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秋
-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TP-生物荧光法体外药敏试验在结肠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ATP-TCA)法体外药敏试验与结肠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取结肠癌术后新鲜组织标本22例,应用ATP-TCA法对5-氟脲嘧啶(5-FU)、草酸铂(L-OHP)和L-OHP+5-FU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应用L-OHP+5-FU/CF方案进行化疗。结果ATP-TCA试验可评价率95.5%,5-FU、L-OHP和LOHP+5-FU的敏感率分别是33.3%、19.1%和42.9%;化疗有效率有效组77.8%、无效组8.3%。结论ATP-TCA法体外药敏试验对结肠癌患者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筛选,实现化疗个体化有重要的价值。
- 郭洪斌刘意郭春芳曹锦秋孟庆斌于洪涛
- 关键词:化疗药结肠癌
- 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优质护理体会
- 2023年
- 探究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优质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相关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护理措施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十分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提高整个护理效果。
- 曹锦秋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优质护理
-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护理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即研究组(n=33)、常规组(n=33),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曹锦秋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分析
- 固定抬高肢体对缓解VTE康复期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价值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固定抬高肢体对缓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康复期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价值探析.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至该院就诊的13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康复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65例,行一般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65例,行康复护理,强调固定抬高肢体),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状态管理、行为管理、心理活动、健康知识水平、护理责任感)、肢体肿胀程度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状态管理、行为管理、心理活动、健康知识水平、护理责任感等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Ⅰ级肿胀发生率84.62%明显高于参照组67.69%(P<0.05),Ⅱ级肿胀和Ⅲ级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术后3、7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固定抬高肢体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中可有效缓解肢体肿胀及疼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曹锦秋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康复期肢体肿胀疼痛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参考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结论熟练掌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知识,加强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曹锦秋
-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 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病人术后的优势
- 2022年
- 分析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后护理应用应用具备的优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之间接受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对比和总结患者出现VTE的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分析后发现,不管是在VTE发生率还是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数据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VTE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强化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保证患者预后。
- 曹锦秋
- 关键词:分级护理大隐静脉曲张术后
- 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降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血液指标变化以及住院期间VTE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及护理后1 d 2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7、14 d对照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VTE发生率为12.73%(7/55),观察组为1.82(1/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出现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
- 曹锦秋
- 关键词:循证护理糖尿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回顾其临床护理资料,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重点,优化护理对策以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均置入成功下腔静脉滤器,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24个月,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96例患者中有56例(58.33%)静脉血栓完全消失,40例(41.67%)患者虽静脉壁有附壁血栓,但静脉血栓部分再通。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血管血栓情况明显好转,护理工作者认真细致的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危害,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全面分析总结,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曹锦秋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围术期护理策略
- 柔性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应用柔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该院血管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柔性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疼痛评分、投诉率及差错发生率等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投诉率及差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柔性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降低疼痛,减少了患者投诉率,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曹锦秋
- 关键词:柔性管理血管外科护理管理
- 肝癌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被引量:5
- 2010年
- 肝癌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病情发展迅速,而且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多数患者在普查或体检时发现已属中晚期,介入治疗是作为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的非手术疗法之一,因此,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也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配合医生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同时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学者们对肝癌介入治疗护理的研究,以期对广大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
- 曹锦秋丁学民
- 关键词:肝癌介入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