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俊玲

作品数:118 被引量:395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成像
  • 41篇磁共振
  • 31篇磁共振成像
  • 16篇影像
  • 15篇肿瘤
  • 14篇MRI
  • 12篇血管
  • 12篇MRI表现
  • 11篇显像
  • 9篇代谢
  • 9篇抑郁
  • 9篇抑郁症
  • 9篇影像学
  • 8篇细胞
  • 8篇MRI诊断
  • 7篇造影
  • 7篇糖代谢
  • 7篇放射性
  • 6篇综合征
  • 6篇脊髓

机构

  • 84篇河南省人民医...
  • 20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省眼科研...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华县人民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三门峡市中心...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河南省人民检...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102篇徐俊玲
  • 48篇史大鹏
  • 33篇李永丽
  • 22篇连建敏
  • 22篇窦社伟
  • 19篇闫峰山
  • 16篇付畅
  • 16篇张继良
  • 15篇高永举
  • 13篇轩昂
  • 8篇陈传亮
  • 8篇李会强
  • 7篇张杰
  • 6篇武新宇
  • 4篇刘秋明
  • 4篇王凤月
  • 4篇毛小明
  • 4篇王梅云
  • 3篇毛晓明
  • 3篇葛英辉

传媒

  • 10篇医药论坛杂志
  • 9篇郑州大学学报...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华实用诊断...
  • 5篇中华核医学与...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实用诊断与治...
  • 4篇国际放射医学...
  • 3篇眼科研究
  • 2篇河南诊断与治...
  • 2篇中医正骨
  • 2篇中原医刊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康复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1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肾动脉成像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与对比增强CT血管成像(CTA)的对比,评价非对比增强流入敏感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IFIR-MRA)技术的成像质量和对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可疑RAS患者分别行非对比增强IFIR-MRA和对比增强CTA肾动脉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肾动脉图像质量、肾动脉显影效果和RAS程度进行对比。结果:65例患者中5例因各种原因检查失败,60例成功完成检查,共检出126支主肾动脉。对比增强CTA和非对比增强IFIR-MRA对肾动脉图像质量及RAS分级的一致性较高(Kappa=0.536和0.926,P<0.001)。结论:非对比增强IFIR-MRA技术为完全无创检查,对RAS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李伟玲史大鹏李永丽陈红柯徐俊玲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肾动脉狭窄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6例临床与磁共振成像诊断
2007年
李永丽赵庆徐俊玲
关键词:肝肿瘤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陈传亮徐俊玲史大鹏李舒茵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特征恶性肿瘤葡萄膜
首抑郁症前额叶静息态葡萄糖代谢和血流灌注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付畅徐俊玲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
2008年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6例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位于额部3例,颞部1例,枕部1例,鞍区1例,肿瘤呈实性,4例MRI表现T1WI为等信号,2例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等信号,其中4例T2WI中有更高信号的液化坏死区,5例对周边脑实质推压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肿,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均明显强化,4例中心坏死区未强化。1例造成相邻颅骨的内板和板障受侵,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具有脑膜尾征。结论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有其特征性MRI表现,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贾武林李永丽徐俊玲
关键词: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MRI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永丽连建敏窦社伟闫峰山史大鹏徐俊玲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肿瘤复发脑胶质瘤
动脉质子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法灌注成像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临床对比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评价脑缺血患者脑部微循环中的应用。方法:一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的脑缺血患者25例,均采用GE-D7503.0TMR行头部ASL和DSC-PWI检查,定性观察两种技术在脑缺血中的灌注表现;在病变区域与正常脑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4个感兴趣区,测定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变侧/对照侧)。结果:25例患者中,ASL显示灌注不足19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正常5例,DSC-PWI显示灌注不足14例,灌注过度1例,灌注延迟6例,灌注正常4例,两种方法结果一致19例,符合率为76.0%。ASL和DSC-PWI所测相对CBF比值分别为(0.462±0.130)和(0.428±0.12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P=0.465)。结论:无创性ASL在检测脑缺血脑血流量灌注异常时与DSC-PWI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李永丽闫峰山窦社伟连建敏徐俊玲王梅云
关键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脑缺血灌注
抑郁症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抑郁症是心理性疾病在人群中分布最广泛的病种之一,同时因其慢性而易复发,且有极高的致残率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抑郁症一直是时下的研究热点。尽管如此,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甚清楚。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以功能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为代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对脑部进行显影,以观察大脑在抑郁状态下的活动状态以及活动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付畅徐俊玲
关键词:抑郁症静息态功能成像
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表现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30例临床确诊的不典型小脑梗死的MRI资料。结果:30例小脑梗死范围较大,形态不规则,范围从3cm至一侧小脑半球,其中发生于小脑下部18例,小脑上部9例,一侧小脑半球3例。梗死在T1WI上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16例,等信号6例,稍高或混杂信号8例,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20例增强病例中,无明显强化7例,不规则环状、脑回样强化4例,结节样强化4例,肿块样强化5例。结论:MRI对形态、信号、范围等均不典型小脑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继良徐俊玲史大鹏闫峰山窦社伟连建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小脑梗死小脑肿瘤
成人Still病18F-FDGPET/CT影像学表现被引量:7
2017年
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 disease,AOS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全身性炎性病变。目前国内外均采用排除性诊断。18F-FDG PET/CT可同时提供组织结构和功能代谢信息。有望为其诊断提供帮助。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0例在本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最终确诊为AOSD的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尤阳轩昂张杰高永举付畅孙萌萌徐俊玲
关键词:PET/CT显像STILL病影像学表现炎性病变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