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向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26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社会工作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管理
  • 2篇社会政策
  • 2篇粮食安全
  • 2篇民族地区
  • 2篇扶贫
  • 2篇常态
  • 2篇城乡
  • 1篇代际支持
  • 1篇代人
  • 1篇都市
  • 1篇都市社会
  • 1篇心灵
  • 1篇养老
  • 1篇养老需求
  • 1篇医疗福利
  • 1篇志愿
  • 1篇志愿服务
  • 1篇中国反贫困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16篇徐向文
  • 6篇李迎生
  • 2篇张姝
  • 1篇杨静
  • 1篇曹杨
  • 1篇陈伟
  • 1篇王一笑

传媒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社会学评论
  • 1篇调研世界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学海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公安研究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生活系统的退化研究—一项立基于转型社会的理论探索
本研究定位于纯理论探索,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本视角和灵感来源,通过审视和反思转型社会的具体现实,提出社会生活系统退化的理论论断,并尝试对社会生活系统的退化进行全面诊治。  社会生活系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
徐向文
关键词:文化重建资源限制
文献传递
走向奥托邦:现代人心灵的自我解放被引量:2
2016年
生活于高度发达、高度理性的现代都市社会,人们时常体验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无力感、压迫感和焦虑。为了获致内心深处的安全感,现代人被迫走上了逃离现实、摆脱压抑、追寻自由的自我解放之路。以异域旅行为标志,人们不再满足于将内心深处那些美好愿景寄托于虚幻的、难以实现的乌托邦之中,而是做出了一种更为务实的选择,即走向身边那些现实的、他者的、易触可及的奥托邦。走向奥托邦是一场反叛压抑、超脱现实之旅,在审美理性的导向下,人的感性、个性、精神与身体高度融合,使自我解放与心灵疗解成为可能。
徐向文
关键词:都市社会乌托邦
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合法化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3
2015年
专业社会工作有三大合法性来源:历史文化、社会和政治。西方发达国家专业社会工作的合法化呈现出"历史文化认可→社会认可→政治认可"这样一种路径序列。与之对应,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则有着"历史文化认可→政治认可→社会认可"的路径雏形。当前历史文化基础的合法性已经具备但基础薄弱;政治认可基础的合法性正在快速建立但尚未建成;社会认可基础的合法性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基于此,构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提炼专业内核,凸显本土特色;明确身份定位,明晰发展方向;依托政府扶持,打造专业品牌;构建职业队伍,推动职业发展;提升服务层次,参与政策设置。
徐向文
关键词:专业社会工作合法性
社会运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郑杭生社会建设思想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以社会运行理论为主线,可以对郑杭生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逻辑脉络以及主要影响等做概括的梳理、提炼。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从社会运行理论视角出发,深刻阐释了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建设的科学意涵、本质属性与深层理念,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关键,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与重点关注对象,社会建设的立足点等,并在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不断显现的新特点、新挑战、新趋势的基础上,为当前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指导性、前瞻性的实践主张,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社会建设理论。自20世纪末以来,郑杭生的社会建设思想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政策领域乃至更广的社会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李迎生徐向文
关键词:社会运行社会建设社会治理
城市老旧社区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以北京市P街道为例被引量:64
2017年
城市老旧社区是在从单位—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类型社区,是当前城市创新社区治理的难点之一。北京市P街道近年来深入践行社会治理理念,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建立自治与共治相结合的"1+1+N"模式,对城市老旧社区在社会快速转型期普遍遇到的因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缺失、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等造成的治理难题进行了有效的回应,为特定时期城市老旧社区创新社区治理、推进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了参考借鉴。P街道的探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新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资金保障、专业性及机制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予以规范。
李迎生杨静徐向文
关键词:共建共享
转型时期西北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甘肃三个典型社区案例的分析
2013年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西北地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其独特问题,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企业,寺院专业人才缺乏、总体水平低下等。西北地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要又好又快发展,应借鉴国内外社区实践活动,积累自身正负两方面经验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三方协同、公民参与、福利性与经营性的统一三大原则是西北地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把握的重点。
张姝徐向文
关键词:社会转型
发展型福利视野下中国反贫困社会政策的改革创新——基于一个本土化分析框架被引量:7
2018年
中国反贫困社会政策的发展演变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福利传统、制度环境等等所决定,也受到国际社会福利思潮及其实践的深刻影响。依托中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实际,结合西方发展型福利改革的核心理念,可以提出一个农村反贫困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PCG双层场域模型。依此对中国当下的反贫困实践做出系统性审视,可以为创新和完善我国的反贫困社会政策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路:一是完善顶层政策设计,理顺政府分权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关系;二是贫困干预重心前移,更加凸显社会政策的包容性、投资性;三是拓展反贫困的主体结构,将共同体纳入农村反贫困社会政策的规划视野;四是强化个人主体责任,更加注重个人的参与和能力建设。
李迎生徐向文
志愿服务助力城乡社区自治:主体协同的视角被引量:24
2016年
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建设力量,志愿服务已渗透到当代中国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社区一直是志愿服务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落脚点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基层社会的民生需求和利益诉求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对当前中国的基层治理与社区自治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作为一项无偿、公益、利他的事业,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力量的不足,为社区居民在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文化娱乐、身心健康、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贡献应有之力。当前阶段,从主体协同的理念出发,构建城乡社区内部各大主体之间的有序协同机制,理顺志愿服务与基层政府、居(村)委会、专业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居民个人等主体间的地位关系、权责关系,进而促成城乡基层社区由无序管理走向有序自治,正当其时。
徐向文李迎生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区自治社会工作
耕地流转制度实践的再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我国耕地流转实践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复杂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法律设置、粮食安全、配套政策、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又折射出制度实践者的一些主观误读和实践盲区。主观误读主要包括:将耕地流转制度当成是一项必须全面推行的土地政策;认为农民的土地观念太过保守,阻碍了耕地流转的推行;认为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预力度。实践盲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略了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差异;二是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性立场和利益。基于这一现实,在耕地流转制度的实践与推行过程中,必须明确几个整体性的、具有方向指导性的核心准则,即"两个保护、两个适度"准则。具体来讲就是:保护农民利益准则、保护耕地准则、适度干预准则以及适度市场化准则。
徐向文
关键词:耕地流转粮食安全
社会管理体系创新与民族地区实践的思考——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证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总结了藏区社会管理的基本特征,提出从现代化教育入手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强舆论控制与引导创造和谐舆情氛围、正确处理维稳与发展及管理与服务之间关系这三个方面创新新时期藏区的社会体系管理。
徐向文陈伟
关键词:社会管理民族地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