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燕

作品数:45 被引量:32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植物
  • 9篇寄主
  • 8篇蚜虫
  • 8篇寄主植物
  • 7篇多样性
  • 6篇生理
  • 6篇生理学
  • 6篇理学
  • 6篇教学
  • 5篇昆虫
  • 4篇群落
  • 4篇细胞
  • 4篇昆虫多样性
  • 3篇动物群落
  • 3篇蚜科
  • 3篇生理学教学
  • 3篇土壤
  • 3篇土壤动物
  • 3篇土壤动物群落
  • 3篇缺血

机构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6篇浙江中医药大...
  • 13篇上海市城市化...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4篇方燕
  • 18篇李恺
  • 15篇储利胜
  • 10篇杨琰
  • 9篇李琳
  • 8篇乔格侠
  • 6篇饶芳
  • 6篇印媛君
  • 4篇严莹
  • 4篇景军
  • 4篇陈颖
  • 4篇张广学
  • 3篇许家栋
  • 3篇王瀚强
  • 3篇苏超
  • 3篇叶水送
  • 2篇郭江莉
  • 2篇黄晓磊
  • 2篇王猛猛
  • 2篇王淑琼

传媒

  • 6篇动物分类学报
  • 6篇中国高等医学...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复旦学报(自...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成药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临港新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为掌握上海临港新城地区不同干扰强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临港新城土壤动物按不同季节进行了调查,分为人工林、荒地、草地、次生林和农田5种生境.共获得土壤动物1 663只,隶属于2门7纲25个大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分别占总数的41.19%和19.00%,A/C值为2.16;常见类群有啮目(Psoc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原尾目(Protura)、双尾目(Diplura)和等足目(Isopoda).从Shannon-Wiener指数看:人工林(1.990)>农田(1.950)>次生林(1.840)>草地(1.690)>荒地(1.400);春季和冬季比较接近,均大于夏季和秋季两季.可见,时空格局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绿化带中土壤动物的总体数量及种类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化进程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叶水送夏灵丹方燕李恺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崇明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土壤动物种类和组成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崇明岛选择了苗圃、农田、公园和湿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崇明岛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共获得土壤动物1 179头,分属28个类群;其中大型土壤动物共483头,中小型土壤动物共696头.蜱螨目为最优势类群,弹尾纲为次优势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中后孔寡毛目是最优势类群,鞘翅目、蜘蛛目和等足目是次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呈现出表聚性.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而具有一定差异,以苗圃和公园中多样性较高;农田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湿地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与其他利用类型的相似性指数较低,其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都高于农田,显示了湿地独特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点.
刘扬张岸严莹李恺方燕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崇明岛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固碳能力被引量:22
2014年
通过对植物群落实地调查和室内相关指标测定,对崇明岛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固碳的时间动态与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明岛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大致分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3种类型;芦苇生长高峰为3—5月,年固碳能力为(1.02±0.12)kg·m-2·a-1,未围垦滨岸均有分布,其中北岸植株生物量最低,出叶后生物量动态变化可用叶氮含量高低表征;海三棱藨草3—5月快速生长,6月初生长稍停滞,后继续增长,年固碳能力为(0.33±0.05)kg·m-2·a-1,集中于南岸;互花米草7—9月为生长高峰,年固碳能力为(1.32±0.10)kg·m-2·a-1,分布于北湖以东至东滩,其种群扩张严重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崇明岛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年固定CO2量为2.5×105t·a-1,其中南岸湿地年固碳较为丰富,年固碳的快速积累发生在4—7月。可见,崇明岛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具较强固碳功能,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对上海市碳增汇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王淑琼王瀚强方燕李恺
关键词:湿地植物固碳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被引量:19
2010年
2008—2009年,在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沿5个不同的海拔梯度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409只,隶属3门7纲18目,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总体呈降低趋势;从季节动态来看,5个海拔土壤动物群落总体变化趋势为Margalef指数夏季最高,秋冬缓慢降低,春季最低;Shannon指数从春季开始缓慢增高,到秋季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总趋势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Pielou指数与Shannon指数的变化一致,Simpson指数则与Shannon指数的变化相反。
严莹李恺方燕
关键词:群落结构海拔土壤动物多样性
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被引量:45
2006年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蚜虫类Aphidina科级和属级阶元系统研究世界范围内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蚜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267科2120属,尤其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蔷薇科、茜草科、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植物为主。13科蚜虫的寄主植物差别很大:在科级水平,球蚜科Adelgidae、纩蚜科Mindaridae和平翅绵蚜科Phloeomyzidae的寄主植物类群比较单一,蚜科Aphididae和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寄主植物范围最为广泛;在属级水平,各属蚜虫间寄主植物也有明显差异,有143属蚜虫的寄主植物多于2科,其中蚜科的属占多数,蚜属Aphis、瘤蚜属Myzus、长管蚜属Macrosiphum、粗额蚜属Aulacorthum和声蚜属Toxoptera的寄主植物最多,各超过100科290属。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着不同种类的蚜虫,其中16科47属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蚜虫多于14属。蚜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部位丰富多样,可分为7类,分别为叶片、嫩梢、嫩枝、茎、花、根部、果实等。以叶片、茎、嫩枝和嫩梢为蚜虫主要取食部位。平翅绵蚜科主要取食嫩枝、茎和根部,短痣蚜科Anoeciidae主要取食叶片、嫩梢和根部,球蚜科、群蚜科Thelaxidae和毛管蚜科Greenideidae取食叶片、嫩梢、嫩枝和茎等部位,纩蚜科取食叶片、嫩梢、茎和花等部位,大蚜科Lachnidae和斑蚜科Drepanosiphidae除取食叶片、嫩梢、嫩枝、茎等部位外,前者还在根部取食,后者还寄生在果实上,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在除花以外的其它6个部位取食,蚜科、瘿绵蚜科和毛蚜科Chaitophoridae的取食部位最为多样,它们在上述7个部位均可取食。还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蚜虫物种的分化,以及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方燕乔格侠张广学
关键词:蚜虫寄主植物
补阳还五汤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RBMEC经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孵育24 h后,构建OGD/R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LY294002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前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1 h]。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管腔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RBMEC存活率、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均P<0.01),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而LY294002可阻断上述效应。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促进OGD/R损伤的RBMEC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和VEGF表达有关。
胡小伟李琳龚荧荧方燕杨琰许家栋储利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低氧诱导因子-1Α
不同寄主植物叶片上蚜虫的形态适应被引量:11
2011年
昆虫对寄主植物之间的形态适应性是两者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植食性蚜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种类寄主植物叶片的形态适应。选取寄生于禾本科、杨柳科、壳斗科和松科4科7属植物叶片上的26种蚜虫,基于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并统计比较了37个形态特征及其种内变异。以克隆平均值为基础数据,选取与蚜虫取食和附着于植物表面相关的形态特征(喙末端、跗节Ⅰ、Ⅱ和爪)为变量,分别得出无翅、有翅孤雌蚜和所有蚜型3个聚类分支图,并将各种蚜虫的寄主植物科、属分别对应到分支图上。结果表明:体型、腹管和触角的形态在不同蚜虫的科间有一定差别,喙末端、跗节Ⅰ、跗节Ⅱ及爪的形态则在不同的寄主植物间存在差异;在蚜虫种内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变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89%~26.08%。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种类蚜虫形成的分支基本对应不同科、属的寄主植物;而杨一条角蚜Doraphis populi、三堡瘿绵蚜Epipemphigus imaicus和杨柄叶瘿绵蚜Pemphigus matsumurai则处在较为特殊的分支位置,那是因为前者为次生寄主型,后两者均能产生虫瘿。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不同植物相同部位上的蚜虫存在形态特征的明显分异,对应不同的寄主植物,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存在着形态适应关系。
方燕乔格侠张广学
关键词:蚜虫禾本科杨柳科壳斗科松科
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
2021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丹参多酚酸不同配比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川芎嗪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筛选川芎嗪的最佳抗凝农度,与丹参多酚酸配伍后进行联合抗凝血实验,测定体外凝血时间,并在加入兔肺组织浸出液的条件下,观察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当川芎嗪终浓度为0.1 mg/mL时,其凝血时间较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395.7±17.2)s VS.(543.7±20.3)s,故川芎嗪在体外抗凝血的最适浓度为0.1 mg/mL;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比较,丹参川芎嗪阳性对照组的体外凝血时间显著增加(P<0.05)。当川芎嗪(终浓度0.1 mg/mL)与丹参多酚酸(终浓度0.1 mg/mL)的配比为1:2时,实验组的凝血时间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856.0±24.9)s VS.(901.0±7.5)s,为最佳配比;与组织因子对照组比较,加入肺组织浸出液与丹参川芎嗅的阳性对照组的体外凝血时间显著增加(P<0.01)。在川芎嗪与丹参多酚酸1:2配比的基础上加入肺组织浸出液的条件下,其凝血时间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178.3±6.7)s VS.(238.3±3.5)s,实验组对组织因子凝血作用的抑制率为97.4%。结论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可以通过抑制组织因子活性显著提高家兔的抗凝血作用,两者最佳配比为1:2。
黄枫铭周启杨夏睿思胡元李琳岳明饶芳方燕储利胜潘小平
关键词:血液凝固川芎嗪丹参多酚酸
浙江天目山蜚蠊分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记述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蜚蠊3新种:双色麻蠊Stictolampra bicolor Guo,LiuetLi,sp.nov.;郑氏拟歪尾蠊Episymploce zhengiGuo,Liuet Li,sp.nov.和长片拟歪尾蠊E.longilamina Guo,Liuet Li,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郭江莉刘宪伟方燕李恺
关键词:蜚蠊目
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对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MCH、Orexi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对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黑色素浓集激素(MCH)、食欲素-A(Orexi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西泮组、斯皮诺素组,每组3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环境下常规饲养,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地西泮组大鼠灌胃给予地西泮(0.8 mg/kg),斯皮诺素组大鼠灌胃给予斯皮诺素(15 mg/kg),剂量10 mL/kg,连续2 d。然后,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下丘脑MCH、Orexin-A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两者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两者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斯皮诺素组MCH阳性表达光密度、面密度、阳性细胞数、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Orexin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1)。结论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睡眠,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下丘脑MCH表达、下调Orexin表达有关。
廖丹琼储利胜张建平方燕李琳周青
关键词:酸枣仁睡眠剥夺下丘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