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隔核
  • 5篇伏隔核
  • 4篇疗效
  • 3篇电刺激
  • 3篇颅内
  • 3篇脑深部
  • 3篇可卡因
  • 3篇LVIS
  • 2篇动脉
  • 2篇栓塞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自身给药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颅内动脉
  • 2篇脑深部刺激
  • 2篇毁损
  • 2篇给药
  • 2篇高频电
  • 2篇高频电刺激

机构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3篇方伟
  • 9篇高国栋
  • 6篇李敏
  • 6篇王学廉
  • 6篇李楠
  • 5篇邓剑平
  • 5篇常崇旺
  • 5篇高立
  • 5篇张涛
  • 4篇陈虎
  • 4篇赵振伟
  • 3篇于嘉
  • 3篇李江
  • 3篇闫忠军
  • 3篇李星呈
  • 3篇朱俊玲
  • 2篇吴鹤鸣
  • 2篇赵海康
  • 1篇李立宏
  • 1篇耿宁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行术后定期随访,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共78个动脉瘤,其中68个采用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6个采用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3个采用LVIS 3支架辅助栓塞,1个采用Neuroform支架+LVIS支架呈“Y形”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78个动脉瘤中,Raymond Ⅰ级39个(50.0%),Ⅱ级23个(29.5%),Ⅲ级16个(20.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3/62).术中1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穿支血管破裂,术后继发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术后1例患者非动脉瘤性出血死亡.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 ~ 13个月,平均(7.2±3.1)个月.影像学随访32例(44个动脉瘤),完全栓塞率达70.5% (31/44).1例(2.3%)轻度复发,继续临床观察.电话随访28例(32个动脉瘤),临床症状均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于嘉邓剑平张登文李江张涛陈虎方伟闫忠军赵振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可卡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卡因固定比率自身给药大鼠模型,并提高其成功率。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2组大鼠全部行右侧颈静脉长期置管术,术后第6天起进行每天2小时的自身给药训练,训练程序为固定比率的FR1程序(即大鼠触碰鼻触一次可获得药物注射一次),模型组注射药物为浓度为5mg/ml的可卡因溶液(50μl/次),对照组为生理盐水(50μl/次),每次注射后20秒内为不应期,当大鼠连续3天触鼻频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小于均数标准差的1/4后,FR1模式下的大鼠自身给药训练成功。结果:通过8-11天训练,模型组8只SD大鼠全部形成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且与对照组相比,触鼻次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通过静脉自身给药训练,盐酸可卡因可使大鼠建立稳定的自身给药模型。通过改善手术质量、加强术后维护,可明显提高模型成功率。
方伟李敏朱俊玲高立李星呈李楠高国栋
关键词:自身给药可卡因
LVIS支架在颅内静脉窦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刘永张涛邓剑平胡焱孙鹏闫忠军方伟赵振伟高国栋屈延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于嘉邓剑平李江张涛陈虎方伟闫忠军赵振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
伏隔核毁损戒毒术不同毁损方法对疗效的影响(附74例报告)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戒除海洛因依赖不同毁损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海洛因依赖患者74例,伏隔核毁损灶初始靶点坐标值:x:(±5.0)-(±6.5)mm,y:17-22mm,z:(-6.0)-(-8.0)mm,随机采用A、B、C、D4种毁损方法中的一种制作毁损灶。A、B、C3组的毁损灶总体积相同,而位置不同,A组沿伏隔核内外方向扩大毁损灶,B组沿伏隔核前后方向扩大毁损灶,C组沿伏隔核内外及前后方向均扩大毁损灶;C、D两组的毁损灶位置相同,而体积不同,D组总体积大于C组。随访期4年,调查是否复吸,是否出现与毁损核团功能相关的特异性并发症。结果总体未复吸率56.8%。经2检验4组未复吸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未复吸率(78.9%)大于A组(31.3%)及B组(31.6%),经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D组(80.0%)间未复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特异并发症发生率24.3%(18/74)。经2检验4组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2.5%,2/16)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21.1%,4/19)、C组(26.3%,5/1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5.0%,7/20)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是戒除海洛因依赖的有效手段之一。毁损灶位于伏隔核中后1/3部,沿内外及前后方向均扩大毁损灶,疗效最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C组毁损方法最佳。
王学廉常崇旺李楠耿宁马久红吴鹤鸣方伟高国栋
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清醒静止状态下基底节-皮层环路振荡性电活动的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清醒静止状态下基底节-皮层环路的异常振荡性电活动。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脑电的多部位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功能连接和同步化。结果清醒静止状态下,苍白球场电位中存在特征明显的μ节律活动。与正常大鼠相比,PD模型大鼠苍白球场电位μ节律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主运动皮层出现与苍白球同步的μ节律活动,特别是注射侧主运动皮层的μ节律被显著增强。结论μ节律是大鼠清醒静止状态下苍白球本身具有的一种生理性节律活动。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苍白球μ节律持续时间延长,还可改变基底节-皮层环路的功能连接,造成主运动皮层与苍白球之间异常同步的μ节律活动。至于此异常μ节律活动与PD静止性震颤的关系,尚需经进一步实验加以研究。
李敏朱俊玲石美祥方伟高立李星呈李楠王学廉高国栋
关键词:帕金森病
单靶点与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长期疗效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伏隔核损毁术与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损毁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长期疗效。方法从我国7个医疗中心接受过双侧伏隔核毁损术(单靶点)与双侧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毁损术(多靶点)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两组病人中分别随机抽取75名病人,术后第5年回顾性随访研究,比较两组的复吸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靶点组和多靶点组各有62例和60例病人接受并按计划完成随访。两组间复吸率和非特异性副反应的病人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8,P=0.780)。多靶点组特异性副反应的比例与严重程度均高于单靶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8)。结论与立体定向伏隔核单靶点损毁术相比,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损毁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复吸率未降低,但特异性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常崇旺王学廉葛顺楠吴鹤鸣赵海康常晓赞王鹏方伟李敏李定君明扬汪崇琦曾彦萍汪鲁刚蔡美玲尹忠民吴静卢旺盛孙艳杰韩凌李殿友陈美君高国栋
关键词:阿片相关性障碍立体定位技术伏隔核毁损术
高频电刺激伏隔核对可卡因成瘾大鼠自身给药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可卡因诱导的大鼠自身给药行为,为临床治疗药物成瘾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DBS高频电刺激组,每组8只。3组大鼠全部行右侧颈静脉长期置管术,假手术组和刺激组同时进行双侧伏隔核电极植入术,术后第7天起进行每天2小时的自身给药训练,训练程序为固定比率的FR1程序(即大鼠触碰鼻触一次可获得药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20s内为不应期,当大鼠连续3天触鼻频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小于均数标准差的1/4后,FR1模式下的大鼠自身给药训练成功。模型建立成功以后对DBS刺激组进行高频电刺激。结果:刺激组大鼠在高频电刺激15天触鼻频率与自身给药训练第15天触鼻频率相比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组大鼠触鼻频率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深部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可卡因成瘾大鼠对可卡因的依赖。
李星呈王学廉常崇旺方伟李敏李楠高立高国栋
关键词:脑深部刺激伏隔核
恒河猴脑深部核团个性化定位及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电极植入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准确定位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大脑深部核团的方法,并以伏隔核作为靶点建立脑深部电刺激恒河猴模型。方法4只恒河猴头颅通过自制适配器固定于CRW-FN立体定位头架,行1.0T磁共振薄层扫描,参考恒河猴脑磁共振和病理对照图谱确定双侧伏隔核位置并计算其坐标,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电极,利用耳脑胶及内固定钛网固定电极于骨窗处,余部分置于项背部皮下;术后1周,行1.0T磁共振薄层扫描,观察电极位置,由放射科医师测量8个DBS电极末端与同侧伏隔核预定靶点的距离。结果设计出准确的可调节恒河猴脑深部核团定位方法,使4只恒河猴均成功植入双侧电极,术后磁共振复查示电极颅内部分无弯曲、移位,电极末端与伏隔核中心前后方向差距为0.64±0.28 mm,左右方向差距为0.34±0.17 mm。结论通过自制适配器,可以将临床MRI引导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用于恒河猴,实现个性化、准确的脑深部核团定位和DBS植入。
高立李楠李敏方伟常崇旺高国栋王学廉
关键词:立体定向技术伏隔核恒河猴脑深部电刺激
回神醒脑汤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回神醒脑汤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及自拟回神醒脑汤口服,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NS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回神醒脑汤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嘉邓剑平李江张涛陈虎方伟金鑫
关键词:脑外伤后精神障碍高压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