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慕建利

作品数:60 被引量:44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5篇暴雨
  • 13篇大暴雨
  • 11篇中尺度
  • 9篇暴雨过程
  • 9篇值模拟
  • 8篇数值模拟
  • 8篇降水
  • 7篇中尺度对流
  • 7篇气象
  • 7篇旅游
  • 7篇大暴雨过程
  • 6篇灾害
  • 6篇中尺度对流系...
  • 5篇气候
  • 4篇特大暴雨
  • 4篇气温
  • 4篇强暴雨
  • 4篇强降水
  • 4篇涡度
  • 4篇林火

机构

  • 28篇陕西省气象局
  • 24篇中国气象局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宝鸡文理学院
  • 6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山西省气象局
  • 2篇安徽省公共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渭南市气象局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作者

  • 60篇慕建利
  • 7篇杜继稳
  • 6篇王荷秀
  • 5篇侯建忠
  • 5篇刘引鸽
  • 3篇侯明全
  • 3篇寿绍文
  • 3篇王静
  • 2篇方建刚
  • 2篇梁生俊
  • 2篇赵奎锋
  • 2篇景东侠
  • 2篇雷治平
  • 2篇宁志谦
  • 2篇郭雪梅
  • 2篇郭大梅
  • 2篇张弘
  • 2篇谢双亭
  • 2篇李平
  • 1篇李明娟

传媒

  • 8篇陕西气象
  • 5篇气象
  • 4篇高原气象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森林防火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阅江学刊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灾害视角下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重构——基于突发性暴雨对旅游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灾害天气对旅游的影响已成为威胁公共社会的显性问题。我国是多暴雨国家,突发性暴雨频发时节恰是国内旅游市场旺季,数据测算结果显示,暴雨天气与旅游发展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暴雨对旅游最显著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直接威胁游客人身安全,导致旅游设施设备故障,妨碍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正常运营,延误交通而影响游客的正常行程。受到行业部门体制分割的限制,数据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各级政府亟需提高旅游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必须加强多部门合作的旅游综合防灾减灾机制,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的旅游大数据体系,加快开展暴雨灾害旅游风险评估及区划工作,加快完善暴雨期间的安全引导,提前统筹宣传营销,推动开展暴雨等旅游灾害的常态化研究,加快推进旅游安全人才队伍的共建共享。
黄萍孙艳玲慕建利丛日玉韩丽琴
关键词:灾害天气突发性暴雨
一次山西东南部区域性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暴雨是我国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暴雨都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下由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在暴雨的研究中,捕捉并分析中尺度系统是十分关键的,但仅仅从常规的观测资料来分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利用高分辨率...
陈雪珍慕建利郭雪梅褚红瑞
关键词:大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切变线露点锋
陕西寒潮的气候概况被引量:2
1996年
陕西寒潮的气候概况杨小艳,段桂兰,慕建利,王淑巧(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寒潮是陕西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直接影响地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对这一天气过程的预报是省台冬季短期预报工作的重点,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全面的...
杨小艳段桂兰慕建利王淑巧
关键词:气候概况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
关中冬麦区春季透雨的分析和预报被引量:4
1998年
高炬侯明全王荷秀慕建利
关键词:环流特征环流形势冷空气
一次强暴雨过程地闪活动特征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强降水的关系被引量:27
2012年
利用2007年8月8日18时至9日02时发生在陕西关中强暴雨期间的地闪、卫星TBB、雷达回波和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闪活动特征及其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和强降水的关系。地闪活动特征分析显示,暴雨过程中负地闪占绝对优势,为总地闪的97.7%。负闪频数和总闪频数的逐时演变趋势完全一致且呈现两峰一谷的趋势,正闪频数的变化呈现三峰两谷的趋势,但是正闪频数最大值与总闪、负闪频数峰值时间一致。负闪活跃期正负闪6 min演变均表现为多峰结构,正闪的波峰提前于负闪的波峰12 min。负闪频数变化和MCS、雷达反射率因子演变对比分析表明,负闪发生区是未来对流云团和对流发展加强区,负闪频数密集区位于对流云团前部TBB等值线密集区,负闪频数的急剧增加意味着未来对流系统的猛烈发展;负闪主要出现在回波强度大于40 dBz的区域,正闪则落到强回波中心两侧30~40 dBz的回波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快速发展加强期,负闪密集区位于回波单体的前沿,中尺度系统发展稳定少动期,负闪大部分集中在各对流单体的强回波中心附近。对比分析地闪与暴雨发生发展的关系可见,地闪的发生和急剧增加对暴雨发生和发展加强有很好指示意义,初闪的发生提前于强降水发生,地闪急剧增加与降水强度猛增密切关联,负地闪发生密集区是未来强降水发生区。
慕建利李泽椿谌芸
关键词:地闪特征中尺度对流系统强暴雨
高原东侧突发性大暴雨过程中螺旋度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MM5模式模拟输出结果,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省和四川北部的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附近总存在一对紧邻的大小(低层)或正负(中层)螺旋度中心,低层螺旋度正值区强度远大于中高层螺旋度正负值区,对流层中层正负中心的轴线随高度呈逆时针旋转,相应的垂直结构是一对正负相伴的螺旋度柱。当暴雨区东侧正螺旋度突然向高层伸展,西侧伴有负螺旋度发展,且两中心间等值线变密集时,暴雨开始,大小(正负)螺旋度最强及其间等值线最紧密时,暴雨达到最强盛时期,而且暴雨就发生在两螺旋度之间偏大值中心的等值线密集区。进一步分析表明:螺旋度发生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是水平速度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
慕建利李泽椿寿绍文杜继稳
关键词:突发性大暴雨螺旋度
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对扬沙和沙尘暴进行分析,以便得出陕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尘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961-2000年陕西省97个台站的气象实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及对比分析,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得出.结果 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3~6月,一般出现在下午和傍晚;扬沙和沙尘暴在陕西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是北多南少,近40年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数在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结论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频数于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
慕建利梁生俊侯明全方建刚王小宁
关键词:扬沙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
2005年6月华南特大连续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扰动分析被引量:68
2008年
利用常规观测站、地面加密站资料、卫星红外云图TBB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19—24日发生在广东的特大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表明:高空南亚高压前部的强辐散场,500hPa河套阻塞高压以及低层低涡切变线横卧在江淮一带、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地向华南输送暖湿气流的这种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相应的大范围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决定了暴雨的多发时期和持续性;区域暴雨多发期内5次强降水的具体发生和间歇,则与暴雨区大气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的5个α中尺度时间变化与震荡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暴雨区动力条件的α中尺度时间变化与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5场暴雨的发展和间歇对应5个α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和减弱,暴雨是由19个β中尺度系统直接造成19个β中尺度大雨团形成。进一步分析表明: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静止锋和锋前暖区的中尺度切变线(或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涡旋或中尺度辐合中心附近,中尺度涡旋内的降水是由飑线上γ中尺度对流单体形成的"列车效应"产生的,而中尺度切变线附近的降水则是飑线的发展合并加强产生的。发生在冷式切变线附近的强降水移动速度较快,发生在暖式切变线附近的强降水移动缓慢,发生在辐合中心的强降水在原地发展达最强后随辐合中心转为切变线减弱或直接在原地减弱消失而结束。
慕建利王建捷李泽椿
关键词:高低空急流Β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北暴雪过程中的急流特征分析被引量:52
201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1月10 11日华北中南部大范围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大暴雪发生在500 hPa高空槽、700 hPa低涡切变线及河套锢囚锋共同配合的天气系统下。(2)暴雪区位于200 hPa极锋急流入口区的右后方和副热带急流出口区的左前方、700 hPa西南急流的左前方、925 hPa和850 hPa偏东急流的右前方。(3)不同高度的急流共同作用形成这次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低空急流是在高空急流的耦合下形成和发展的。容易耦合的区域是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或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正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大的区域。(4)西南急流为暴雪区提供充足的水汽并在暴雪区形成高湿区,从而建立和维持了暴雪区上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5)西南急流与偏北急流在暴雪区上空形成辐合,在暴雪区上空产生抬升作用。(6)高、低空急流耦合所形成的次级环流,增加了上升运动并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增加了暴雪强度和持续时间。(7)925 hPa东风急流在暴雪区的边界层形成了干冷空气垫,有利于偏南暖湿气流的爬升,加强了动力抬升作用。
陈雪珍慕建利赵桂香杨东
关键词:暴雪急流
中β尺度系统造成的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系统。进一步诊断分析揭示了中β尺度系统的动力场和热力场之间具有一种强耦合机制:中β尺度系统是在低空急流带上发展起来的,垂直上升运动与近饱和湿空气柱及涡散柱互耦,低空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触发了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和降水雨带,细网格模拟的降水量与实况比较接近,分析结果可为中尺度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慕建利杜继稳梁生俊宁志谦
关键词:大暴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