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伟华

作品数:73 被引量:808H指数:17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篇灾害
  • 21篇气旋
  • 21篇热带
  • 21篇热带气旋
  • 10篇台风
  • 9篇降水
  • 7篇灾害风险
  • 7篇涝灾
  • 7篇洪涝
  • 7篇洪涝灾害
  • 7篇风险评估
  • 6篇水灾
  • 6篇自然灾害
  • 6篇风灾
  • 5篇地震
  • 5篇灾害风险评估
  • 5篇巨灾
  • 5篇洪水
  • 5篇插值
  • 4篇易损性

机构

  • 7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9篇教育部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人民保险...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3篇方伟华
  • 20篇史培军
  • 8篇林伟
  • 8篇王静爱
  • 5篇何飞
  • 5篇李颖
  • 4篇陈波
  • 4篇李颖
  • 4篇国志兴
  • 3篇张继权
  • 3篇钟兴春
  • 3篇徐宏
  • 3篇潘耀忠
  • 3篇石先武
  • 3篇王志强
  • 3篇张晓宁
  • 2篇刘连友
  • 2篇周武光
  • 2篇李天涛
  • 2篇董燕生

传媒

  • 16篇自然灾害学报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热带地理
  • 4篇灾害学
  • 4篇中国减灾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保险研究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震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保险理论与实...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中国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20年
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环境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2000~2017年250 m分辨率的MODIS-EVI长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并辅以趋势分析、去趋势标准差、Hurst指数方法定量估算中国自2000年来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并从省域尺度分析中国植被覆盖度近18 a以及未来趋势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中国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速率为0.09%/a(P<0.01),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4.63%,空间分布格局上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但存在空间异质性;②从省级尺度来看,海南省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7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低(13%),山西省改善趋势最显著(0.4%/a),天津市年际波动最大(DSD=0.039),位于中国最西部的3省:新疆、西藏、青海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最小;③全国尺度植被覆盖度Hurst指数为0.72,未来将继续保持改善的趋势。具有改善持续性的省份基本呈“T”型分布,位于东西两侧的省份应注重加强植被生态修复与防护工作,保障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
龙爽郭正飞徐粒周华真方伟华许映军
关键词:HURST指数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
史培军黄崇福王静爱张兰生杨明川高尚玉方修琦王瑛李宁潘耀忠王平陈晋苏筠方伟华刘连友
该项目建立了满足对中国不同区域主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格局分析的数据库;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复合组成的结构体系,由稳定性、风险性、脆弱性共同形成的功能体系;由孕灾环境稳定性水平、致灾因子风险与...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灾害
从应对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巨灾看我国巨灾风险防范对策被引量:16
2008年
2008年年初,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云贵高原和南岭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灾区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次灾害对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有重要启示,应创新国家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应对巨灾的能力建设;完善政府支持下的巨灾保险体系。
史培军唐迪方伟华徐伟董文杰陈波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巨灾风险
改进的制作热带气旋风带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热带气旋风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一场热带气旋事件中的多个已知风圈中每个风圈的时间、风力等级和风圈边界地理位置的数据,椭圆拟合或傅里叶拟合每个已知风圈的边界形成拟合椭圆风圈或拟合傅里叶风圈,按确定的时...
方伟华李颖
文献传递
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1949—2010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62a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年频次呈下降趋势,热带低压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2)热带气旋平均生成位置随着月份变化呈现季节移动规律,纬度上有明显北移趋势;3)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值和最大风速高值主要集中在南海盆地和菲律宾海以东洋面区,热带气旋前移速度分布具有显著纬度地带性.
石先武方伟华
关键词:热带气旋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建筑物震害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大地震,造成首都太子港大量建筑物损毁。从震后甚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可以发现在倒塌和部分倒塌建筑物的周围存在很多瓦砾。因此,可以将瓦砾作为建筑物倒损的震害特征。分别采用基于像元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地统计学纹理的面向对象方法自动提取建筑物瓦砾,并对3种方法的分类精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单纯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低于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当加入纹理特征后,总体Kappa系数和瓦砾的用户精度明显提高,然而瓦砾的生产者精度的改善并不明显。
董燕生潘耀忠方伟华于德永何浩
关键词:建筑物震害面向对象分类海地地震
中国海岸带和沿海地区全球变化综合风险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全球变化综合风险取决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与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相互作用。鉴于我国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全球变化综合风险格局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包括多致灾因子的叠加影响、多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等,亟需深入开展全球变化综合风险研究。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变化与台风和风暴潮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区域性特征、叠加放大效应和未来变化趋势,阐明我国海岸带和沿海地区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港口建设和社会经济等承灾体的影响机理与成灾机制,以及承灾体脆弱性的量化及等级划分;研发多致灾因子—多承灾体综合风险评估及空间区划等关键技术,评估海岸带和沿海地区全球变化综合风险,编制高分辨的海岸带和沿海地区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及综合风险多尺度分布图。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将满足我国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社会安全的迫切需求,对维护我国沿海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蔡榕硕李本霞方伟华付世杰付世杰韩建波韩建波
关键词:海平面
湘江流域洪涝灾害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湘江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带来了众多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以4-8月份总降水量和大雨强度(日降水量大于25 mm)以上降水的频次为指标,分析了湘江流域近50年(1951-1998年)的降水与灾害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1)湘江流域洪涝灾害程度在1981年前后发生了突变,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根据其年代际波动特征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1-1965年的波动加剧阶段,1965-1973年的波动减轻阶段以及1973-1998年的波动加剧阶段;(2)近50年来湘江流域4-8月份总降水量和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但其存在年代际尺度上的波动,可分为4段:即1951-1967年的波动减少阶段,1967-1977年的波动增加阶段,1977-1992年的波动减少阶段以及1992-1998年的波动增加阶段;(3)自每年4月1日开始,每5天统计一次该时段内的大雨强度以上总降水量,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大雨强度以上降雨在时间上有向5、6月份集中的趋势;(4)随着社会经济财富的增加,洪涝灾害在加剧,人类对洪涝适应性对策(包括消极的经济欠发展行动和积极的兴修水利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洪涝灾害。
陈波方伟华何飞史培军
关键词:洪涝灾害降水量湘江流域
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EPIC模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5
2008年
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农业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不同的影响。选用美国农业部提出的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农作物生长模型评价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EPIC模型,模拟了中国北方80个典型站点的春小麦和冬小麦1961-2005年期间的生长过程,分析了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灌溉类型和不同农业区域小麦产量的波动,以及生长季辐射、水分胁迫因子和温度胁迫因子对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农业技术因素的条件下,辐射的波动是导致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温度胁迫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麦的增产。
王志强方伟华何飞徐宏
关键词:气候变化EPIC模型小麦产量
玉树7.1级地震震后损失快速评估被引量:18
2011年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东经96.6°,震源深度为14 km。在玉树地震发生后,基于经验模型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用较少的信息和数据,对玉树地震灾情进行了快速应急评估,绘制了经验等震线图,给出了房屋损失的初步评估结果,与最终的损失调查统计结果相比,震后损失快速评估结果的合理程度比较令人满意。经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个地震的损失快速评估工作,作者认为还需在地震断裂统计模型、地震动强度衰减关系模型、承灾体易损性模型、人口伤亡预测模型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基于经验模型的震后损失快速评估精度。
徐国栋袁艺方伟华史培军
关键词:玉树地震断层承灾体易损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