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栋

作品数:40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汇率
  • 13篇人民币
  • 9篇金融
  • 8篇人民币汇率
  • 5篇经济增长
  • 4篇政策搭配
  • 4篇商业健康保险
  • 4篇健康
  • 4篇健康保险
  • 4篇保险
  • 3篇人民币汇率政...
  • 3篇均衡汇率
  • 3篇汇率政策
  • 3篇汇率制
  • 2篇新经济
  • 2篇虚拟经济
  • 2篇要素禀赋
  • 2篇异常值
  • 2篇中国金融
  • 2篇中国金融结构

机构

  • 38篇复旦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市人民政...
  • 1篇中国移动通信...
  • 1篇国家外汇管理...

作者

  • 39篇李天栋
  • 6篇张卫平
  • 3篇姜波克
  • 3篇胡靖
  • 2篇许少强
  • 2篇董鑫
  • 2篇莫涛
  • 1篇薛斐
  • 1篇朱昊
  • 1篇熊继洲
  • 1篇杜金宇
  • 1篇章洋
  • 1篇朱奇
  • 1篇尹於舜
  • 1篇蔡珞珈
  • 1篇柯梅
  • 1篇隋福民
  • 1篇潘洁
  • 1篇常中阳
  • 1篇冯全普

传媒

  • 5篇国际金融研究
  • 3篇统计研究
  • 3篇上海金融
  • 2篇世界经济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新金融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财贸研究
  • 1篇预测
  • 1篇国际贸易
  • 1篇上海投资
  • 1篇环渤海经济瞭...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的新视角及其意义被引量:61
2006年
本文根据我国国情重新界定了内部均衡的内涵,指出应以经济持续增长的汇率条件替代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条件作为均衡汇率的标准。本文继而分析了汇率的杠杆属性,并将均衡汇率区分为“投资推动型”和“技术促进型”,这对于结合经济增长的阶段选择汇率政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姜波克李天栋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经济增长
增长与就业双重约束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基于汇率杠杆属性的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和正处于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两大基本特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双重约束下的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开放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汇率变动是影响物价、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渐进地调整。汇率变动还受制于宏观经济目标,尤其是最低限度就业的制约,因此汇率应该小幅调整。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实现本币稳定升值的方式和路径。
李天栋姜波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政策搭配
三重约束下的内外均衡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劳动力规模庞大、经济增长与汇率制度改革形成了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三重约束。人民币汇率变动既要为长期经济目标即促进内涵型经济增长对外延型经济增长的替代服务,又要为短期经济目标即价格稳定前提下就业的稳定增长服务。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具体国情表明就业的稳定增长是硬约束,就业的硬约束要求人民币只能稳定地升值。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为实现汇率的稳定升值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选择,它可以在长期经济目标、短期经济目标和本币稳定升值之间实现某种程度的均衡。
李天栋莫涛
关键词:人民币政策搭配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波动溢出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上证商业、地产、工业、公用及综合指数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基于BVGARCH-BEKK模型对比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和金融危机对其内在影响。实证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汇市的波动风险会显著地传导到股市,而股市的波动不会对汇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危机前后地产、工业板块与汇市的互动关系同总体股市与汇市的互动关系趋同,而危机爆发后汇市对商业、公用板块的传递效应消失。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结论。
李天栋章洋
关键词:金融危机股市汇市
经济规模扩张与贸易失衡:中国的视角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了我国贸易余额主要由国内产出能力不断提高所形成的新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相比于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价格效应和货币供应量的收入效应,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就出现了贸易顺差和流动性过剩从而物价上涨的内外冲突的组合,依据传统理论,本币汇率升值可以使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然而,根据本文提出的新机制,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但难以实现贸易平衡,反而可能陷入升值的两难困境。
李天栋张卫平杜金宇
关键词:贸易失衡
FDI、预期与汇率稳定被引量:26
2004年
本文从货币层面入手,探讨FDI的流向与汇率水平及其预期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只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才能充分解释最近几年FDI的大量流入以及FDI的投资结构何以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
李天栋柯梅
关键词:汇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制约条件与政策搭配被引量:4
2006年
由于我国经济景气与生产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重合的,总需求增加使经常账户恶化的同时,新形成的生产能力会改善经常账户状况,传统的“休谟机制”在我国是不存在的。这种独特的情况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多出现在经济景气甚至过热的时刻,然而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要求人民币小幅地稳定地升值。本文继而分析了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政策搭配应采取的顺序和方式。
李天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政策搭配
局部战争期间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关系金融体系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由于国家明确的和隐含的存款保险制度,使得我国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金融机构没有爆发流动性危机,维持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局部战争的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三类流动性危机:以公众信心为诱因的第一类流动性危机、以金融机构重大的资产损失为诱因的第二类流动性危机和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遭受重创为诱因的第三类流动性危机。这三类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将会严重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而威胁到战争时期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要防范局部战争时期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熊继洲李天栋
关键词:流动性局部战争公众信心资产损失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与条件——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李天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政策经济增长货币主义浮动汇率制汇率稳定弗里德曼
金融市场制度创新是美国新经济的推进器
2000年
美国经济已持续了 1 1 0多个月的增长。不仅如此 ,美国经济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形成一种新的产业结构 ,即以知识为主导性要素 ,高新技术创新为渠道 ,以信息业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本文指出风险投资是使知识和资本在较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的一种金融市场的制度创新 ,它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的方式 ,降低了创新商业化的成本 ,推动了创新的发展。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既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有效、完全的退出渠道 ,又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正是金融市场的制度创新使美国的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不但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也高于欧日等发达国家 ,使美国新经济蓬勃发展 。
李天栋潘洁
关键词:金融市场美国经济风险投资美国新经济知识
全文增补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