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强
- 作品数:25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d-EOB-DTPA增强MRI在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评估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风险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行三段或三段以上的肝部分切除患者36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肝功能血清学指标、Child-Pugh评分、ICG R15检测,肝脏增强CT检查,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分析术前残肝细胞摄取率(r HUI)、标准残肝细胞摄取率(Sr HUI)及术中相关指标与术后出现肝衰竭风险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 HUI、Sr HUI对出现肝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合并肝衰竭风险患者8例(22.22%),术后合并肝衰竭风险者与无肝衰竭风险者中r HUI、Sr HUI、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 HUI与术后肝衰竭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敏感度71.4%,特异度87.5%,临界值0.614,95%可信区间为0.692~0.978;Sr HUI与术后肝衰竭风险的AUC为0.864,敏感度85.7%,特异度75.0%,临界值0.344,95%可信区间为0.730~0.998。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有助于评估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出现肝衰竭风险。
- 余前军程龙朱永强杜飞舟黄民汪涛
- 关键词:肝衰竭肝切除
- 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er大鼠72只分A、B、C 3组:A组开腹后翻动盲肠注射生理盐水,B组开腹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C组开腹后结扎胸导管,再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前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24 h检测大鼠胸导管淋巴浆、门静脉血浆及主动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再检测3组肺组织中NF-κB P65浓度,并观察肺组织病理,计算湿/干重比(W/D)及检测细胞凋亡,评估肺损伤程度。结果 B组相同时相点胸导管淋巴浆内毒素的浓度高于门静脉血浆(P<0.01)和动脉血浆(P<0.05),而动脉血浆高于门静脉血浆(P<0.05);B组不同时相点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一时相点,淋巴浆、门静脉血浆、主动脉血浆中内毒素的浓度均高于A组(P<0.05);B组肺组织NF-κB P65的含量、病理HE评分、W/D、凋亡指数均高于相同时相点的A组(P<0.05);同一时相点C组肺组织NF-κB P65的含量、病理HE评分、W/D、AI均低于B组(P<0.05),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的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阻断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可以抑制内毒素的淋巴回流,从而减轻其所致的肺损伤。
- 刘洪恩王海龙蒋志伟朱永强王科汪涛汤礼军
- 关键词:腹腔感染门静脉途径内毒素肺损伤
- “微通道”保胆取石治疗高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
- 2010年
- 目的:探讨“微通道”保胆取石治疗高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微通道”保胆取石治疗高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均治愈,无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治愈率100%。结论:“微通道”保胆取石是一种全新的保胆取石方法,具有良好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朱永强汪涛叶明辉彭莉姚豫桐
- 关键词:微通道结石性胆囊炎保胆取石高龄
- 超声在保胆取石手术治疗中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在保胆取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2例,急性胆囊炎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胆囊积液患者2例于超声定位下确定穿刺路径,局部麻醉下将8~16 F的猪尾导管穿刺置入胆囊腔内引流,3周后使用Cook筋膜扩张器套件,逐级扩张窦道,胆道镜经窦道直视下取净结石,再次行B超检查确定无结石残存,放置引流管,3 d后拔出。结果:3例结石〉2.0 cm应用碎石机击碎后取出结石,余21例顺利取净。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9.2 d。未发生出血、胆汁渗漏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无结石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介入下保胆取石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地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方法。
- 闫勇汪涛江宗兴张生叶明辉朱永强王华姚豫桐
- 关键词:胆结石超声胆道镜保胆取石微创
- 经皮穿刺微波固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肝血管瘤>5.0 cm者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方式,但风险高,并发症多,尤其是位于大血管旁,解剖困难的肝血管瘤[1].而对于<5.0 cm和多发性肝血管瘤,临床处理方法多选择随访、观察.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肝血管瘤82例,对于>5.0 cm和<5.0 cm的肝血管瘤直接固化,取得较好疗效,增添了微波技术在肝血管瘤治疗的应用,总结经验报道如下.
- 闫勇戴睿武汪涛叶明辉张生江宗兴王华朱永强
- 关键词:肝血管瘤超声定位手术切除微波固化治疗经皮微波固化
- 肝细胞癌术后胸腺法新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成本效用分析
- 2018年
- 目的评估胸腺法新(thymalfasin,Tα1)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术后使用Tα1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2月—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BV相关HCC的患者,分成Tα1组和观察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对数秩检验,评估Tα1治疗起至死亡的总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及安全性;建立马尔可夫模型,计算与观察组相比Tα1术后辅助治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及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成本数据来源于上述3家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和电话随访,健康效用值数据主要来源于既往已发表的文献,敏感性分析用于探究关键变量对于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08例HCC患者,其中48例术后接受Tα1治疗(Tα1组),160例仅随访观察(观察组),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α1组和观察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2.0个月[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74.8,129.2)个月]和81.6个月[(95%CI(65.7,9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66.7个月[95%CI(17.3,116.1)个月]和37.4个月[95%CI(28.7,4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期间,无Ⅲ-Ⅳ级不良反应及致死性不良反应。Tα1组对比观察组的ICER为108 050.02元/QALY,该ICER值小于意愿支付(177 785.25元/QALY)。结论 Tα1作为术后HBV相关HCC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且费用在我国目前能够接受的水平范围内,故该方案与观察组相比具备成本效用优势。
- 王新源文凤朱永强凌云彪李秋
- 关键词:胸腺法新肝细胞癌
- 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在笔者医院行PTCS微创治疗的32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PTCS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应证。结果 31例成功取尽结石,1例结石残留;发生胆瘘合并窦道延迟愈合并发症1例,无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结石复发2例。结论 PTCS术可成功实现微创取石并取得良好远期疗效,对于不能实施手术的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朱永强汪涛程龙蒋志伟余前军
- 关键词:胆道镜肝胆管结石疗效
- 介入超声穿刺引流治疗胰周脓肿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采用介入超声技术行胰周脓肿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6例胰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胰周脓肿的部位、范围、形状等因素,确定穿刺点位置.根据穿刺点与靶区的空间对应关系,计算导管针进入的角度和方向,在超声引导下置入引流管引流.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穿刺引流,33例治愈,治愈率为92%,平均治愈时间37 d.3例因穿刺引流效果欠佳改行开腹手术引流.3例患者并发肠外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所有患者随访3~48个月,无脓肿残留或复发.2例并发1型糖尿病,1例消化不良,2例合并胆囊结石,经对症治疗痊愈.27例患者体质量较术前增加.结论 介入超声穿刺引流治疗胰周脓肿切实可行.
- 汪涛汤礼军阎勇叶明辉朱永强江宗兴王华
- 关键词:胰周脓肿介入超声引流
-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38例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138例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本组138例,61例因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而行急诊手术,77例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行择期手术,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急诊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急诊手术对术后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2月内死亡2例,随访5年死亡5例。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手术时机的把握和围术期处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
- 朱永强汪涛张生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门奇断流术
- 腹腔感染对腹膜淋巴孔的影响及PD123319对腹膜淋巴孔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对腹膜淋巴孔的影响,以及选择性AT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PD123319对腹膜淋巴孔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4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腹腔感染组:按经典盲肠穿孔结扎实验建立腹腔感染模型.腹腔感染药物干预组:建立腹腔感染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D123319水溶液(0.2 g/kg).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翻动肠道后,即关闭腹腔.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感染组均经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2h后处死大鼠,采集腹膜组织标本.(1)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腹膜淋巴孔变化,检测孔径及开放密度.(2)采用NO硝酸还原法,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腹膜组织NO浓度.(3)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腹膜组织NO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Phospho-eNOS (P-eNOS)表达量.(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膜间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1)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药物干预组大鼠腹膜淋巴孔孔径分别为(2.3 ±0.4)μm、(2.5±0.5)μm、(4.7±0.5)μm、(3.8±0.5)μm,腹膜淋巴孔开放密度分别为(2.0±0.8)×10^8/m^2、(2.1±0.7) ×10^8/m^2、(6.2±1.3) ×10^8/m^2、(4.6±1.4)×10^8/m^2.4组大鼠腹膜淋巴孔孔径、腹膜淋巴孔开放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98.130,56.780,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膜淋巴孔孔径、腹膜淋巴孔开放密度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1,0.514,P>0.05).腹腔感染组大鼠腹膜淋巴孔孔径、腹膜淋巴孔开放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86,8.573,P<0.05);腹腔感染组与腹腔感染药物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4,3.098,P<0.05)
- 王海龙刘洪恩程龙朱永强蒋志伟汤礼军汪涛
- 关键词:腹腔感染腹膜淋巴孔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