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娅莎

作品数:38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细胞
  • 11篇干细胞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 10篇充质干细胞
  • 9篇基因
  • 7篇蛋白
  • 7篇分化
  • 6篇成骨
  • 6篇成骨分化
  • 5篇人脐
  • 5篇人脐带
  • 5篇人脐带间充质...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5篇间充质
  • 4篇隐睾
  • 4篇邻苯
  • 4篇邻苯二甲酸
  • 4篇甲酸
  • 4篇骨形态
  • 4篇二甲酸

机构

  • 30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剑桥大学
  • 1篇质量检验中心

作者

  • 38篇李娅莎
  • 11篇朱静
  • 8篇鲍朗
  • 8篇杨珂
  • 7篇张会东
  • 6篇田杰
  • 6篇邓兵
  • 6篇赵丽
  • 6篇李岩
  • 5篇袁心刚
  • 5篇徐明灯
  • 5篇吴盛德
  • 5篇毕杨
  • 5篇魏光辉
  • 5篇甘立强
  • 4篇龚梦嘉
  • 3篇易岂建
  • 3篇董世访
  • 3篇钟海英
  • 3篇郑妍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9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urner综合征Y染色体物质嵌合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Turner综合征(TS)患儿Y染色体物质及衍生物嵌合发生的情况,为TS患儿诊断后的监测提供科学建议,改善国内TS监测和保健管理的现状。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TS患儿30例,进行基因组DNA的Y编码睾丸特异性蛋白基因(TSPY)、Y染色体中心着丝粒DYZ3重复序列(DYZ3)和Y性别决定区域(SRY)3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反应结果阳性的病例补充SRY探针原位荧光杂交(FISH)分析。结果基因组DNA的PCR结果显示,3例患儿的TSPY、DYZ3扩增均为阳性(10.00%),其中只有1例SRY扩增阳性(3.33%);3例Y染色体物质阳性病例进一步进行FISH研究,结果显示3例SRY杂交信号均为阳性。结论运用3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Y染色体物质嵌合在TS不少见,每一个TS患儿都应在诊断后进行Y染色体物质的分子遗传学监测。
李程程茜邓兵李娅莎
关键词:TURNER综合征
卡介苗embC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和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全球范围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通过BCG接种免疫是预防结核的一个主要的可行性手段,具有可靠方便和安全的特点。但BCG的免疫性不能达到完全控制结核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接...
李娅莎
关键词:基因打靶卡介苗基因敲除免疫调节功能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结核疫苗
文献传递
IL-12基因不同亚基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克隆并构建含人白介素12(hIL-12)基因p35、p40不同亚基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真核细胞并诱导IL-12的表达。方法: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和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经DMSO、IFN-γ和LPS诱导后,用RT-PCR及SOEPCR扩增IL-12p40、p35及p40-p35融合基因;并构建pcDNA-p35、pcDNA-p40及pcDNA-IL-12真核表达载体。以3种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COS-7细胞后,通过RT-PCR及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经诱导后,从HL-60细胞中扩增到IL-12p40和p35基因片段;但从THP-1细胞中只扩增到p35基因片段,未能扩增到p40基因片段;经酶切鉴定、PCR扩增及序列测定表明pcDNA-p35、pcDNA-p40及pcDNA-IL-12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在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IL-12的表达。结论:含hIL-12基因不同亚基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对进一步研究IL-12在免疫应答中的调节作用以及作为免疫佐剂改善BCG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郝牧鲍朗张会东高蕾李娅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真核表达瞬时转染
隐睾发生过程中DNA甲基化状态和甲基化转移酶表达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phthalate,DEHP]作用于孕鼠后,胎鼠睾丸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及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情况;探讨DEHP所致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在睾丸下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妊娠昆明小鼠(KMmice)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每组15只。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实验组自妊娠第12.5天到妊娠第18.5天分别持续经口予以玉米油和DEHP,用量按每日500mg/kg,正常对照组不予灌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玉米油对照组DNA甲基化水平和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HP实验组DNA甲基化水平比对照组增高约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nmt1,P〈0.05;Dnmt3a,P〈0.01;Dnmt3b,P〈0.05)。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通过影响3种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而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抑制睾丸下降过程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隐睾。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的改变可能是DEHP诱发隐睾的分子机制之一。
吴盛德魏光辉朱静李娅莎甘立强袁心刚徐明灯陈柏林
关键词:DNA甲基化隐睾
microRNA 26b-5p靶向下调p300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潜在microRNA靶向下调p300表达水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irefly/Renilla Luciferase)系统筛选出作用于p300 3'UTR的目标microRNA,mimic转染UC-MSCs后RT-q PCR检测mi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300蛋白水平变化,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UC-MSCs增殖能力的变化,并比较克隆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证实mir 26b-5p通过不完全互补配对结合p300的3'UTR区,显著降低了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P<0.05);mir 26b-5p mimic转染后抑制p300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下调Nanog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mir 26b-5p mimic转染后UC-MSCs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克隆形成能力下降(P<0.05)。结论 UC-MSCs高表达mir 26b-5p能够显著抑制p300蛋白表达和干性相关基因Nanog的表达,并且抑制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
李娅莎杨珂朱静毕杨谭彬田鹤锋易勤钟海英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NANOG
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基因,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质粒pGBKT7-ESAT-6和pGADT7-CFP-10,经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连接片断的正确性后,采用醋酸锂法顺序转染酵母菌AH109。结果共转染pGBKT7-ESAT-6和pGADT7-CFP-10的酵母菌AH109可以在SD/-Ade/-His/-Leu/-Trp培养基上生长,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阳性。结论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CFP-10蛋白可以相互作用。
李岩鲍朗张会东王晓樱朱海龙李娅莎
关键词:CFP-10酵母双杂交蛋白间相互作用结核分枝杆菌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Trpm7在LIPUS促进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该文主要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促进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pulp mesenchymal stem cells,DPSCs)成骨分化,以及瞬时受体电位M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培养人DP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分子标志表达,阿利新蓝、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检测其成软骨、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ALP活性、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观察LIPUS促成骨分化的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LIPUS处理组与对照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OPN、OCN、RUNX2表达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点两组Trpm7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ALP活性检测LIPUS及不同浓度Trpm7抑制剂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2-aminoethoxydiphenyl borate,2-APB)对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LIPUS组、LIPUS+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LIPUS+2-APB组,ALP和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成骨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OPN、OCN和RUNX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成功培养DPSCs,LIPUS处理后ALP和茜素红阳性染色明显增多,ALP活性增强(P<0.01);OPN、OCN、RUNX2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LIPUS处理第2天和第5天Trpm7的m RNA表达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2-APB作用后明显下调ALP活性(P<0.01)。LIPUS组、LIPUS+DMSO组与对照组相比,ALP和茜素红阳性染色以及OPN、OCN与RUNX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而LIPUS+2-APB组较于LIPUS+DMSO组,ALP和茜素红染色以及OPN、OCN与RUNX2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该研究结果提示,LIPUS能够促进DPSCs的成骨分化,且Trpm7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姚欢潘华锋郑妍章杰李娅莎吴梦云杨珂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成骨分化
棉鼠SP-D基因的克隆及其在LPS诱导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分析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棉鼠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D,SP-D)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间的同源性和交叉反应性,观察SP-D mRNA水平和SP-D蛋白在棉鼠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规律,为探究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SPF级棉鼠3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实验组(实验组再按给药后24、48和96 h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给予2 mg/kg的脂多糖,对照组给予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提取棉鼠肺总RNA,经RT-PCR扩增SP-D基因并克隆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HE染色观察各组棉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SP-D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P-D蛋白表达。结果:棉鼠SP-D基因开放阅读框含1 11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与部分已知其他物种SP-D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75.64%~90.01%和72.68%~88.56%之间;在SP-D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棉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分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病理特征性变化随LPS刺激时间延长而加剧;SP-D mRNA水平和SP-D蛋白表达水平随LPS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LPS处理24 h后,SP-D mRNA水平和SP-D蛋白表达开始明显增加并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48 h时后SP-D mRNA水平和SP-D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到峰值,96 h后两者仍保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棉鼠SP-D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间具有较高同源性,且棉鼠和其他物种SP-D蛋白间存在交叉反应性;棉鼠SP-D mRNA水平和SP-D蛋白表达水平在肺损伤模型中均存在时间依赖性,可作为判断肺损伤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标记。
冯怡任洛黄道超李娅莎钟海英赵丽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蛋白D克隆脂多糖
肝祖细胞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肝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肝祖细胞(HPCs)移植后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肝脏修复情况,评价HPCs对肝损伤的修复能力,为评估HPCs移植疗效建立理想的肝衰竭模型。方法:9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0.1%CCl4组、0.5%CCl4组、2.0%CCl4组、10.0%CCl4组)和实验组(0.1%CCl4+HPCs组、0.5%CCl4+HPCs组、2.0%CCl4+HPCs组和10.0%CCl4+HPCs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CCl4。CCl4造模后1d,将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常规麻醉后切开腹腔,实验组小鼠经脾脏注射HPCs,阴性对照组小鼠注射等剂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小鼠生命体征,监测其存活率;采血检测小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Hoechst33342标记外源性HP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移植HPCs在肝脏中的分布情况及肝脏标志蛋白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和0.5%CCl4组小鼠存活率、肝脏指数、AST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病理学检测,肝细胞有自我修复作用,HPCs移植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与2.0%CCl4组比较,2.0%CCl4+HPCs组小鼠AST和ALT活性及肝脏指数降低(P<0.01),存活率增加(P<0.01);病理学检测可见肝细胞再生和大量外源性肝细胞,CK18和ALB表达与内源性肝细胞相当,HPCs移植治疗有效。10.0%CCl4组和10.0%CCl4+HPCs组小鼠2d内全部死亡,无法评估HPCs的治疗效果。结论:HPCs移植可提高急性肝衰竭模型小鼠存活率,改善AST和ALT活性,对肝损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且2.0%CCl4诱导的ICR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能有效反映HPCs移植治疗的效果。
赵丽黄道超龚梦嘉李娅莎毕杨
关键词:四氯化碳急性肝衰竭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密度感应(QS)系统所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BF体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RT-PCR)检测其对QS系统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毒素A和弹性蛋白酶水平;采用地衣酚—硫酸法检测鼠李糖脂水平;采用Folin—酚比色法检测碱性蛋白酶活性.结果:经氨溴索3.750g/L作用后基因toxA,rhlA,lasB,aprAmRNA相对于培养基对照组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由1.000分别变化为(3.03±0.08),(2.70±0.09),(2.10±0.10),(2.20±0.10)(P<0.05).同时毒力因子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碱性蛋白酶的表达量也较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由(15220.16±988.89),(81.38±5.44),(289.73±6.72),(5011±108.78)减少至(3481.59±599.64),(29.76±3.84),(101.74±3.32),(1757±57.21)(P<0.05).经氨溴索1.875g/L干预后具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降低BF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的毒力因子的表达.
孙小敏余加林林丽华林雅茵李娅莎
关键词: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