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亦庆
-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多分量测力仪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主要介绍了多分量测力仪及其校准的概念以及发展和应用现状,“九五”期间研制完成的单体式、组合式多分量测力仪的技术指标和结构设计等内容。
- 秦海峰曹亦庆
- 关键词:技术指标
- 大幅值脉冲力激励装置研究
- 2020年
- 动态力测量的场景越来越广泛,对测量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解决国内始终没有基于绝对法加速度测量的脉冲式动态力标准装置的问题,研究建立了覆盖1~200 kN范围的脉冲力激励装置。经试验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横向运动比和台面幅值不均匀度,具有重要技术推广价值,为促进动态力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动态力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何旋曹亦庆李善明商一奇赵巍宇
- 冲击加速度传感器频域校准技术研究
- 2021年
- 为获得更为真实的传感器频响特性,利用激光干涉仪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校准,在传感器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结构、阶次,基于输出误差模型,采用系统辨识实验法,辨识传感器模型的各项参数,从而建立被校冲击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学等价模型,进而将模型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并绘制出传感器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最终实现被校传感器的冲击频域校准。
- 曹亦庆
- 冲击加速度传感器建模方法综述被引量:2
- 2018年
- 针对目前冲击加速度传感器实验室校准与其实际应用的差别,提出在冲击计量领域开展冲击加速度传感器的系统模型辨识技术研究。通过比较对传感器进行频域和时域建模的不同方法,描述出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准确估计被测量、评价相关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提供校准依据。
- 曹亦庆王雪琴
- 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幅频特性
- 冲击加速度传感器系统辨识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为保证各领域复杂冲击过程中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针对冲击加速度传感器采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时域模型。该方法根据传感器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建立其差分方程方程形式的数学模型,并且运用引入辅助变量的最小二乘方法,实现无偏一致估计,使估计的传感器系统差分方程参数和信号噪声无关。通过对传感器系统差分模型的辨识,能够准确描述传感器系统的频域信息特征量,为准确估计被测量、评价相关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提供校准依据。
- 王雪琴曹亦庆
- 关键词:系统辨识最小二乘法
- 冲击加速度传感器建模方法综述
- 针对目前冲击加速度传感器实验室校准与其实际应用的差别,提出在冲击计量领域开展冲击加速度传感器的系统模型辨识技术研究.通过比较对传感器进行频域和时域建模的不同方法,描述出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准确估计被测量、评价...
- 曹亦庆王雪琴
- 关键词:系统辨识
- 佩戴瞄准具头盔的人体振动响应和目标跟踪能力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研究振动条件下佩戴瞄准具头盔时,头和头盔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点的正弦振动以及随机振动对头盔稳定性和目标跟踪能力的影响,为飞行头盔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被试6人,体检合格,佩戴适体的头盔.头盔上安装瞄准具或激光器.受试者坐在弹射座椅上,座椅刚性固定在振动台上.在振动台、座椅、头、头盔上分别固定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拉杆式线性位移传感器固定在面部,拉出端连接在头盔上.受试者的前面有一显示器,显示器上有一运动着的目标.先进行正弦扫描振动试验,频率范围2~110 Hz,确定头和头盔的共振频率.然后在共振频率点进行正弦振动试验,受试者观察瞄准显示信息或进行目标跟踪,测量头盔位移.最后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 头和头盔的共振频率4.5 Hz左右.头盔位移在0.5~6.7 mm之间,振幅对头盔的位移有较大影响.振动对目标跟踪误差和有效跟踪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结论 佩戴头盔后,人体头部仍为低频响应;振动对目标跟踪能力有显著性影响.
- 吴明磊赵广吴锋王兴伟谢宏郭金洋李善明曹亦庆
- 关键词:飞行头盔生物力学目标跟踪
- 便携式冲击加速度激励装置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冲击加速度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军队科技建设中。针对冲击加速度传感器计量的需求和特点,遵循军事计量设备国产化趋势,研制加速度幅值范围为2×10^2~1×10^5 m/s^2、脉冲持续时间范围为0.2~4 ms的便携性气动上抛式冲击加速度激励装置,完善军用冲击加速度动态计量技术体系,为我国军事冲击计量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 何旋曹亦庆李善明商一奇赵巍宇
- 关键词:冲击加速度便携军事计量
- 脉冲力校准装置提升及扶正机构设计及数据验证被引量:5
- 2017年
- 脉冲力发生装置的提升和扶正机构是脉冲力发生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和扶正机构对动态力校准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装置的选型和扶正机构的改进进行了描述和验证,实验数据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对动态力传感器的校准需求。
- 商一奇李善明曹亦庆何旋赵巍宇
- 激光干涉仪测量刚性转子动不平衡量技术浅析
- 2008年
- 介绍了采用激光干涉仪测量刚性转子运转时支撑上振动信号的原理,并简要分析了刚性转子动不平衡量的提取和解算技术。
- 曹亦庆杨军李善明任红磊
- 关键词:激光干涉仪刚性转子动不平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