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 绰墩农业遗址古碳化稻粒有机结构研究及与其起源的可能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绰墩农业遗址第六次发掘中发现大量的古碳化稻粒,经^14C定年分析证明该碳化稻粒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7-6kaBP)的产物.为探求古碳化稻粒的形成机制,比较了古碳化稻粒与现代稻粒FT-IR光谱和热重分析的差异;并通过实验室方法在氦气氛围下制成现代碳化稻粒,利用CP]MAS-^13C-NMR光谱对古碳化稻粒与现代碳化稻粒的碳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与现代稻粒相比,古碳化稻粒中存在大量的芳香族成分;随着氧化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现代碳化稻粒中的脂肪族成分不断减少,同时伴随芳香族成分的累积;氧化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现代碳化稻粒的结构组成越接近古碳化稻粒.同时,现代碳化稻粒的FT-IR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也表明,通过人为氧化可使现代稻粒达到与古碳化稻了相似的结构组成.从而说明与火相关的原始耕作方式可能是古碳化稻粒的来源.
- 胡林潮李夏刘本定顾民代静玉
- 关键词:FT-IR热重分析
- 绰墩遗址水稻土中脂类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的研究
- 古土壤中蕴含着地区性和全球性不同时间尺度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在有大量先民活动地区遗存的古土壤可用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类型及强度的响应过程。然而,在先民持续活动的地区很少发现保存完好的古土壤。绰墩农业遗址的发现为展...
- 李夏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脂肪酸
- 文献传递
- miR825/825*靶标基因在蜡质芽孢杆菌AR156诱导植物抗病中的功能及水稻OsAGO18互作蛋白的筛选
- 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AR156作为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um,PGPR),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诱导抗病性(indu...
- 李夏
- 绰墩遗址古、今水稻土的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GC外标定量法在绰墩遗址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中检测出微量的生物标志物,包括正构烷烃、正脂肪酸以及正脂肪醇等。结果表明,古水稻土表层和现代水稻土的正构烷烃来源于低等藻类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C27/C31比值显示土层中植被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正脂肪酸来源于低等藻类生物。而古水稻层正构烷烃来源于低等藻类生物,可能是由于绰墩遗址曾受海侵影响,或者是由于受人类稻作活动影响,土壤火烧后长链烷烃转化为低链烷烃,低链烷烃(
- 李夏刘本定代静玉
- 关键词:正构烷烃GC
- XAD树脂分组水稻土富里酸组分的脂肪族特性被引量:6
- 2007年
- 为准确把握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富里酸的化学性质及结构,将富里酸按一定的性质及构造相似的特征进行细划分,从而减小富里酸的复杂性。该研究以通用缓冲液(pH2)平衡后的XAD-8树脂能吸附H+型富里酸,利用pH4.8,pH7.0,pH11.0的该通用缓冲液,可将富里酸中亲水性物质按解离程度分离为三种组分,再用水、乙醇将富里酸中的疏水性物质划分为的强、弱两部分。分析各组分的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NMR)的特征,认为在低pH缓冲液溶出的组分中含氧量、羧基含量高于水和乙醇溶出的组分,而脂肪性成分含量则低于水和乙醇溶出的组分,并且脂肪族侧链较短。
- 刘本定李夏代静玉
- 关键词:富里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 水田土壤富里酸组分的结构表征及对多环芳烃芘的吸附特征被引量:7
- 2009年
- 本文依次用pH4.8、pH7.0及pH11.0的通用缓冲液、水和乙醇,梯度淋洗吸附富里酸的XAD-8树脂,根据其不同解离程度及亲水性质将富里酸细分为5个组分(包括3个亲水性组分和2个疏水性组分);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确定各组分的理化特征,并研究各组分对特定多环芳烃(芘)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按照淋洗次序,后分离的组分其羧基碳含量低于先分离的组分,烷基碳含量则高于后者;芘在被水和乙醇淋洗出的两种组分上的吸附等温线体现出良好的线性;组分中的烷基组分对吸附有促进作用,相反,羧基和羰基不利于芘的吸附,表明梯度淋洗分组方法对研究芘与富里酸的作用机理是十分有效的。
- 李圆圆李夏胡林潮刘本定代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