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屹东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α-核突触蛋白基因突变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
- 2019年
- 目的: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检测野生型小鼠和基因突变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通过mzcloud法对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将相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分析其相关差异表达代谢物,并构建通路图和互作网络图。结果:(1)基于LC/MS法的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类及磷脂类等为主,包括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2)构建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从中发现18个具有标志性的代谢成分。结论:α-核突触蛋白基因突变后,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发生了变化,涉及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的生物学标志性代谢产物变化。
- 陈宁隋云鹏张亮曹屹东贾栋魏明豪
- 关键词: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代谢组学
- 高频电刺激下丘脑后核对氟哌啶醇致大鼠运动不能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利用氟哌啶醇致僵直大鼠模拟帕金森病(PD)的运动不能,通过高频电刺激下丘脑后核(PH),观察大鼠僵直和运动能力的变化,从而探讨PH在PD治疗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刺激组、假刺激组和对照组,对PH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大鼠双侧PH置入双极刺激电极,腹腔注射氟哌啶醇30 min后,PH刺激组给予持续高频电刺激(130 Hz,60μs,100μA),分别利用爬杆实验和跑步机实验评价大鼠僵直程度和运动能力。结果:腹腔注射氟哌啶醇1.0 mg/kg后,①大鼠呈僵直状态,其潜伏期为167.88±17.88 s,给予双侧PH高频电刺激后潜伏期显著缩短至77.5±21.27 s(P<0.01)。②跑步机试验显示大鼠跑动速度和跑动距离显著下降,分别为5.78±0.90 cm/s和8.06±4.35 m(P<0.01),给予双侧PH高频电刺激后显著提高跑动速度和跑动距离,分别为12.72±3.66 cm/s和98.61±96.75 m(P<0.01)。结论:腹腔注射氟哌啶醇可模拟帕金森病的僵直和运动不能症状,双侧高频电刺激PH可显著拮抗氟哌啶醇对大鼠僵直和运动不能的作用,提示PH为DBS治疗帕金森病运动不能的有效刺激靶点,为临床DBS刺激PH治疗PD提供实验依据。
- 曹屹东贾栋衡立君李维新
- 关键词:帕金森病高频电刺激跑步机
- 3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脑膜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脑膜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针对3名脑膜瘤患者实施全麻手术,以及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生理一心理一疾病常规”的护理模式。结果2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抽吸后加压包扎,顺利出院。结论锁孔入路切除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疤痕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眉额入路已成为锁孔手术的经典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徐敏宁罗盈曹屹东孟娟何亚格卫国娜侯芳
- 关键词:锁孔脑膜瘤护理
- 锥颅血肿穿刺体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施行锥颅血肿腔置管体外引流的的临床疗效,提出高血压脑出血的锥颅手术的指征。方法应用CT片三维定位对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穿刺引流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10个月,手术有效率94%,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3%无颅内感染、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施行锥颅血肿腔吸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能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曹屹东姜雪贾栋
- 关键词:锥颅脑出血颅内压监测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科疾病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ICP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科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08例颅脑外科患者,将其分为正常颅内压组合高颅内压组。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同意者给予手术植入或单纯锥颅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颅内压监测及时有效地监控了患者的颅脑压力,为临床早期发现颅内并发症和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结论:行颅内压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颅脑外科疾病和判断预后。
- 曹屹东姜雪贾栋
- 关键词:颅脑外科手术颅内压监测
- 神经外科患者嘴唇疱疹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 2013年
- 目的总结我科36例嘴唇疱疹的的临床护理经验,提出护理干预的详细措施,并对如何减少嘴唇疱疹进行探讨。方法应用阿昔洛韦软膏,心理护理、早期恢复肠道营养等对36例嘴唇疱疹病毒感染者进行综合护理,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总有效率86.1%,无颅内感染、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嘴唇疱疹病毒感染综合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能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罗盈徐敏宁曹屹东孟娟侯芳
- 关键词:疱疹病毒综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