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实 作品数:29 被引量:230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5次坐立试验对老年人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探讨5次坐立试验(FTSST)作为一个快捷简单的测量工具在评估在老年人运动功能中的价值。方法65例老年人参与本研究。21名老年人在间隔1周时间被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FTSST,以作为重测信度研究。对65名老年人进行FTSST、下肢肌力测定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的测试。所得资料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检验FTSST与运动功能变量的关联程度。结果FTSST显示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91,95%CI:0.79~0.96)。FTSST时间与年龄、下肢肌力和TUGT呈中度相关(P<0.05)。下肢肌力是影响FTSST时间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FTSST方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并它可以反应出老年人运动功能状态。 刘立明 瓮长水 王娜 朱才兴 焦伟国 成忠实关键词:老年人 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标准测试方式所测得的左、右手的握力小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的左、右手的握力(P<0.05)。结论两种标准化测试方式有显著差异。建议临床研究握力需统一测试方式,并建议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推荐的测试方式。 焦伟国 瓮长水 朱才兴 刘立明 成忠实 王娜关键词:握力 青年 老年人下肢肌力、协调性和反应时的年龄效应 目的:神经肌肉功能是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总称,包括了肌肉的力量、协调性、反应性、本体感觉等项目。良好的下肢神经肌肉功能是完成身体活动功能的重要保障,研究其在老年人群中的老化规律对于推迟老化过程,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 王娜 瓮长水 朱才兴 刘立明 焦伟国 成忠实关键词:老年人 下肢肌力 年龄效应 5次坐立试验用于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的有效性 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探讨5次坐立试验(FTSST)在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方面的有效性。方法:137位老年人受试者参与本研究并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对受试者进行FTSTS和利用功能性蹲屈测试训练仪来测量下肢肌力。结果:41位受试者在过去一年内发生过跌倒。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的受试者在年龄、FTSST时间和下肢肌力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TSST时间与肌力、年龄和跌倒史之间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因变量和跌倒史关系,FTSST时间是预测跌倒危险最主要的变量(OR:1.406)。ROC曲线分析显示FTSST最佳临界值为9.75s,其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7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结论:FTSST作为一个简便、快捷的功能性测试工具可以有效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FTSST鉴别力优于下肢肌力。 瓮长水 王娜 刘立明 朱才兴 焦伟国 成忠实关键词:跌倒 肌力 老年人 骶髂关节错位误诊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明确骶髂关节错位误诊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 ,确认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要点 ,以便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 2 9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腰骶部、骨盆X线片、CT片、及MRI片的生理弯曲、椎体间隙、关节间隙、耻骨联合、髂翼对比等变化和症状、体征 ,与相对应神经分布区域进行对照。结果 2 9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 ,除其特有体征、症状外 ,X线片提示伴有脊柱退行性改变 2 6例、脊柱序列改变 17例 ,CT片、MRI片提示有椎间盘膨出 2 9例。按骶髂关节错位治疗 3— 10次后 ,痊愈 19例、显效 8例、好转 2例。结论骶髂关节错位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相同症状、体征 ,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只需保守治疗。 朱才兴 焦伟国 成忠实 刘立明关键词:骶髂关节错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应力 三种功能性移动能力测试工具对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有效性的比较 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比较三种功能性移动能力测试工具在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方面的有效性。方法:116名老年人受试者参与本研究并分为跌倒组和非跌倒组。对受试者进行5次坐到站测试(five times sit to stand test,FTSST)、3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和计时10m步行测试(timed 10-meter walk test,TWT)。结果:跌倒组和非跌倒组的受试者在FTSST、TUGT和TWT之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FTSST、TUGT和TWT与跌倒史之间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SST、TUGT和TWT的时间与跌倒危险显著关联(OR:1.1643—1.2503)。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比较FTSST、TUGT和TWT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三种测试工具可以显著预测跌倒危险(AUC:0.68—0.73,P<0.001)。结论:FTSST、TUGT和TWT作为简便、快捷的功能性测试工具可以有效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 瓮长水 王娜 刘立明 朱才兴 焦伟国 成忠实关键词:跌倒 老年人 老年人下肢多关节闭链下神经肌肉功能与坐到站动作表现的关系 瓮长水 王娜 刘立明 朱才兴 焦伟国 成忠实文献传递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老年脑卒中平衡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的易化技术(PNF),MRP组采用MRP。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RP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2组间比较,MRP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刘立明 朱才兴 成忠实 焦伟国关键词:运动再学习 脑卒中 不同治疗手法对不同损伤类型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腰扭伤的不同分型及其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损伤性质的不同,将急性腰扭伤分为腰后关节紊乱型、腰后关节滑膜嵌顿型、肌绞缩型、肌损伤型、骶髂关节错位型、混合型。根据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损伤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推顶复位法、顺拔法、推髂扳腿法等治疗方法。结果:经1~3次治疗,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最多不超过5次。1000例中治愈538例,显效321例,好转141例,有效率达85.9%。结论:手法治疗可使脊柱椎骨间隙变宽、矢状位旋转、冠状位倾斜,椎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关节囊、神经根等张力改变,腰椎三维改变得到纠正。 朱才兴 焦伟国 成忠实 刘立明关键词:手法治疗 急性腰扭伤 临床分型 病因 老年脑卒中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偏瘫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 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7-30d)33例和晚期组(发病3-6个月)15例。2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 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FIM评定在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 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刘立明 朱才兴 成忠实 焦伟国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康复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