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华芳

作品数:37 被引量:305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病毒
  • 18篇蚊虫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脑炎
  • 15篇脑炎
  • 1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1篇脑炎病毒
  • 11篇基孔肯雅病
  • 9篇基孔肯雅病毒
  • 9篇虫媒
  • 8篇虫媒病
  • 8篇虫媒病毒
  • 6篇病毒分离
  • 5篇血清
  • 5篇蚊虫调查
  • 5篇流行性
  • 4篇地理分布
  • 3篇伊蚊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35篇云南省流行病...
  • 4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37篇施华芳
  • 34篇张海林
  • 33篇米竹青
  • 32篇自登云
  • 25篇龚正达
  • 13篇张云智
  • 11篇李兆祥
  • 8篇侯宗柳
  • 8篇黄文丽
  • 7篇杨兰萍
  • 5篇刘丽华
  • 5篇王志伟
  • 5篇俞永新
  • 3篇龚鹤琴
  • 3篇杨卫红
  • 3篇章域震
  • 2篇张嘉玉
  • 2篇李兆祥
  • 2篇冯锡光
  • 2篇王静林

传媒

  • 9篇医学动物防制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地方病通报
  • 4篇云南医药
  • 3篇大理学院学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病毒学杂志

年份

  • 4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7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孟连县蚊虫调查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被引量:4
1998年
1983年8月,在云南省孟连县捕获成年雌性蚊虫5属19种377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从三带喙库蚊和雪背库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脑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雪背库蚊亦参予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米竹青施华芳
关键词:蚊虫乙型肝炎病毒
云南三带喙库蚊分布特点及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调查被引量:26
1999年
目的:研究三带喙库蚊的分布特点及乙型脑炎病毒的感染率。方法:在农村畜圈和人房捕蚊,用C6/36细胞和小白鼠法分离病毒。结果:采获成年雌蚊35种7016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0464只,构成比为2916%,季节高峰是7~9月。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20株乙型脑炎病毒,批阳性率为623%,现场感染比1∶772,最低带病毒率130‰。结论:三带喙库蚊在云南广泛分布,属优势蚊种,是云南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张海林自登云施华芳米竹青龚正达张云智冯锡光侯宗柳李兆祥杨兰萍
关键词:蚊虫三带喙库蚊乙型脑炎病毒
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乙型脑炎病毒分离被引量:7
1998年
1983年5月以及1984年和1989年7~8月,在云南省德宏州路西、瑞丽和盈江三县、市捕获成年雌性蚊虫9属44种19083只。三带喙库蚊、霜背库蚊、棕头库蚊和中华按蚊是农村畜圈的主要蚊种。伪白纹伊蚊和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区的优势蚊种。对所获蚊虫用C6/36细胞和乳鼠方法分离病毒,结果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2株,从霜背库蚊、白纹伊蚊和窄翅伊蚊中各分离出1株乙型脑炎病毒。分析认为,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霜背库蚊。
张海林米竹青龚正达自登云施华芳杨兰萍张云智
关键词:地理分布乙型脑炎病毒媒介
树鼩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本实验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树鼩,第4—12天能在其脑、肺、肝肾等组织中查到病毒。将各脏器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表明,主要病变是间质性肺炎,各器官内灶性出血现象和实质器官的实质细胞变性,其中以肝脏尤为明显。同时表明树鼩为该病毒的敏感动物。
鲍铭晖钱小榆张海林米竹青施华芳自登云
关键词:树QU基孔肯雅病毒
云南蜱媒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3
1992年
1988~1990年,我们采集了10地、州(县)1813份不明热病人及健康人血清,126份高黎贡山鼠类和山羊血清,以及13种鸟类和恒河猴血清462份,采用微量血凝抑制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SPA组化法,检测森林脑炎、科萨努尔森林病,波瓦生、兰加特和新疆出血热病毒抗体。结果发现,除蒙自县外,其它9地区人群中均有上述抗体。其中森林脑炎和科萨努尔森林病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泸水,阳性率分别为30.55%和27.17%。从泸水高黎贡山捕获的鼠类和山羊血清也含较高的森林脑炎抗体(50%)。波瓦生抗体以丽江地区较高,为25.66%;新疆出血热抗体阳性率较高的是西双版纳,39.17%。另外,鸟类和恒河猴也不同程度地携带蜱媒病毒抗体,从抗体的分布可见,这些疾病呈地区性分布。
侯宗柳黄文丽自登云张海林施华芳龚正达米竹青雷亚民
关键词:血清学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蚊虫分布特点及与虫媒病毒的关系被引量:12
2000年
:198 1、1982、1983、1986、1987和 1988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海和勐腊县 (市 )捕获成年雌性蚊虫 8属 34种 34 5 0 8只。夜晚在农村畜圈及其周围采获蚊虫 2 1种 ,优势蚊种为棕头库蚊和三带喙库蚊 ;白天在野外竹林采获蚊虫 2 5种 ,优势蚊种为圆斑伊蚊和白纹伊蚊。从三带喙库蚊 (8株 )、霜背库蚊 (4株 )、伪杂鳞库蚊 (3株 )、环带库蚊 (1株 )、棕头库蚊 (1株 )、中华按蚊 (3株 )、刺扰伊蚊 (2株 )、白纹伊蚊 (1株 )、窄翅伊蚊 (1株 )和常型曼蚊 (1株 )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 2 5株。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登革 4型病毒 3株 ,登革 3型病毒 1株 ,基孔肯雅病毒 2株。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1株。分析认为 ,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伪杂鳞库蚊和霜背库蚊亦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龚正达自登云李兆祥张云智
关键词:蚊类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树鼩实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成年树鼩,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动态变化、内脏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在宿主体内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树鼩能产生2~6天的病毒血症。血凝抑制(Hi)抗体第6天产生,第30~50天达高峰:中和(NT)抗体在第10天产生,第30~40天达高峰,二者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补体结合(CF)抗体第14天产生,第40~50天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8~12天能在其脑、肺、肝、脾和肾等组织查到病毒,经病理检查这些内脏组织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表明该病毒能侵袭树鼩各主要脏器。试验认为树鼩对基孔肯雅病毒敏感。
张海林米竹青施华芳自登云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树QU
云南省4种伊蚊的乙型脑炎病毒分离物的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自登云龚正达侯宗柳李兆祥张云智张嘉玉杨兰萍
关键词:蚊类伊蚊属乙型脑炎病毒
云南蚊虫基孔肯雅病毒分离和鉴定被引量:8
1990年
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CHIK)是由CHIK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与本省毗邻的东南亚各国都有本病流行。此前曾从云南蝙蝠及患者血液中分离出CHIK病毒,本文报导了在西双版纳地区捕捉蚊虫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
米竹青张海林施华芳龚正达自登云刘丽华俞永新王志伟崔五全
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蚊虫
西双版纳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被引量:2
1985年
西双版纳地区位于我省南部,约在北纬21°50′—23°40′,东径99°55′—101°50′之间。辖景洪、勐海和勐腊三县。
张海林施华芳米竹青张嘉玉自登云龚正达杜鸿铨孔广成丁保昌茶罗王润泉
关键词:库蚊库蚊属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流行性脑炎蚊种病原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