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兰州黄河银滩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的评定——水体净化功能指标分析
- 2009年
- 对水体净化功能的强弱是评定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兰州黄河银滩湿地公园中,对两个选定采样点(①污水入口,②污水出口)水样的DO(溶解氧)、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CODCr(化学需氧量)三个可以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DO①=0mg/L<DO②=2.36mg/L;BOD5①=225.25mg/L>BOD5②=66.25mg/L;CODCr①=342.40mg/L>CODCr②=176.20mg/L.DO越低,表明污染越严重;而BOD5、CODCr越高,意味着污染越严重.由数据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2)BOD5②=66.25mg/L>BOD5标准=60mg/L;CODCr②=176.20mg/L>CODCr标准=120mg/L,与Ⅲ级排放标准相比,表明该湿地公园还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使净化效果更为显著,如可增种各类挺水、漂浮植物(灯心草,凤眼莲等).综上可评定该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为良.
- 曹静娟马晖玲
- 关键词:生态效益水生植物DOCODCRBOD5
- 祁连山草地管理方式变化对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影响
- 祁连山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类型广泛,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牧业基地。近半个世纪以来,祁连山草地管理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在祁连山北坡的农牧交错区,主要表现为退化草地的围栏,草地开垦,已垦草地的弃耕和退耕还草等。本研究以祁连...
- 曹静娟
- 关键词:有机碳库氮库
- 开垦和弃耕对黑河上游亚高山草甸土壤氮库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通过分析天然放牧草地、20年燕麦耕地、3年燕麦弃耕地、10年燕麦弃耕地的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差异,旨在探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对黑河上游亚高山草甸土壤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和弃耕对黑河上游地区草地土壤氮库有显著影响。亚高山草甸被开垦为燕麦耕地20年后,土壤全氮含量(0-30cm)减少了21-35%,微生物量氮含量减少了20-70%。燕麦耕地弃耕后,土壤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弃耕3年,土壤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增加了4-9%,27-35%;弃耕10年,二者分别增加了9-20%,35-38%,说明随弃耕年限的增长,土壤氮库含量在增加。在四种草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氮占全氮比例三者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全氮比值变化在1.96-4.29%之间,其中天然放牧草地最高为4.29%,燕麦耕地最低为1.96%。因此,弃耕可提高黑河上游地区开垦草地的土壤氮库含量,是实现该区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 曹静娟尚占环郭瑞英崔光欣龙瑞军
- 关键词:亚高山草甸开垦弃耕氮库
- 卫星搭载对白三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2010年
- 分析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子经卫星搭载后,当代植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种特性,包括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当代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显著下降(P<0.05);在13:00-15:00,白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显著低于对照(P<0.05);与对照相比,卫星搭载当代植株叶片叶绿体扭曲,淀粉粒多,且大小不一,甚至有的无序堆满整个叶绿体,嗜锇颗粒在叶绿体中分布不集中,有的分布的多,有的很少,线粒体有明显的溢裂现象。基粒片层减少,直径加大。
- 王健刘荣堂张蕴薇曹静娟
- 关键词:卫星搭载白三叶叶绿素光合特性超微结构
- 甘肃臭草入侵对亚高山草地土壤碳氮库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型退化草地是祁连山北坡常见的一种毒杂草草地退化类型。以臭草型退化草地和其周边未遭受臭草入侵的未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草入侵对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和草地土壤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臭草入侵导致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甘肃臭草代替针茅成为草地群落优势物种。土壤含水量、容重、pH、电导率等土壤指标在两样地间也存在差异。臭草入侵并形成杂草群落后,增加了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但与未退化草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臭草型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氮储量(0~30 cm)显著高于未退化草地(P〈0.05)。说明甘肃臭草的侵入只改变了亚高山草地的植被群落结构,没有导致草地固碳、固氮能力的降低。
- 曹静娟尚占环郭瑞英崔光欣
- 关键词: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杂草入侵碳库氮库
- 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退耕还林草混合植被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4年
- 土壤有机碳、氮素和磷素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将会引起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祁连山北坡亚高山草地区域内三种利用方式(自由放牧天然草地、开垦20年的燕麦(Avena nuda)耕地、退耕8年的还林草混合植被)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30 cm的土壤,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再将其转换为土壤碳、氮、磷储量,分析三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差异以及影响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因子,旨在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储量差异显著(P〈0.05),天然草地的有机碳、全氮储量(72.17、6.80 t·hm-2)显著高于退耕还林草地的(66.75、4.96 t·hm-2)和燕麦耕地的(36.61、3.61 t·hm-2)。这是因为,其一,比较而言天然草地受干扰小。其二,对于退耕还林草地和燕麦耕地来说,由于刈割获取地上部分,可能使得从土壤中获取的有机碳和氮素大于归还的。全磷储量则表现为燕麦耕地的(2.51 t·hm-2)显著高于天然草地的(2.17 t·hm-2)和退耕还林草地的(1.96 t·hm-2)。这是因为燕麦耕地中化肥的施用使得磷元素富集起来,所以其储量较高。与天然草地相比,耕种20年的燕麦地0-30 cm的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低了35.56、3.19 t·hm-2,年平均减少速率分别为1.78、0.16 t·hm-2·a-1。与燕麦耕地相比,退耕8年的还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显著升高了30.14、1.35 t·hm-2,年平均增加速率分别为3.77、0.17 t·hm-2·a-1。退耕8年的还林草地轻组有机碳比例(10.93%)显著高于天然草地(9.72%)和燕麦耕地(8.61%)。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微生物量碳氮是影响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重要因子。总结认为,退耕还林草混合植被对土壤碳、氮、磷库具有重要�
- 张蕊曹静娟郭瑞英龙瑞军尚占环
- 关键词:北坡天然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