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俊卓

作品数:49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理学
  • 15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活性炭
  • 8篇煤基
  • 8篇煤基活性炭
  • 5篇硅烷
  • 4篇液相
  • 4篇有机硅
  • 4篇纳米
  • 4篇化合物
  • 4篇硅烷化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筛
  • 3篇氧化铟
  • 3篇液相合成
  • 3篇有机化合物
  • 3篇物相
  • 3篇介孔
  • 3篇金属
  • 3篇金属有机
  • 3篇金属有机化合...
  • 3篇光化学

机构

  • 49篇宁夏大学
  • 8篇江苏工业学院
  • 3篇镇江出入境检...
  • 2篇常州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49篇房俊卓
  • 17篇徐崇福
  • 8篇李媛媛
  • 6篇罗民
  • 6篇薛屏
  • 5篇李鹏
  • 4篇陈桐
  • 4篇张立根
  • 3篇王政
  • 3篇郝凤霞
  • 3篇胡奇林
  • 3篇吕俊敏
  • 3篇齐之锴
  • 2篇梁军
  • 2篇赖小勇
  • 2篇杨金会
  • 2篇张霞
  • 2篇杨晓梅
  • 2篇王燕
  • 2篇李鹏

传媒

  • 6篇煤炭转化
  • 6篇宁夏大学学报...
  • 6篇宁夏工程技术
  • 3篇化学学报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广东化工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化学世界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福建分析测试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硅烷试剂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对多孔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利用物理吸附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与改性前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1.6倍,对苯胺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后活性炭1/n=0.4886,使吸附趋于容易进行。
李媛媛陈桐房俊卓
关键词:活性炭硅烷化苯胺
水基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铟锡粉末被引量:8
2008年
以In和SnCl4·5H2O为原料,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20000)为分散剂,控制溶胶.凝胶过程,在水溶液体系中应用无机物形成了稳定的溶胶凝胶。pH值易于控制,通过溶胶渗析(纯化去除Cl^-)、凝胶转化,得到了稳定的m(In):m(Sn)=9:1铟锡混合溶胶。将转化后的溶胶在60℃真空干燥8~10h,得到干凝胶。将铟、锡氢氧化物水合凝胶在500℃煅烧,得到纳米ITO粉体。用TG、XRD、TEM、BET等检测技术对工艺过程和氧化铟锡的形貌、粒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在500℃时,In,Sn(OH)3水合凝胶已完全转变成纯立方相In2O3,Sn^4+离子镶嵌在In2O3的晶格中,SnO2的掺杂并未使粉末形成新的物相。最终得到了单相立方晶系的高纯氧化铟锡(ITO)粉末,颗粒呈球形,比表面积为50m^2/g,粒径尺寸在(15±5)nm。制备方法简化了工艺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宋伟明胡奇林房俊卓倪刚罗民
关键词:纳米粉末
煤基活性炭固定化脂肪酶制备手性苯乙醇
2013年
在有机溶剂中制备高选择性固定化脂肪酶是获得高对映体纯度的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关键步骤.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活性炭作为固定化酶载体,应用于拆分手性1-苯乙醇反应,用N2吸附法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活性炭载体.以固定化酶催化拆分(R,S)-1-苯乙醇为典型反应,研究了用不同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微孔活性炭作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催化活性最好,当反应时间达到12.8h时,转化率达到最大理论转化率50%.
房俊卓王璐张立根薛屏
关键词:煤基活性炭固定化脂肪酶手性
有机硅改性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合成的乳液较普通乳液吸水率显著降低.有机硅的加入,使聚合物链之间产生交联,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抗老化性能.同时,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及有机硅加入方式对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配比m(St)∶m(B A)=4∶5,在加入有机硅的同时加入适量水解抑制剂时,合成的乳液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徐崇福房俊卓雷芳史春婷高飞
关键词:有机硅乳液稳定性交联
烧水壶水垢矿物组成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用XRD、IR、SEM研究了家用烧水壶水垢矿物物相组成、相含量以及矿物形貌,并探讨了各物相成因。研究发现,家用热水壶水垢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矿物物相主要由文石和方解石组成,以文石相为主,质量占92.8%,方解石占7.2%。文石相主要形成于70~90℃,而方解石则主要形成于较低温度。
房俊卓徐崇福王福英
关键词:水垢文石方解石物相
ZSM-5分子筛膜/Si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0年
以生物形态多孔木材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其孔道内壁合成了薄且连续、致密的ZSM-5分子筛膜。采用SEM、EDX、BET对多孔ZSM-5/SiSi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在木材陶瓷孔道内表面形成了单层、致密的分子筛晶种层。在100℃水热合成48h可在SiSiC陶瓷孔道内壁形成平均厚度为120nm的ZSM-5分子筛膜,且很好地复制了陶瓷载体的孔道结构,表现为连续致密的管状结构。制得的分子筛陶瓷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微孔体积、ZSM-5分子筛负载量分别为17.8m2/g、0.00413cm3/g、2.36%。延长水热合成时间并不能增加膜的厚度,但ZSM-5分子筛膜表面的n(SiO2)∶n(Al2O3)会降低。
王政王燕罗民魏慧丽陈娟房俊卓
关键词:ZSM-5分子筛膜二次生长法
应用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注射液腺苷含量被引量:3
2012年
试验采用氨基柱(150 mm×4.6 mm,5μm粒径,10nm孔径),流动相A:CH3CN;流动相B:5 mM乙酸铵水溶液;梯度:0~5 min(5%~30%B),50~60 min(30%B);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旨在亲水作用色谱模式下,建立测定红花注射液中腺苷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腺苷浓度在2.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3.17%(n=9)。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
李媛媛陈桐房俊卓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腺苷亲水作用色谱
煤矸石制备活性炭-氧化物复合吸附材料及硅铝水处理剂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开发了由煤矸石制备活性炭-氧化物复合吸附材料、硅铝水处理剂的清洁生产工艺,即在惰性气体气氛中,焙烧、活化由固体碱调配过的煤矸石原料,使其中的碳转化为活性炭,然后将其通过碱提、酸浸两步法,实现了煤矸石中主要元素的全部利用.讨论了活化、碱提、酸浸和合成硅铝水处理剂过程中各种条件对吸附材料性能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材料对淀粉等工业废水的吸附性能,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吸附材料孔容为1.608 cm3/g,总比表面积为305.63 m2/g,且以中孔为主,适用于淀粉类工业废水的处理。
朱石磷刘阳波张汝有胡少鹏刘万毅房俊卓
关键词:煤矸石活性炭
太西煤及其煤基活性炭制备纳米碳化硅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以太西煤及其煤基活性炭为碳源,硅酸钠为硅源,Fe(NO_3)_3·9H_2O为催化剂,利用溶胶-凝胶法经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硅粉体,探究不同n(Fe)∶n(Si)对制备的碳化硅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分别采用XRD,SEM和BET等分析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太西煤为碳源,制得的碳化硅存在不同程度的堆积缺陷,且随着n(Fe)∶n(Si)的提高,堆积缺陷逐渐减弱,碳化硅的形貌由部分晶须逐渐变为尺寸均匀的纳米颗粒.以煤基活性炭为碳源制备的碳化硅堆积缺陷较弱,碳化硅的结晶度高,而且随着n(Fe)∶n(Si)的提高,碳化硅粒径逐渐增大,但基本保持在50nm^100nm范围.
房俊卓何康丽马琴
关键词:煤基活性炭催化剂碳化硅
多孔SiC陶瓷微孔道内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膜被引量:3
2009年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利用XRD,SEM和BET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晶化温度对原位沉积晶种和二次生长成膜的影响.经原位沉积(120℃,36h)晶种涂层后在载体孔道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的连续晶种层,经170℃,36h的二次生长,晶种不断长大并交织生长形成连续致密单层分子筛膜.在多孔SiC陶瓷微孔道中沿垂直于载体表面方向形成了一层对齐排列的Silicalite-2棒状晶体,颗粒生长主要沿晶体的最长轴[101]方向进行.Silicalite-2/SiC复合孔结构材料的微孔体积为0.013cm3/g,BET比表面积为43.2m2/g,而相应的分子筛负载量为9.5%.
罗民梁军房俊卓王政
关键词:分子筛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