇田素萍
  • 1篇张建
  • 1篇高婧

传媒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铃薯StBAG3基因cDNA的克隆及晚疫菌对其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马铃薯内源BAG基因在晚疫病抗性建立中的作用,利用拟南芥和水稻的BAG基因保守序列,在马铃薯基因库中比对获得马铃薯内源StBAG3的基因序列。以StBAG3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得到了StBAG3基因cDNA序列。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026bp,编码341个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StBAG3具有UBQ和BAG2个保守功能域。StBAG3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马铃薯品种中StBAG3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在冀张薯12号中表达量最高,而夏坡蒂中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表达量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茎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老叶中表达水平最低。接种晚疫菌后,StBAG3能够被显著上调并在接种48h后达到最高值,预示着StBAG3基因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建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卢兴国张贵田再民侯丁一赵君张之为
关键词:马铃薯基因克隆
不同寄主来源的大丽轮枝孢菌寄主特异性的研究
大丽轮枝孢菌是一种能够侵染多种寄主导致全株性萎蔫的病原真菌。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来源的大丽轮枝孢菌间是否存在着寄主特异性现象,本文采用纸钵撕底蘸根法对分离于向日葵、棉花、茄子、生菜、马铃薯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Verticil...
张园园张贵任杰赵君
关键词:致病力生理小种
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营养亲和群、生理小种、交配型鉴定以及致病力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明确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力的差异,对从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马铃薯发病株上分离得到的29株大丽轮枝菌的营养亲和群、生理小种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利用伤根接种法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29株马铃薯大丽轮枝菌菌株被划分为VCG2B、VCG4B和VCG4A三个营养亲和群,其菌株数分别为11、2和16株;供试的29株菌株均鉴定为单一的2号生理小种和MAT1-2-1交配型。供试的29株大丽轮枝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NCP-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病情指数为83.33;而NWS-5菌株的致病力最弱,病情指数仅为10.85;不同营养亲和群菌株的平均致病力也存在显著差异,VCG4B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最高,平均病情指数为67.18;其次为VCB2B型菌株,平均病情指数为42.50,而VCG4A型菌株致病力最弱,平均病情指数仅为20.54。
赵晓军张键张贵张园园周洪友赵君
关键词:生理小种交配型致病力分化
土壤因子对向日葵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研究了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土质等因子对向日葵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的土壤p H值为6.0~7.0;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为壤土;且在土壤湿度小于30%之时,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病原菌生长加快;同时,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接种向日葵黄萎病菌的试验结果表明黏土中种植的向日葵幼苗黄萎病的发生程度最重,病情指数为42.5;而沙土中种植的向日葵黄萎病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仅为18.75。
曹雄曹雄任杰张贵景岚周洪友
关键词:土壤因子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张贵张园园田永伟赵晓军张光周洪友景岚赵君
关键词:向日葵黄萎病菌种子带菌
推迟播期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程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造成向日葵减产的主要病害(曹丽霞等,2009)。向日葵黄萎病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曹雄等(2014)发现品种抗病性的强弱是影响黄萎病发生、发展及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播期调整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程度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于2010—201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多个样地设置向日葵不同的播期试验,研究推迟播期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张贵曹雄东保柱张键周洪友赵君
关键词:播期调整发病程度向日葵黄萎病真菌性病害大丽轮枝菌
向日葵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其阳性转化子的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为揭示向日葵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致病机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潮霉素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双元载体转入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中并获得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随机挑取的阳性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分泌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800株阳性转化子,随机选取的40株阳性转化子中有2株的菌落只产生白色气生菌丝,不能形成黑色微菌核。与对照相比,40株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转化子A1生长速度降低最显著,菌落直径仅为3.28 cm,比对照下降了38.92%。40株转化子中有3株的产孢量高于对照,其中转化子A9的产孢量最高,为3.50×10~7个/mL,比对照提高1.10倍;转化子A1的产孢量最低,仅为1.35×10~7个/mL,比对照下降了19.16%。40株转化子中有4株的粗毒素分泌量较对照显著升高,占测定菌株的10%,有24株较对照显著降低,占60%,其余12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0株转化子中有3株的致病力较对照显著增强,占测定菌株的7.5%;有7株的致病力较对照显著降低,占17.5%;其余30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张键张贵张园园禄栓柱赵君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突变体库
马铃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型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马铃薯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孢菌侵染引起的系统侵染的土传病害,严重的为害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明确马铃薯黄萎病菌的营养亲和型和致病力分化,笔者对从不同地点的马铃薯地块中采集了29株大丽轮枝菌进行了营养亲和性,生理小种,交配...
赵晓军东保住张贵张键张园园周洪友赵君
关键词:VCG生理小种交配型致病力分化
文献传递
GFP标记的马铃薯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比对照,粗毒素的含量表现为升高趋势的转化子有7株,1株表现为下降趋势。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力增强的转化子有1株,2株转化子的致病力呈现降低的趋势。
王凯东保住张贵张键张园园周洪友赵君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
向日葵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8
2016年
为明确向日葵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调查来自不同地区2014-2015年田间向日葵枯萎病株(50份),经过柯赫氏法则鉴定,将分离获得的31株分离物鉴定为镰刀属下的7个不同的种,即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oides)、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um)。以每个种随机选取的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轮枝镰刀菌BC012的生长速度最快,而砖红镰刀菌BC03生长速度最慢;产孢量以轮枝镰刀菌BC012最多,而木贼镰刀菌NMG1的产孢量最少。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除锐顶镰刀菌TBB212可在5℃低温下生长外,其余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30℃。所有供试的菌株在p H 4~11的培养条件下均可生长。不同种的镰刀菌株产毒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BC102的产毒能力最强,粗毒素含量为0.651 mg/m L;砖红镰刀菌BC03的产毒能力最弱,粗毒素含量仅为0.075 6mg/m L。不同种的镰刀菌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接种21d后,轮枝镰刀BC012、芬芳镰刀菌WLJ1和锐顶镰刀菌TBB212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5.0、55.0、55.0,症状表现为侵染快、发病早、病叶边缘变黄变褐且叶面上出现斑驳状病斑;木贼镰刀菌NMG1、层出镰刀菌T5、尖孢镰刀菌BC102和砖红镰刀菌BC03病情指数在30.0至40.0;症状表现为发病较晚,病叶少且症状轻。而对照菌株向日葵黄萎病菌株大丽轮枝菌的病情指数仅为25.0。
高婧张园园王凯张键张贵赵君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