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凌仪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MDCT
  • 3篇纵隔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学
  • 3篇病理学基础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 2篇扩张型
  • 2篇扩张型心肌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肌病
  • 2篇交界区
  • 2篇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新都区...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 1篇四川省医疗卫...

作者

  • 9篇文凌仪
  • 7篇杨志刚
  • 4篇陈静
  • 4篇唐思诗
  • 3篇邵恒
  • 3篇郭应坤
  • 3篇叶奕兰
  • 2篇刘曦
  • 2篇张帅
  • 1篇蔡斌
  • 1篇黄英
  • 1篇李媛
  • 1篇杨开清
  • 1篇孙明伟
  • 1篇曾俊
  • 1篇许华燕
  • 1篇彭谨
  • 1篇邝琰
  • 1篇江华
  • 1篇李文彦

传媒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性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明确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和规律,结合尸体断面解剖观察,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基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尸体断面标本11具(5例横断面、4例矢状面和2例冠状面),主要观察颈胸交界区组织结构的位置、形态特征,并结合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性病变84例的MDCT表现特点及规律,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11例尸体断面解剖发现: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与上纵隔食管后间隙自然相通;椎前间隙向外下方经腋鞘与腋窝相连通;颈动脉鞘向下与上纵隔血管周围间隙相延续;颈部气管前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84例患者的MDCT影像表现:咽后间隙感染可向下达后纵隔;椎前间隙感染可向下蔓延至后纵隔,向两侧蔓延至腋窝;颈动脉鞘感染可向下延伸至上纵隔;积气性病变可同时分布于纵隔、颈部、腋窝区。结论:MDCT能够详细反映颈胸交界区感染、积气病变的局部表现和向周围扩散的情况;尸体断面发现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此区域病灶的优势分布。
叶奕兰杨志刚杨志刚李媛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关键词:筋膜间隙腋窝
颈胸交界区淋巴结肿瘤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明确颈胸交界区淋巴源性肿瘤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解剖及病理学基础,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下颈部和上胸部的淋巴源性肿瘤病变69例(其中淋巴瘤41例,转移瘤28例),分析病变的MDCT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阐明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发现淋巴瘤41例中,病灶主要分布于颈外侧浅部21例(51.2%),颈深静脉链区27例(65.9%),锁骨上区31例(75.6%),上纵隔气管旁19例(46.3%),主动脉弓旁23例(56.1%),主肺动脉窗22例(53.7%),前上纵隔17例(41.5%),隆突下11例(26.8%),上纵隔食管旁7例(17.1%);淋巴结转移瘤28例,原发肿瘤为鼻咽癌5例、甲状腺癌7例、肺癌10例和食管癌6例,大多数循淋巴回流方向逐级转移,少部分跳跃式转移,主要分布于颈静脉链周围区23例(82.1%),锁骨上窝区21例(75%),上纵隔气管旁17例(60.7%),前上纵隔18例(64.3%),主动脉弓旁10例(35.7%),肺动脉窗11例(39.2%),上纵隔食管旁8例(28.6%)。因此,颈胸交界区域淋巴源性肿瘤病变可同时累及下颈部和上胸部,其影像学表现及优势解剖分布与其解剖、病理特点密切相关。
叶奕兰杨志刚邵恒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关键词:纵隔胸腔病理学
甲状腺病变累及至上纵隔的MD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明确甲状腺病变累及至上纵隔的多层螺旋CT(MD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回顾性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累及至上纵隔的甲状腺病变49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瘤13例,甲状腺癌14例),结合其解剖、病理学基础,分析其MDCT表现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结果发现甲状病变向下位于前上纵隔约占67.3%(33/49)、后上纵隔14.3%(7/49)、跨前后纵隔18.4%(9/49);不同性质病变有各自特征性的MDCT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局限多发结节、肿块为主,约占77.3%(17/22);甲状腺腺瘤以单发肿块为主,约占92.3%(12/13);甲状腺癌以单发肿块为主,约占57.1%(8/14),9例合并有颈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因此,甲状腺病变累及至上纵隔,位于前上纵隔多见,后纵隔少见,其影像学表现及优势解剖分布与其解剖、病理基础密切相关。
叶奕兰杨志刚邵恒陈静唐思诗文凌仪
关键词:甲状腺上纵隔解剖学病理学
学生眼里的病理生理学双语学习体会
2009年
目的:从学生眼光总结病理生理学双语学习过程,并对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一些思考。方法:从病理生理学双语学习的授课对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课前课后的准备、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大多数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示赞同。结论:病理生理学应灵活地选择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文凌仪黄英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
磁共振成像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多变,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的特点,可准确评价心脏的形态功能及组织特征,为扩张性心肌病的诊疗提供全面的信息。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成像评价心肌病的常用序列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文凌仪杨志刚郭应坤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磁共振成像
结节病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增强MDCT表现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明确结节病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增强多层螺旋CT(MDCT)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提高对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9例结节病增强MDCT表现,回顾性分析增大纵隔淋巴结大小、形态、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结果 39例病例中,33例(85%)增大淋巴结呈均匀强化,6例(15%)呈均匀强化合并环形强化;增大淋巴结常优势累及纵隔10R区(37例,95%),10L区(35例,90%),2R区(27例,69%),7区(27例,69%),5区(23例,58%)。结论增强MDCT能显示增大纵隔淋巴结强化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有助于对结节病的诊断。
刘曦杨志刚唐思诗陈静文凌仪张帅
关键词:结节病纵隔淋巴结多层螺旋CT
心脏核磁共振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评价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MRI)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致性以及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分级的影响。对32例患者进行CMRI和2DTTE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并据EF将左心室收缩功能分为三级。采用Bland-Altman法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使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两种测量方法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EDV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TE组测得ESV明显低于CMRI组(P<0.05),而EF则较CMRI组明显偏高(P<0.05)。Bland-Altman法发现两种方法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分级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MRI相比,32例患者中,使用2DTTE,5例测量值所得心功能分级升高一级,1例升高二级,共5例由失代偿升高到正常。CMRI和2DTTE均可获得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但对有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CMRI更具诊断价值。
文凌仪邵恒邝琰刘曦张帅郭应坤杨志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收缩功能
3.0T MR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利用3.0 T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左心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D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DCM 患者及30例健康者对照进行 MRI检查,测得左心房及左心室的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球形指数。结果:DCM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健康对照,其余所有左心结构指标及功能参数都大于健康对照(P<0.05);左心结构与功能参数相关性好,且所有参数诊断DC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在0.850-1.000之间,当射血分数阈值取33.1%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100%。结论:MRI可评价DCM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改变,对DCM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文凌仪郭应坤杨志刚许华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脏功能试验
基于模式识别建立的动脉钙化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血管钙化可用于早起冠状动脉硬化的诊断,本研究旨在利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图像,开发用于血管钙化灶筛查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方法采用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中的主成分分析技术(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Canny算法,对10例主动脉硬化患者的CTA增强造影图片进行建模。通过边缘检测和骨架提取获得钙化的可能区域,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钙化模型。结果利用建立完成的自动CTA钙化灶分析技术对所有10例患者160张CT照片进行自动识别,并且以患者冠脉造影资料所得结论作为判定标准。在总共214个钙化灶中,有207个钙化灶获得正确判断,判定敏感度为96.7%,同时有10个钙化灶未判断出来,阳性检出率为95.4%。结论基于PCA和Canny算法开发的辅助诊断系统能准确、高效的完成CTA影像中的血管钙化灶筛查工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蔡斌彭谨王刚江华李文彦孙明伟文凌仪曾俊
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动脉钙化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