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学稷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黄纪星与莆田辛亥革命
- <正>辛亥革命,不仅是20世纪,而且是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以来的一件大事,它对近百余年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福建,莆仙地区的知识界与农村对辛亥革命都曾有过强烈的反响。其中,莆田涌现一大批爱国的知识分子与革命志士为反清...
- 戴学稷
- 文献传递
- 略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分歧被引量:2
- 1985年
- 光复会和同盟会都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团体。同盟会作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以后,光复会的一些领导成员和不少会员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要求革命力量实行联合的推动下,相继加入了同盟会,在孙中山、黄兴的领导下,做了不少工作,彼此的关系是密切的。以后其中的某些重要分子因与孙中山等产生了分歧意见又与同盟会分离,甚至于形成严重的对立,在南京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前几年间,彼此互相攻击,造成革命力量的分裂。然而,在推翻清朝政府的总日标下,他们在革命行动上仍是互相配合的,特别是在武昌起义前一年间的革命斗争中,彼此关系渐趋于缓和。因而二者又不是简单的分离,其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已有许多同志撰文进行论述。为纪念光复会成立八十周年,我们也参加讨论,以就正于同志们。
- 戴学稷徐如
- 关键词:同盟会光复会领导人革命回忆录辛亥革命时期
- 林则徐译编西方书报述要
- <正>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他以严禁毒品鸦片、主持虎门销烟壮举和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而闻名于世。他又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倡导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与国际法的开风气者。他积极了解和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各方面的情...
- 戴学稷
- 文献传递
- 资本主义道路与近代中国——近代各阶级寻找中国出路的历史启示
- 1987年
- 前些时候曾有少数人主张中国应当走资本主义道路,把欧、美、日本等一些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制度照搬到中国来,实行所谓“全盘西化”。他们没有比较一下中国与这些国家显著不同的国情,也没有看到中国与这些国家历史道路的迥然差异,更无视于中国百余年历史的教训。因为这条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经为许多真诚的爱国者和革命志士所憧憬和追求过,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仍以失败告终。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血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国现在的客观现实,而且已是不容争论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回顾往事,让我们从中汲取教益,避免再走弯路,还是十分必要的。
- 戴学稷
-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
- 清末留日热潮与辛亥革命
-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陷入极端困难而危急的境地。为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进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和进行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
- 戴学稷
- 文献传递
- 莆仙文化研究刍议
- <正>“莆仙”为莆田、仙游两县的合称,今均属福建省莆田市管辖。这两县连成一片,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湄洲湾以北, 与台湾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居民的先代多为中原河南等省自东晋以来千余年间先...
- 戴学稷
- 文献传递
- 孙中山 新马华侨与辛亥革命被引量:3
- 2003年
- 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海外侨胞有着密切的关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始终是在海外华侨大力支持下获得进展和胜利的.
- 戴学稷
- 关键词:孙中山爱国华侨辛亥革命民主革命马来亚武装起义
- 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993年
- 继本刊上期刊载“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笔谈之后,史学界的同仁们也跃跃欲试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史学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确认和发挥自身的价值,史学的主要功能和基本任务究竟是什么?面临社会和经济的挑战,史学工作者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心态等等,诸多问题都值得一议。本刊刊发这些笔谈,希望能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思考与争鸣,期望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并得到发展。
- 郑昌淦韩国磐戴学稷唐文基林庆元汪征鲁
- 关键词:历史学史学工作者历史研究史学界历史系以史为鉴
- 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被引量:12
- 1997年
- 社会上流行的留学生“五代”说和严复、孙中山、秋瑾等为“第一代”的说法,成为本文“问题的提出”之背景。笔者的论证是共7代,分别为:1840~1870年,这第一代的人数多,且皆为私人途径,然正是其中的容闳成为中国政府成批官派留学生的第一个倡导者和推动者;1871~1889年,官派留学欧美者230余名,自费留学的伍廷芳、孙中山等亦在这第二代;1890~1911年,这第3代公私费留学生以数万计,许多留学生加入同盟会;1912~1930年,总计2万人,其中如赴欧勤工俭学,特别是形成一次留学苏俄热潮;1931~1949年,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公私费留学生只万人左右,但留学范围大为扩展;1950~1978年,一万又数千人;1978年至今,公私留学生达27万人,遍及103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代留学生都同中国和世界形势相应,引起不同方面的巨大变革,规模越大伴随的变革深度和广度越大。
- 戴学稷徐如
- 关键词:近现代留学史
- 孙中山 新马华侨与辛亥革命
- <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海外侨胞有着密切的关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始终是在海外华侨大力支持下获得进展和胜利的。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曾经说过: “孙先生看到华侨对革命的支持后很感动,他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而且说了...
- 戴学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