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碳酸盐缝洞型油藏不同气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 碳酸盐岩缝洞油藏具有复杂的缝洞组合关系,目前的技术和手段还无法直观有效的识别这点。通过建立简单的物理模型来模拟其内部的组合结构来研究流体流动特征。文中设计制作了缝洞型油藏模型,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进行饱和,利用氮气、二氧...
- 任向海彭振华冯一波
-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气驱采收率
- 高气液比油井井筒压降实验及理论模型研究
- 2024年
- 深层、超深层油藏中普遍存在着高气液比油井,具有井筒压降大、流动规律复杂的特点。准确预测井筒压降、气体析出位置以及含气率等井筒流动参数对于油井停喷时机预测以及人工举升工艺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文中开展了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模拟实验,分析了气流速、液流速、含水率和井斜角等参数对持液率的影响规律。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低压实验与高压气井流动相似性,考虑压力变化对气相密度的影响,修正了气液相无因次准数,建立了新持液率计算模型,模型与实验结果相对百分误差和绝对百分误差仅为0.88%和12.50%。进而建立了高气液比油井井筒压降预测模型,采用47口油井现场实际生产测压数据验证新压降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相对性能系数在所有评价模型中最低,仅为0.22,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 刘永辉吴宁罗程程周陈程李楠彭振华代星方正魁
- 关键词:高气液比井筒压降持液率
- 油气井人工举升生产分析优化决策系统软件Well Lift
- 2018年
- 针对油气人工举升井生产参数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本文通过对油层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动、举升工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研究,研发了Well Lift油气井人工举升生产分析优化决策系统。该软件具备采油方式评价、产能预测、高压物性计算、流动保障计算、单举升及组合举升生产参数设计、智能调参、经济评价等功能。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灵活多变,可扩展性强。既可用来进行单井生产工程分析设计,也可满足开采工程方案编制的需要。
- 李静嘉彭振华阚唱轩余丹宋健高照敏
- 关键词:人工举升决策系统WELLLIFT
- 塔河超稠油井掺稀气举参数优化与研究
- 为了有效解决塔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深入研究掺稀降粘与气举工艺基础上,通过地面设备混合后注入油套环空,经过循环后进入油管。该工艺利用掺稀降粘与气举的双重效果,有效降低了井筒压力梯度,放大了油井生产压差,提高了油...
- 彭振华任向海张园
- 关键词:参数优化塔河油田
- 基于损伤力学的HL级抽油杆疲劳分析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抽油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会对其安全性能造成影响。为分析损伤对HL级抽油杆安全性能的影响程度,根据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抽油杆疲劳损伤演化模型,采用有效应力法与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裂纹损伤、蚀坑损伤和偏磨损伤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的剩余疲劳寿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3种损伤形式下深度、宽度、角度等影响因素对HL级抽油杆剩余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式。模拟结果表明,3种损伤形式下影响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列:裂纹损伤,依次为裂纹的位置、角度、深度和宽度;蚀坑损伤,依次为蚀坑的位置、深度和半径;偏磨损伤,依次为偏磨的位置、深度和长度。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回归关系式的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82.0%、94.0%和90.9%。研究结果表明:损伤位置对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的影响极其显著;裂纹深度、角度,蚀坑深度和半径及偏磨深度的影响显著;裂纹宽度也有一定影响。3种损伤形式下HL级抽油杆疲劳寿命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式,可为判断HL级抽油杆的剩余寿命提供依据。
- 丁雯彭振华张园任向海张辛吴超
- 关键词:抽油杆数值模拟正交试验
- 水平井多点注汽参数优化研究
- 多点注汽工艺对于改善稠油热采井的吸汽剖面,提高热采井的水平井段的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点注汽水平管柱的结构,考虑在蒸汽在注入过程中的变质量流特征、汽液两相流压降和蒸汽限流分配器的节流压差,建立多点注...
- 刘志龙李冰彭振华冯钢牛会钊檀朝东
- 关键词:水平井均匀注汽
- 文献传递
- 超深有杆泵井流线型助抽器的研究与应用
- 2015年
-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井存在供液不足和泵效低的问题,通过研发井下配套工具,开展了超深井提质提效深抽现场试验研究。重点介绍了流线型助抽器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该装置不改变地层渗透能力,只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提高流体瞬间线速度,使其压能变动能,加快流体流速,改变流体流态,提高泵的充满系数,增加产量;通过螺旋切入设备改变流体的入泵状态,减小入泵阻力。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在不改变泵体结构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提升流体入泵速度、提高泵的充满程度的目的,9口试验井平均泵效提高4.9%,其中6口井提液效果明显,泵效平均提高21.3%,日产液平均提高5.3 t。
- 曹畅彭振华张建军张园柏森丁雯
- 关键词:超深井有杆泵泵效流线型塔河油田
- 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研制及性能试验被引量:2
- 2018年
- 针对塔河油田现有掺稀降黏工艺中稀油与稠油由同一吸入口进入,两者互相干扰致使掺混不均从而堵塞油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将稀油吸入口与稠油吸入口分开的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借鉴前人的混配效果评价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稀油吸入口直径、孔眼层数、开孔角度对混配效果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优化了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结构参数,最佳结构参数为稀油吸入口直径8.0 mm,沿轴向4层排布,开孔角度33°。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性能室内试验结果发现,稀油和稠油经过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后,其混合均匀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式掺稀混配器可以提高稀油与稠油的混合均匀程度,解决了因稀油和稠油掺混不均而堵塞油管的问题。
- 任向海朱莲花张园彭振华丁雯
- 关键词:降黏数值模拟结构参数
- 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的设计与现场试验
- 2018年
- 连续油管入井过程中存在预弯曲、受力易伸缩的问题,无法满足连续油管压裂中对目的层高精度定位的要求,为此,设计了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在分析现有套管接箍定位器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的结构,对该定位器入井过程中5种情况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工作原理——利用大钩载荷的变化与测井数据,找准定位块经过套管接箍时管柱下放力的2次波动,实现精确定位。利用ADAMS软件对该定位器进行了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了定位块角度、弹簧刚度、定位块高度差对该定位器产生的力学波动幅度的影响。模拟分析发现,定位块角度、弹簧刚度与该定位器产生的力学波动幅度成正比,而定位块高度差对该定位器产生的力学波动幅度影响较小。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定位块角度为65°、弹簧刚度为220 N/mm。该定位器在塔河油田X井的现场试验结果发现,可以将因振动、固体颗粒等引起的干扰波动与经过套管接箍所产生的力学波动区分开来,从而有效避免误判。研究认为,机械式双定位块套管接箍定位器定位精度高,能有效解决连续油管入井过程中对目的层定位不准的问题。
- 彭振华张园丁雯吴超孙秉宇
- 关键词:连续油管套管接箍定位器数值模拟
- 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电泵井掺稀生产是塔河油田上产稳产的重要举升方式,尤其是稠油区产量高、掺稀量大的油井。系统效率是电泵井生产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而塔河油田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较低,能耗较高,通过常规电泵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确定了塔河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现场测试并计算出51口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分析认为:井下效率低下是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载荷过低是掺稀电泵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设计泵排量和扬程、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性,以及应用降耗配套工艺有利于提高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
- 曹畅甄恩龙彭振华张园柏森丁雯
- 关键词:塔河油田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